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鸢尾素是由骨骼肌分泌的一种新激素,动物试验中鸢尾素能够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转化为棕色脂肪组织,增加能量的消耗,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并能温和地减轻体重,与内分泌代谢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均有密切相关性,但在人体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因此,鸢尾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赵亮;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上海市某地中小学生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并比较不同类别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分析其影响因素.营养知识、信念、行为满分均为20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和信念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行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学历低、从事农业生产、联合家庭和家庭结构不完整(单亲或残缺)等因素会降低学生营养知识干预的效果.营养信念可以通过干预被改变,但这种改变仅局限在某些类别的学生范围内,譬如低年级段学生、女生以及核心家庭的学生等.家长的职业是影响学生营养行为改变的潜在因素.结论 健康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并不一定会带来行为的改变,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困难和繁杂的过程.家长的学历、职业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学生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民;许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中晚期胃癌术后化疗中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的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共11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8例)和研究组(n=6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术后化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术后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CD4+/CD25+、CD4+/CD8+)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率和化疗疗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后的CD4+、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CD4+、CD3+、CD4+/CD25+、CD4+/CD8+与化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毒性和腹泻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化疗周期为(3.43±0.31)个周期,研究组患者平均化疗周期为(3.95±0.45)个周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60.4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1.8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6.6±3.0)个月,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9.2±2.4)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中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不良反应小、对患者正常组织影响小、用药方便,且可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富京;陈晓英;王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介绍了新旧低视力诊断标准,简述了我国低视力儿童发病概况,分析了儿童低视力检查、预防、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新旧标准相结合的新思路,并提出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确保系统化保健康复以降低致残率、转变投入方式、设立康复专业、正规康复评定及训练模式,发展中国特色“随班就读”模式的教育康复,使低视力儿童在未来生活中步人正常人的行列等思考与展望.总结认为:我国儿童低视力康复体系建设设尚需灵活的政策支持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参与.
作者:尹江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EGR相关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6年8月前列腺首次穿刺诊断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临床病例665例进行分析,根据本院早期建立的诊断阈值,将首次穿刺诊断为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重复穿刺后的结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G相关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中前列腺癌的占72.36% (254/351),而ERG相关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发现是前列腺癌所占的比例仅为0.96% (3/3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6.430,P<0.05);ERG相关融合基因阳性组中,92.02% (323/351)的患者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是通过重复穿刺时发现;ERG相关融合基因阴性组中,79.30% (249/314)的患者在重复穿刺时发现;通过两组的对比发现,在后续发现前列腺癌的风险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304,P<0.05).在所有的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中发现有35.79% (238/665)的患者经过多次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有225例为阳性组患者,仅有13例为阴性组患者.结论 EGR相关融合基因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发现和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后续预测淋巴结转移也有一定价值,在临床上应该更好地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标本周转时间(total turnaround time,TAT)是检验及时性的首选衡量指标.由于实验室外因素控制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关于实验室内TAT的报道较多,而对于总TAT报道较少.但是,对于临床医师和患者来说,他们只关注总TAT,即从申请医嘱到查看结果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涉及的环节复杂,参与部门和人员众多,管理难度极大.本文从各个环节入手,关注每个细节,通过加强对医生、护士、后勤及检验人员的培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采血管、检验仪器设备的功能;合理设计实验室监督、管理、考核机制等来缩短总TAT.
作者:李晓丽;张建明;金花;陈旭东;赵艳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544名孕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孕产妇在母乳喂养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28.3±8.5)、(19.7±7.8)min],而护患沟通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16.4±9.8)、(25.6±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专科护理、优质护理的护理质量要求(99.26%、99.6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6.69%、97.06%、9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81.3%)明显低于观察组(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采用科学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作者:叶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调强放疗的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单次分割剂量均为2 Gy,5次/周,所有患者均行6~8个周期的治疗,观察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CTCAE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RTOG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或放射性肺损伤,并统计分析发生时间及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57%,发生时间为放疗5~49 d,中位时间为27 d.2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高(58.57%),显著高于1级(2.86%)和3级(7.14%)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2.86%)显著少于3级(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6.62%,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0~77 d,中位时间为44 d.2级放射性肺损伤占比高(21.43%)显著高于1级(14.29%)和3级(8.57%)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出现白细胞降低(14.29%),血小板降低(16.90%),放射性皮炎(15.71%),三者均低于放射性肺损伤(36.62%)和放射性食管炎(68.57%)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损伤为主,应合理调整放疗剂量,及时做好两者监测及防控干预,进而保证调强放疗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伟;侯欣;时磊;谢萱虎;孙萍;段永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台湾地区通过全民保健紧密围绕基层诊所和家庭医师核心功能,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之医疗联合群和社区的无缝接轨服务模式,其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找出枫泾地区目前开展医疗资源联合体服务存在的不足,探索合适枫泾地区医疗资源联合体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戚玉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和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6年5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并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3.5±0.6)、(5.7±0.8)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88.3±7.1)、(71.6±6.3)分],D-二聚体及PAgT[(0.35±0.06) μg/人、(41.2%±5.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0.08)μg/人、(59.7±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浓、凝、聚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初诊甲状腺结节受检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6年1-12月共121例初诊甲状腺结节受检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测,依据SAS总分将本组受检者分别纳入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分别采用t检验、c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比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和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受检者SAS得分为(41.13±11.22)分,高于常模(29.78±0.4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发生率为64.5%,焦虑组学历高于非焦虑组,焦虑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性、与超声分级正相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不确定感总分为(75.40±29.87)分,处于中等水平,将受检者焦虑评分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及四个维度均呈正相关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初诊甲状腺结节受检者焦虑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年龄、学历、超声分级和疾病不确定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玮;关文华;臧志娜;胡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应激心理及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恶性肿瘤相关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级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csale,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14.58±2.76)、(18.54±6.15)分与(11.27±2.28)、(15.26±5.76)分]均较治疗前[(19.79±6.38)、(24.76±6.22)分与(19.68±6.23)、(24.45±6.08)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keening scale,SDSS)各因子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S各因子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认知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应激心理状态,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邬俊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 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在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患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SP患儿168例为观察组,其中≤2岁104例为A组,2~5岁42例为B组,>5岁22例为C组;同期随机选择正常健康儿童80名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4和IFN-γ水平变化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IL-4和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4、IFN-γ、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分别为(9.8±6.2)、(69.1±13.4)、(20.5±5.3)pg/ml、(0.5±0.32)、(3.4±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不同年龄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越小,血清TNF-α、IL-4和IFN-γ水平越高,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越高.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和网络失衡是SP的重要因素,并与患儿的年龄呈反比,且TNF-α、IL-4和IFN-γ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魏楚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以完善健康宣教内容、利于护士不断提升为出发点,以临床护理实践为落脚点,开发符合专科特色的可以动态维护的健康宣教模块,为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方法 基于移动护理理念下,拟定健康宣教的7个模块,选择2016年3-8月移动护理上线试点病区神经内科11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利用以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健康宣教,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上线前该病区11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表单式宣教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知识及住院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80.91%、96.36%、90.00%、99.09%),其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的健康宣教内容模块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晓率和满意度,得到了临床一线护士和专家的认可与肯定,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
作者:刘喜平;毛秋云;张秀云;张国良;李文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38例SAH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本院门诊部进行体检且检查结果为健康的38名调查对象为对照组,对两组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的检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181.4±7.6)、(27.4±4.3)、(63.2±10.0)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5.6±4.3)、(21.4±0.7)、(38.0±2.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54、8.490、15.034,均P<0.05).结论 SAH对人体心脏损害的程度较大,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会发生较大变化,有效分析SAH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会秀;李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并与前期未应用时的感染情况与满意率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我院感染科271例患者中,总感染率为27.31%(74/271);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感染科患者294例,感染率为12.24%(36/294).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患者满意人数为219例(80.81%);经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人数为274例(93.20%).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54,P<0.05).不同科室人员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的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李珂;宋光照;李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对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眼科收治的干眼病患者66例(132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希尔默Schirmer Ⅰ法检测副泪腺分泌功能、BUT检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FLS试验结果的差异和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hirmerⅠ浸湿长度、BUT时间[(10.34±2.16)mm、(6.74±2.35)s]比对照组[(7.84±1.25) mm、(4.56±1.85)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LS染色比对照组[(3.69±0.57)、(2.15±0.26)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48.4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秦皮滴眼液联合环孢素治疗干眼症,SchirmerⅠ、BUT和FLS明显改善,明显缓解眼部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田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羟考酮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麻醉诱导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10月本院择期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B组采用羟考酮0.15 mg/k g、丙泊酚2.5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全麻诱导,两组均使用欧普第四代喉罩保持通气.记录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1 min (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喉罩置入后1 min (T3)、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术后1、2、4、8、12、24 h进行疼痛和镇静程度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以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A、B两组MAP、HR[(70.67±9.32)、(90.57± 19.61)、(76.60±12.35)、(91.60±18.92)、(65.17±10.53)、(76.73±9.68)、(70.43±10.45)、(75.93±10.90)次/分]均明显降低,且T1时A组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置入期间两组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咳嗽发生率(30.0%)明显高于B组(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1、2、4、8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1.67±0.19)、(5.37±0.22)、(1.28±0.20)、(4.83±0.35)、(1.61±0.19)、(3.61±0.20)、(1.98±0.19)、(4.08±0.35)分],术后1 h Rasmay评分[(2.87±0.46)、(1.48±0.41)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例数明显减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全麻诱导并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瑶;杨光辉;吴亚辉;李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2016年6月将88例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鼻饲吸氧和对症治疗,研究组同时联用BIPAP治疗,以肺通气功能、血气指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评价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血气指标和PSQI评分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分组因素对肺通气功能改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 pred)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占预测值的百分比(PEF% pred)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O2)分别提高了(0.12±0.01) mm Hg(1 mm Hg=0.133 kPa)和(28.24±4.51)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降低了(12.41±3.04) 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7.65±1.68)、(8.75±1.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PAP可显著改善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血气指标和睡眠质量.
作者:雷亚军;张利娟;夏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早期DN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CysC、β2-MG及mAlb水平,分析其检测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血清CysC、β2-MG、mAlb水平[(2.28±0.86)、(7.89±3.79)、(18.98±6.85)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6±0.25)、(4.52±1.25)、(12.16±3.2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CysC、β2-MG、mAlb阳性率(81.25%、62.50%、73.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1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CysC、β2-MG、mAlb联合检测早期DN的阳性率(90.63%)明显高于任何一项检测指标(63.54%、70.83%、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DN诊断中,采取血清CysC、β2-MG及mAlb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李芸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