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煌;白焰
山豆根来源复杂,药典规定了两个品种,以“山豆根”和“北豆根”命名以区别之,但在山东及北方许多地区,处方中开的山豆根,实际配付的多为北豆根,并且北豆根之名在处方中亦少见,说明两者使用上并未严格区分。虽然它们的作用相近,都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能,但所含成分不同,尤其在近代研究发现有不同的新作用,有的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吴顺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从教材内容重复、教材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材系统性不强等四个方面述评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今后中医药学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等原则,使之既能保持中医药特色,又能反映当代中医药学的先进水平。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为了提高治疗本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我们在1991~2001年的10年中,采用补肾健脾止咳的方法共治疗本病33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守恭;张巨明;杜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粘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临床多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一般病程较长,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而反……
作者:董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常见病之一。我们自1996年4月开始,以滋肾通关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1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赵昶;耿世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消渴病历代医家从上、中、下三焦论治,认为阴液亏损、燥热内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治疗主用养阴生津润燥为主法。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本病因燥热阴伤而致三多一少者固然常见,而因湿热中阻胃肠热结者亦不在少数。此类病人以病程短、青壮年发病为特点。……
作者:周玉兰;王尚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对董建华教授诊治胃肠病,从学术思想、辨证经验、治疗法则、组方用药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如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应称之为胃痞更为恰当”的论点,认识上有通降论、气血论、湿热论、标本论四论。对肠病泻痢治疗主张①先分标本、首辨虚实,②气血两调,③温清并用,④燥润相济,⑤通涩结合等;脾胃病着眼于一个“通”字。这些经验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洪文旭;马新和;洪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常见的视网膜出血、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出血是糖尿病、眼科边缘学科亟待解决的一个疑难课题。中医随着现代化检测手段在眼底出血病中的应用,从整体观立论,认识了本病的生理、病理及局部与脏腑经络的有机联系,把中医的辨证内容与西医的诊断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对于本病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法,选用不同的方药,探讨出佳的治疗规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眼底出血已引起眼科界的重视,在临床和试验研究上逐步深入,取得进展,得到肯定。
作者:支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这类患者既有湿热内蕴于胆胃的邪实,又常有肝脾不和、气机失调之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之煌;白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北京中医》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配制成养阴活血丸,治疗气阴亏损、瘀血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8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大……
作者:翟亚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腹泻属于中医“泄泻”、“久泻”等病症范畴。病变的中心在脾,涉及肝肾,然临证之际,使用单一法见效较慢,不能令人满意,故运用自拟扶脾益肾抑肝汤治疗此病,疗效颇佳。总结如下。……
作者:邵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贾某,女,42岁,因“胃脘隐痛3月余”于2000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胃脘部隐痛,此后频繁发作,每于食后及夜间加重,伴嗳气、泛酸、纳差、口苦、大便偏稀,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滑。即行电子胃镜检查,镜下于胃角切迹正中见一约……
作者:戴霞;潘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少阳的定位包括胆、胆经、三焦:少阳的生理功能是由其阳气实现的。方和谦老师认为少阳病不仅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而是包括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诸多方面的疾病。由于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结合《伤寒》中所及的“阳微结”证,分析出半表半里证的特点,故提出凡是有邪气侵袭、正气不足、邪正交错的状态,均可运用和解法来处方用药,而和解法绝非调和之法,而是扶正祛邪之法。“和肝汤”就是老师积多年临床经验,师小柴胡汤法所拟处方之一,此方具有扶后天之本之正气,祛郁滞之邪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范春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芙蓉叶方水煎局部冲洗与湿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将芙蓉叶60g、薄荷15g、菟丝子30g,水煎后过滤去渣,待温度降至38℃左右……
作者:曾蕊;于奥军;焦吉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讨论王清任“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说,指出王氏对气血为病的病机是以“气虚”和“血瘀”为重点的;在治疗上着重于益气及活血化瘀;结合王氏组方指出益气首选黄芪,活血化瘀应辨别部位、审证求因以选方用药。
作者:马万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中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临床疗效,对3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 以中草药配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生存期、膀胱镜及影相学检查。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本法能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癌灶缓解,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武迎梅;时水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病,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于1999年9月~2000年9月用中药……
作者:周京华;李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药治疗烧伤有千年历史,近年来有所发展和创新。本文总结了当前中医治疗烧伤的新进展,说明烧伤的中医药治疗临床使用广泛,剂型丰富,在吸收了西医和现代科技之长后有飞跃的发展,但仍存在着治疗优势局限(中、小面积二度以下烧伤)、烧伤内治剂型研究不够深入和烧伤理论研究薄弱等缺憾。
作者:马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