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伟;李炳臣
为探讨科室护士的在职教育的管理,本文阐述了临床科室护士的在职教育必须周密地计划,必须认真考核,必须学用结合;将护士的在职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作者:王叶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教育问题,以问卷式调查方式,对1994年至1999年来院救治的52名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了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病人有焦虑等负性情绪占96.1%,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者占86.5%;另外,大面积烧伤对社交、家庭生活、就业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康复护理,采用寻求社会支持等手段,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者:韩蜀萍;杨永林;叶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加速医院改革的步伐,本文阐述了医院技术建设应该坚持以专科中心建设为龙头;以重点科室建设为基础;以引进新技术、新业务为手段;为加速医院技术建设的改革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作者:唐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的质量标准,本文阐述了建立质量标准应把握的原则;质量标准包括的内容;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内涵性;为部队服务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经验。
作者:王亚平;徐黎明;王俊锋;金玉;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药学发展奖(包括:地奥药学科学技术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1年3月8日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医药学奖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医学会联合主办。国家科学技术部自2000年2月以来共接受67个奖项的申报。首批只有26个奖项被批准予以登记,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头奖项的批准,更是从严掌握。该会设立的中国药学发展奖是少数带“中国”字头的奖项之一。中国药学发展奖已举办过四届,嵇汝运院士、黄翠芬院士等37位获奖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卢嘉锡、朱光亚、郑筱萸等领导颁奖。首届地奥药学科学技术奖(中药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肖培根院士等15位获奖者接受卢嘉锡、郑筱萸等领导颁奖。2001年度的中国药学发展奖、地奥药学科学技术奖(中药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的候选人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荐,欢迎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推荐候选人,填写推荐书。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联系地址:北京丰台西路17号;邮政编码:100071;电话:010-63895615,010-63845419。马剑文
作者:马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解放军第107医院座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烟台。医院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展开治疗床位500张,康复床位200张;病房设有中央传呼、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电视电话、空调等。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它是第四军医大学、总后军医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和军区“五优医院”。近年来,医院在管理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实行了科主任和护士长竞争上岗、面向社会招聘人才、物资采购实行“三三制”,经费管理实行“联审会签”,已在军区得到推广。先后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直线加速器、X-刀、内生场热疗系统、磁共振、带激光导向定位系统的高档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诊疗机(DSA)、全身CT、彩色B超、微探头超声胃镜、肠镜等大型诊疗设备600余台(件),总价值达6000余万元。我们的血管外科系统、创伤骨科系统、肿瘤治疗已成为军区重点专科中心,射频消融治疗心率失常、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大面积烧伤救治、消化系统介入治疗、肾脏移植与血液透析以及影像诊断是当地的优势学科。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硕士以上研究生近70名,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研成果50余项。我们始终坚持以理论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专科为龙头,以质量为根本,以落实“三个代表”为目的的建院方针,使医院全面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军区在我院召开了“后勤改革与创新座谈会”,得到总部、军区首长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与赞扬。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与创新,使军区全面建设再创新高。(张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住院病人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大问题[1-3]。管理太严,家属病人不容易接受;太松,又会影响病区管理,卫生差、秩序乱,给医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陪人的增加,增加了护士的依赖心理,基础护理落空,质量不好控制。随着医院后勤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我院试行了住院病人统一陪护,将陪护工作推向社会。
作者:肖爱军;李克卿;张晓明;贾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经验,本文阐述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医院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环境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寻求适应学科发展的路子,以促进学科发展。
作者:吴虹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高原空运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展,本文阐述了在高技术条件支持下,根据部队快速转运特点及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医疗保障措施;并对传统医疗后送模式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进。
作者:谭映军;李勇;张鸣山;郑驰;侯凯文;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新时期医院门诊部的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本文阐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门诊部工作的特点;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新形势下,医院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并提出了医院门诊部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作者:耿岘萍;季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医院机关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医教部在医疗管理中应发挥:①组织指导作用;②联络协调作用;③把关监督作用;④枢纽保障作用。
作者:尚秀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始终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做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摆在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作为医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建全规章制度、纳入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取得了较好成效。
作者:白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疗养院的形象在疗养院管理中的作用,随机抽取了来院疗养的疗养员90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疗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讨论。
作者:万萍;姜兰芳;刘华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强化医院改革,拓展医院发展空间,本文阐述了由于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挑战。医院只有拓展空间、谋求发展,才能在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长伟;李炳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军队医院预防保健模式,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预防保健工作的着眼点,预防保健工作的方法,以及预防保健工作的对象;为新时期提高我军官兵的健康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卞金陵;李素贤;倪海来;王业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军字一号”工程在军队医院的开发标志着我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跃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促使医院统计信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1-3]。
作者:陈雄英;杨谊平;吕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军队医院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本文阐述了军队医院采供血机构建设的特点和军队医院采供血机构建设的重点。在管理中,应严格依法管理,强化质量管理,实施科学管理。
作者:李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我军部队人员口腔医疗的需要,探索口腔疾病发病规律和口腔医疗保健现状。方法:将部队人员口腔医疗需要情况按需要后送医疗的程度分为四类,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填写记录。结果:共调查人数为1 701人,共有83.3%人需要按期后送口腔医疗,有45.6%人需要及早后送口腔医疗,有1.7%人需要紧急后送口腔医疗,有7.4%人不需要任何后送口腔医疗。结论:我军部队人员的口腔医疗需要十分普遍,口腔医疗任务也十分的艰巨。并提出改善口腔疾病医疗条件、加强口腔疾病预防工作、建立口腔疾病防治程序等几点建议。
作者:李刚;岳小红;王成龙;李洁;唐荣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对住院军人伤病员的管理,本文阐述了成立“军人伤病员管理办公室”,并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军人伤病员管理工作走上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孙世光;潘义民;李娜;王瑞福;高景瑜;徐建民;郭玉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军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军队人员家属实行的是包干医疗。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家属包干医疗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在对中外军队家属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对某军区1999年度家属包干医疗费用情况分析,参照地方社会医疗保障相关改革政策,对军队家属实行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探讨[1-3]。
作者:韩鲁宁;鱼敏;隋艺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