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霞;潘峰
21世纪是社会、科技和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中医教育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启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作者:王学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用中药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不育症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验证用活血生精丸和清肾解毒丸80例,另随机设对照组45例单纯用清肾解毒丸治疗。观察结果后进行总疗效、中医证型、相关疾病情况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中药益气活血清利解毒方法治疗非淋感染引起不育症疗效满意,起到扶正祛邪,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尚博文;陈生;陈红;姜琳;王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常见的视网膜出血、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出血是糖尿病、眼科边缘学科亟待解决的一个疑难课题。中医随着现代化检测手段在眼底出血病中的应用,从整体观立论,认识了本病的生理、病理及局部与脏腑经络的有机联系,把中医的辨证内容与西医的诊断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对于本病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法,选用不同的方药,探讨出佳的治疗规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眼底出血已引起眼科界的重视,在临床和试验研究上逐步深入,取得进展,得到肯定。
作者:支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为了提高治疗本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我们在1991~2001年的10年中,采用补肾健脾止咳的方法共治疗本病33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守恭;张巨明;杜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北京中医》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于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应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群80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经纤维镜、B超、X光线、化验室等相关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和肝……
作者:徐安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消渴病历代医家从上、中、下三焦论治,认为阴液亏损、燥热内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治疗主用养阴生津润燥为主法。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本病因燥热阴伤而致三多一少者固然常见,而因湿热中阻胃肠热结者亦不在少数。此类病人以病程短、青壮年发病为特点。……
作者:周玉兰;王尚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药治疗烧伤有千年历史,近年来有所发展和创新。本文总结了当前中医治疗烧伤的新进展,说明烧伤的中医药治疗临床使用广泛,剂型丰富,在吸收了西医和现代科技之长后有飞跃的发展,但仍存在着治疗优势局限(中、小面积二度以下烧伤)、烧伤内治剂型研究不够深入和烧伤理论研究薄弱等缺憾。
作者:马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山豆根来源复杂,药典规定了两个品种,以“山豆根”和“北豆根”命名以区别之,但在山东及北方许多地区,处方中开的山豆根,实际配付的多为北豆根,并且北豆根之名在处方中亦少见,说明两者使用上并未严格区分。虽然它们的作用相近,都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能,但所含成分不同,尤其在近代研究发现有不同的新作用,有的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吴顺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非化脓性扁桃体咽炎的病毒病株,观察单纯使用中药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患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咽试子病毒检测,并以100名同龄儿童做正常对照。对70例用小儿咽扁冲剂治疗,50例用小儿咽扁冲剂加奥得清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病毒检出率为35.8%,其中腺病毒12.5%,呼吸道合胞病毒为6.67%,甲3型流感病毒为16.67%,未查出副流感病毒。正常对照组病毒检出率为2%,系甲3型流感病毒。小儿咽扁冲剂的总有效率为90%。小儿咽扁冲剂加奥得清组的总有效率为90.2%。结论 小儿非化脓性扁桃体咽炎的病毒病原为腺病毒、流感病毒。两组治疗非化脓性扁桃体咽炎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董朝;张梓荆;刘成贵;汪伶伶;时骏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中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临床疗效,对3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 以中草药配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生存期、膀胱镜及影相学检查。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本法能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癌灶缓解,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武迎梅;时水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少阳的定位包括胆、胆经、三焦:少阳的生理功能是由其阳气实现的。方和谦老师认为少阳病不仅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而是包括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诸多方面的疾病。由于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结合《伤寒》中所及的“阳微结”证,分析出半表半里证的特点,故提出凡是有邪气侵袭、正气不足、邪正交错的状态,均可运用和解法来处方用药,而和解法绝非调和之法,而是扶正祛邪之法。“和肝汤”就是老师积多年临床经验,师小柴胡汤法所拟处方之一,此方具有扶后天之本之正气,祛郁滞之邪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范春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从教材内容重复、教材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材系统性不强等四个方面述评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今后中医药学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等原则,使之既能保持中医药特色,又能反映当代中医药学的先进水平。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随之下降。
作者:邹新英;王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这类患者既有湿热内蕴于胆胃的邪实,又常有肝脾不和、气机失调之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之煌;白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配制成养阴活血丸,治疗气阴亏损、瘀血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8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大……
作者:翟亚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粘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临床多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一般病程较长,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而反……
作者:董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讨论王清任“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说,指出王氏对气血为病的病机是以“气虚”和“血瘀”为重点的;在治疗上着重于益气及活血化瘀;结合王氏组方指出益气首选黄芪,活血化瘀应辨别部位、审证求因以选方用药。
作者:马万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累及肾脏。西药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丙磺舒、消炎痛对……
作者:解国华;周乃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我们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病,采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加减以治疗,观察总结了治疗前后血流变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46例患者全部为我院中医科住院病人,均具有高聚型血流变学异常改变,病……
作者:邢春清;李京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