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敏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河车平喘丸内服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方法将96例慢支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在伏天穴位贴敷的同时,防治组服用自拟方河车平喘丸,对照组服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3个月后停药.随访1年观察防治效果,随访2年统计其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在慢支迁延期,防治组的临控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复发率亦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河车平喘丸内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王勇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舌痛是口腔常见病之一.我科根据祖国医学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学说,采用红花牌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治疗舌痛52例,效果满意.1主要症状舌灼痛,舌体麻木,表面光滑发红,舌色浑暗.舌痛时间长为2年,短为2个月.
作者:魏修荣;黄晓山;毛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液化合剂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的效果.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液化合剂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精液液化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精子活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配偶怀孕率疗效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半年后精液迟缓液化症复发率治疗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液化合剂是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姜增明;常洪军;赵君;姜文霞;李亮;王钦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平冲剂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进行观察.治疗组口服中药胃平冲剂治疗,对照组口服麦滋林-S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包括胃镜、病理改变及综合疗效)90%,对照组总疗效86.67%,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临床症状缓解上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胃平冲剂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湿热证,通过局部与整体辨证的结合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作者:闫慧敏;陈昭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与我院针灸科医生合作,对47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应用风池透风池穴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椎-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与48例以传统风池刺法者做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红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升降,兼见肝郁气滞之血证.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作者:赵小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将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心脾积热、肺胃热炽、阴虚火旺、脾虚贼火四个方面.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其本虚,则以脾虚、肾阴虚为常见;标实多见于风火、心火、胃火、湿热、痰浊、瘀血等.在辨证治疗时,要以整体观细察病因和病位,要注重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程长短、饮食喜恶、禀赋体质、嗜好习俗等,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其心脾积热证常选用甘草泻心汤合三才封髓丹加减;肺胃积热证,用清胃散合升降散加减;阴虚火旺,用六味地黄汤合三才封髓丹加减;脾虚赋火证,用升阳散火汤合三才封髓丹加减.
作者:薛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50例均为单眼发病,男45例,女5例;年龄16~54岁.发病原因:拳击伤13例,脚踢伤5例,身体撞击(头、肘、膝等)10例,酒瓶击伤7例,球碰伤6例,石块、木块击伤7例.
作者:隗秀玲;穆希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降祛瘀法治疗胃中积热型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以静脉滴注西咪替丁为主,同时应用止血药止血敏;治疗组在应用西咪替丁基础上,运用泻心汤加味方,并留置胃管低温鼻饲.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为96%;对照则分别为64%和78%;治疗组止血时间(26.77±14.26)h.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6.21±17.38)h.两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降祛瘀法治疗胃中积热型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西医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疗程较长,且胃肠道反应重,因而使治疗受到影响[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静;史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关月波(1873-1940年),清末民初北京著名中医学家.青年时期,精通儒学,办学任教;并自学中医,卓然成材.时值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烈性传染病流行,接诊处方应对不暇,乃自研瘟疫灵丹,以应急需,活人无算.另对肝硬变腹水等危重疾病,亦有独特的经验.行医40余年,擅长各科,尤精内、妇,诊疾断病,重视气血,一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留下可观的医论医案.
作者:徐江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西比灵,对照组单纯口服西比灵,两组连续服用30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
作者:殷民;翁志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脉证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原则.针对历代文献乃至现行规划教材中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相互混淆以及论述过于简略等问题,本文将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做了明确区分,并提出脉证合参应包括脉证相应、脉证相反、脉证独显、脉证互测四个方面.还结合长期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脉证相反中,脉证取舍的实际运用规律.
作者:王鸿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十分困难,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外用含皮质激素类软膏.但临床疗效欠佳,并且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药在异位性皮炎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年中医药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金兑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得舒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9.4%,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愈显率为25%,总有效率为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肝扶脾汤治疗IBS疗效优于得舒特.
作者:李新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地仙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和工艺条件.方法经水提取液醇沉与不醇沉工艺的对比试验,50%、60%、70%醇沉对比实验考察提取净化工艺;以澄清度及口感为指标优选溶液浓度、配液时溶液的pH和矫味剂;以地仙口服液的稳定性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水提,50%醇沉,配液时溶液pH6.0~6.5、不加矫味剂、相对密度1.05.结论该工艺条件所制备的成品稳定性好.
作者:王地;高燕;邹志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刘琨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的研究与治疗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病证、不同阶段内分泌失调的妇科病患者,总结出一整套疗效独特的治疗方案.随师应诊4年来,深感老师医术的精湛,医德的高尚.现将老师治疗月经病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朱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当前各行各类的数字化发展已成强力潮流.但对中医系统信息的数字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用西方科学观的思维方式改造中国传统医学的过程.数字化过程可使原本界限模糊的中医概念界限清晰,使各种主观症状客观化;但它改变了中医相关理论的原有性质.这与中医整体观念背道而驰,也可以在制定数字化疗效标准时累加、放大了各个数字化环节所产生的误差.总之,数字化过程可能使中医动态的理论僵化,使广泛灵活的思路变得狭窄.其极端化的负面作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疾病吃一类药的中医西化的局面.
作者:耿世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2000年11月-2001年12月,我们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发热患者全部为因发热而就诊的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按1:1:1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中药对照组30例,西药对照组25例.
作者:钱进;张巨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