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邱乃英;欧阳青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3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并经临床及头颅CT明确诊断。病例须符合1986年6月中华中医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修定《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关于中风病急性期的诊断及《临床中医内科学》关于呃逆证的诊断。……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消渴颗粒剂是在我院糖尿病研究中心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成的内部制剂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新制剂,其主要药味为黄芪、葛根、山茱萸等。其成型工艺为用药物乙醇提取、水提取得到的浸膏粉与辅料混合,以适量乙醇润湿制粒。由于提取所得浸膏粉易吸潮,拟对加入……
作者:龚慕辛;季小梅;关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2001年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原发性痛经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
作者:肖玉华;刘效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作者:李红梅;李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医男科在病证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如何与实践结合,与当代科技发展同步,以推进中医男科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形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指出中医病证存在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中医病证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结论 走出三个误区:即以西医病名为纲误区;中医现代化要否定辨证论治体系误区;中医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的误区。
作者:陈文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因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气易虚”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内因。肺卫失司,邪气乘虚而入,袭肺侵心,脾运失健,肺、脾、心相传,三脏气血阴阳受损,故心脉失养,神不守舍而变证迭出。刘老注重整体,知常达变,调肺脾以治心,是中医辨证整体观及同病异治的体现。
作者:左智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逍遥散加减对乙肝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在保肝、降酶的基础治疗后,治疗组加用逍遥散,1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分别观察透明质酸(HA)、层连粘蛋白(LN)、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球/白蛋白比值(A/G)。结果 总疗效治疗组89%,对照组53%,差异显著,P<0.05;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功能比较,A/G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逍遥散加活血药治疗乙肝可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如加长疗程,疗效更佳。
作者:马列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4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B超、X线摄片确诊。……
作者:赵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在下肢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引起重视。我们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涛;鲁东志;荣文平;刘春梅;孙连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消渴1号进行研究,探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在制剂允许的大用药剂量条件下,按照文献的四氧嘧啶大鼠方法,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指标验证。结果 (1)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经消渴1号治疗2周后,与自身给药前比较,高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P<.0.1。(2)对照组第3周全部死亡,中药治疗组有31%的死亡率。结论 中药消渴1号胶囊对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张惠珍;宫泽辉;黄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研究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某些谬误及须注意的问题,不仅使医者的思维方法得以锻炼,更可以提高其临床和科研的水平。就辨证诊断中常出现的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证,同时针对疾病论治过程中8种关系作了深刻分析。要求医者对中医辨证论治每一个环节都须认真、细致地对待,防止出现上述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养阴颗粒的药用作用机理,观察它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醋酸浸渍法造胃溃疡模型,空腹24h灌胃幽门螺杆菌10~9CFU/只,随机分为养阴颗粒高剂量组、养阴颗粒中剂量组、丽珠胃三联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然后计算抑菌情况和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养阴颗粒组与丽珠胃三联组相近,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体外抑菌作用明显。结论 养阴颗粒临床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它抑制或杀灭HP有关。
作者:李春梅;梁代英;刘晋生;危北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针刺(远端取穴与近部取穴相结合)疗法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对照组针刺而不用穴位注射。结果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较其他针刺疗法,可以提高肩周炎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刘志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用药大蓟、小蓟,多写成“大小蓟”为并开药,但在一些药店、医院多混淆为一味药,并没有按大蓟、小蓟分别调剂。本文对大蓟、小蓟的性状、功能主治进行了比较、阐明。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大蓟、小蓟两药混用实为不妥。
作者:魏彦;邱乃英;欧阳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管癌功效。方法 疏肝利胆汤口服2次/d,3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愈2例,显效54例,有效55例,无效6例,癌灶缓解率35.6%,总有效率70.1%。结论 疏肝利胆汤具有疏肝利胆、除湿退黄、清热解毒抗癌的功能。
作者:徐晓燕;石怀芝;张东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活血软坚中药治疗膜性肾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所诱发的家兔膜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活血软坚方对其24h尿蛋白定量、血清T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血小板聚集率、TXB-2、6-K-PGF1α、血及肾组织SOD、MDA的影响。结果 活血软坚方能明显减少膜性肾炎家兔尿蛋白;升高血清T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TXB-2含量,升高6-K-PGF1α含量,并有效调节6-K-PGF1α/TXB-2比值;升高血及肾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 活血软坚方能有效阻止家兔膜性肾炎的病理进展,其作用是通过调节肾炎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血及肾组中氧自由基含量而实现的。
作者:杨洪涛;欧阳斌;黄文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干细胞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干细胞研究现状展示了其对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切入点,中药对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许多中草药可以作用于不同周期的造血干细胞,并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影响参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达到重建恢复骨髓造血机能的目的。提示开展中药对干细胞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药研究的科技含量,有效发挥中药的优势建立疑难疾病治疗的新技术。
作者:蔡哲;谢阳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胆汁性肝硬化(以下简称PBC)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以前在治疗上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PBC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林;钟德珍;钟德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趋势在逐年增长。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本文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进行总结,旨在从中医角度阐述其发病机理并寻找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结论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势明显,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为进行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规范化研究,开展了慢性丙型肝炎(HC)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 多中心随机取样收集病例139例。采用SPSS软件包,对所有的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份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 调查收集的HC症状34种,症状出现率较高的是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粘滞不爽;症状出现率较低的是肢冷畏寒、盗汗、尿少。舌象与其病情、病毒活动、肝功能波动之间未发现特别的相关性;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其肝功能指标正常与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1991年全国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5型慢肝标准(试行),慢丙肝辨证还有气阴两虚、湿毒阻滞及无证可辨两种情况存在。说明慢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理更为复杂,故笔者结合温病学伏邪说提出“邪气伏藏”观点。
作者:车念聪;付修文;高连印;杜宇琼;王融冰;李秀惠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