贾珍军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证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6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分型,按照频数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结果 在206例高脂皿症痰瘀证人群中,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以ε3等位基因频率高,为78.33%,ε2为8.75%,ε4为12.93%.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北京自然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ε3等位基因频率仍明显减少,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多.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布与高脂血症痰瘀证间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梁晋普;盛彤;杨惠民;韩丽蓓;袁玉娇;陈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与水肿分级目测比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FMA、BI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占戈;田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与中药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能明显减少临床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时间.
作者:冯胜奎;赵文学;叶纯;刘正洁;韩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我院中成药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祛瘀剂在销售金额和数量上均居于首位,其他依次为治风剂类、骨伤科类、清热剂类、肿瘤用药.结论 我院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中成药在用于心脑血管等多发病和感冒等常见病以及老年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艳杰;景丽华;云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系统回顾结肠黑变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分析结肠黑变病与蒽醌甙类泻药的关系.蒽醌甙类泻药可造成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凋亡小体吞噬,使黏膜呈现黑色花斑.本病临床具有可逆性,但因其与肠道肿瘤及肠道息肉的密切关系,应引起医患双方的注意,防止滥用蒽醌甙类泻药.停用蒽醌甙类泻药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条件,辨证施治、综合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
作者:霍清萍;李金菩;王宇新;王兵;梁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医药学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为我国历代人民防病治病、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金世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从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单兆伟教授的临证经验.认为慢性腹泻的发病,以脾虚湿盛为本,而以所夹湿热为标,且病久不已,每及肝肾,从而出现肝木乘脾或脾虚及肾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治法上应以健脾清化为主,而佐以疏肝理气或温肾固涩等法.
作者:骆殊;沈洪;陆为民;徐陆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笔者于2001-2005年以自拟方海底玉壶丸治疗阳虚痰阻型前列腺增生5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痤疮是常见皮肤病,若反复发作,留有疤痕,变生坚硬结节或囊肿,即成顽固性痤疮.中医一般认为,痤疮由湿热、血热、风热引发,治疗上往往从热论治.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这些顽固性痤疮,越从热治,则病情越重,以致迁延日久,不能痊愈.且此类患者或多或少地伴有四肢冰冷、腰背酸痛、腹泻、痛经等症.据此,笔者认定其必为阳气亏少,气血不足,寒湿凝滞所致.
作者:孔令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张琪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精于仲景学说,对金元四大家、明清各家学派及温病学术理论有高深造诣.临证善治多种疑难病症,如肾病、心病、神志病、肝病、风湿病、糖尿病等,但尤对慢性肾脏病有较深造诣,治疗方法独具特色.
作者:李淑菊;张佩青;王今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且1岁以内者占多数,四季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多,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特点.近年来,笔者用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婴幼儿腹泻52例,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连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黄褐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色素性疾病,发生于颜面部.我科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采用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黄褐斑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的现代化研究.我们检索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就其中支气管哮喘中医证件的现代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封继宏;孙增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壮药千斤拔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门诊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2: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服千斤拔饮,对照组30例服结合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两组同时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1.66%,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愈显率为80.00%,有效率为13.33%.两组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千斤拔饮能有效降低血中卵泡雌激素(FSH)浓度,提高雌二醇(E2)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
作者:韦丽君;罗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胡椒碱对实验性C57BL/6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普通饮食;结石组10只,喂含1%的胆固醇饮食;胡椒碱组10只,喂含1%的胆固醇饮食和胡椒碱(30 mg/kg体重).4周后,分别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固醇载体蛋白(Scp2)mRNA水平和胆酯的变化,胆固醇饱和指数用Carey表计算.结果 结石组9只出现胆囊结石,10只出现胆固醇结晶;胡椒碱组和对照组无结石和结晶形成,与结石组相比,胡椒碱组肝Scp2 mRNA水平和胆囊胆汁CSI明显降低.结论 胡椒碱在明显抑制实验性C57BL/6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肝Scp2 mRnNA水平和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
作者:邱玉华;王海梅;吴京涛;安国顺;李月廷;倪菊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股骨头坏死是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西医认为股骨头坏死不可逆转,以采用置换人工关节为佳选择.但难以克服术后并发症之弊端.笔者认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位在肾、脾、经络.肾虚脾虚是根本,血瘀阻滞是关键.病机为多虚多瘀,临床以补肾健脾、化瘀通络法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肤浅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时水治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黑布药膏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的醋制软膏制剂,被收入1984版北京市卫生局编制的《医疗单位制剂规程》中,由五倍子粉、蜈蚣面、冰片、蜂蜜、陈醋等制作而成.本药膏是由国内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研制,具有破瘀软坚散结之功,是临床治疗瘢痕疙瘩、疔痈初起、乳头状皮炎等的有效制剂.
作者:谢杰;李卫敏;车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病因病机、治法、遣方用药特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路广晁教授的治疗经验.即: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为本病的发病关键;疏肝解郁、和中降逆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同时应针对不同病期以及兼夹邪气的不同,合理地予以遣方用药.
作者:王建波;路广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二年来,我们以心通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稳定性心绞痛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白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牛黄降压丸(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生产)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效果较佳的药物,此药在降血压的同时又能够降血脂,这在笔者多年临床治疗中深有体会.现小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杜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