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世纪顾瞻

刘卓宝;胡天锡

关键词:中国, 职业卫生, 世纪, 回顾, 瞻望
摘要:20世纪前半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尽管工业总产值还不到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1/10,然产业工人中的各类职业病患者却比比皆是。例如,当时开滦煤矿和湖南锡矿山的矽肺病人,及患铅中毒的景泰蓝作业工人等均数以万计,却从未被关注过,全国也无一名专门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医务人员。职业医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几乎从零开始。但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50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明显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档案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档案工作者环境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我们对山东省不同区域6个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内容1.1 对象:为了解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气象条件能否对健康状况造成不同的影响,分别选东部沿海青岛、东北部胜利油田、西部内陆聊城、南部山区临沂、中部济南及省档案馆作为调查对象。在冬、夏两季进行健康查体。

    作者:刘家民;马蓝;柳美兰;秦占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机动车驾驶员职业禁忌证的研究

    [目的]为保障驾驶员安全与健康,制订健康检查标准及结果评定方法以及职业禁忌证。[方法]由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使用统一仪器,按规范方法参照WHO、公安部、卫生部规定的项目对33 195名驾驶员健康检查及对26 562名学习驾驶员进行驾驶适应性检测,将结果统计分析、验证。[结果]制订了有身高、远视力、色觉、血压、听力必查项目与有无妨碍驾驶安全或生理缺陷等检查项目及结果评定方法。[结论]规定10个种类的职业禁忌证。并以“驾驶员健康检查及结果评定”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颁布。

    作者:杨斌杰;周顺福;张胜年;丁钺;邹和建;李伯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人巨细胞病毒的定量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一种新的PCR产物定量测定技术,对12例膀胱癌病人,24例健康人的尿脱落细胞病理标本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膀胱癌与HCMV感染的关系。[结果] 12例膀胱癌病人中有8例阳性,24例对照人群中无阳性发现,表明膀胱癌细胞内存在有HCMV基因的DNA。[结论]膀胱癌病人中有较高的HCMV感染,并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秦逸秋;张云英;沈红;王文静;李延红;阮素云;钟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中毒性肝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中毒对肝脏功能的特征性影响。[方法]应用临床资料,对8种毒物引起的52例急性中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8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研究。[结果] 8种毒物中,杀虫脒、砷化氢、毒蕈的肝损害发生率高(P<0.01)。各毒物间比较所致肝功能化验指标升高的程度无明显差异。急性中毒性肝病肝脏叩击痛及肝脏肿大的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而发热及黄疸则刚好相反(P<0.01),肝功能化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升高程度,则非常显著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P<0.01);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急性病毒性肝炎(P<0.01)。[结论]急性中毒性肝病可由多种毒物引起,一般急性中毒性肝损害是可逆的,起病快,恢复快,治疗效果及预后较急性病毒性肝炎为好。

    作者:吴萍;黄荣华;邓洪;黎小冰;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2例

    丙烯酰胺(AAM)为蓄积性神经毒物,一般接触数月或数年后发病。我所1997年收治了2例AAM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男性,20岁,某化工厂同一车间操作工,从事AAM浓缩离心和烘干工序。接触毒物时间3~4.5月,平均3.5月。车间靠自然通风,虽备有手套、胶鞋,因防护意识差而未有认真使用。我所曾于同年6月19日对该车间空气中AAM浓度进行了监测,其中浓缩工段0.71 mg/m3,离心工段1.60 mg/m3,结晶工段0.67 mg/m3。1.2 临床表现 2例均有两手红斑、脱皮、多汗、持物不牢、足软无力、走路摇晃、步态蹒跚、站立不稳易跌倒等主要症状,1例有四肢发麻,两手震颤。检查见2例均发现有握力减弱,四肢远端触、痛觉减低,肱二、三头肌与膝反射减弱或消失,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双足不能走直线,闭目站立试验(+),指鼻或轮替试验笨拙。两例未见明显肌萎缩,均未引出病理反射,1例音叉振动觉指(趾)以下稍差。

    作者:叶然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氨基水杨酸钠与EDTA治疗慢性锰中毒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治疗慢性锰中毒的疗效。[方法]根据GB 3232-82诊断标准为锰中毒观察对象及慢性轻、重度锰中毒52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为EDTA组、PAS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经治疗后,PAS组症状和阳性体征较EDTA组改善明显,血锰水平降低较EDTA组明显(P<0.01),但尿锰排出较EDTA组低(P<0.05),PAS-Na治疗后4例患者脑脊液锰含量相当于治疗前脑脊液锰含量的1.0~27.5倍,而血、尿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PAS-Na有明显的驱锰作用,脑脊液锰含量可作为慢性锰中毒生物监测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高晓玲;蒋志宏;陈健;杨文草;王培安;刘卓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几种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常用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染毒5 d后,采用苔盼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对熊果苷、曲酸、甘草、Vit C衍生物和氢醌等5种美白化学物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加入不同剂量(10 μg/ml,30 μg/ml,50 μg/ml,70 μg/ml,100 μg/ml)美白化学物后,可使LDH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结论] 5种美白化学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膜而发挥作用。

    作者:宋琦如;沈光祖;金锡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乙基亚硝基脲诱导转基因小鼠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用乙基亚硝基脲(ENU)进一步验证携带xylE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在体内基因突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NU对转基因小鼠进行诱变处理(i.p.50 mg/(kg*d),连续5d)后,从脾脏组织DNA中回收带有靶基因xylE的pESnx质粒,通过电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筛选突变体,检测突变率,并对突变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 (1)ENU诱发转基因小鼠脾脏组织xylE基因的突变率为1.248×10-4,显著高于自发突变率;(2)ENU诱发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以及由于碱基的缺失或插入所引起的移码突变。[结论]该转基因小鼠是检测体内基因突变的一种有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郑怡文;印木泉;黄建;杨志峰;陈耀富;陈建泉;成国祥;徐少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玻璃纤维粉尘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接触玻璃纤维粉尘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玻璃纤维生产厂467名接尘作业工人为接触组进行肺功能测试并与108名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接触组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稍高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和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小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残气容积、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接触一定浓度玻璃纤维粉尘、平均专业工龄14年(8~33年)的作业工人可出现小气道阻力增高现象,虽未见肺组织纤维化的有力佐证,但可作为早期健康监测指标。

    作者:徐敏;邱少华;黄建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汞中毒48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5年5月~2000年11月收治48例急性汞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收治48例急性汞中毒患者,男22、女26,年龄7~69岁(平均26岁)。其中职业中毒4例(地震台观测标定器断裂水银汞池泄漏2例;电气修理工2例),占8.3%;意外泄漏29例,占60.4%,中学生在教室做大气压演示实验时装有水银汞的直径1.5 cm试管意外断裂,汞全部散落教室地面,未经清理继续上课,7 d后相继发病;使用中药偏方15例,占31.3%,外用、口服含轻粉、石朱砂等配制的中药偏方治疗银屑病、性病等。48人中,轻度中毒38例,占71.17%;中度中毒6例,占12.5%;重度中毒4例,占0.83%。住院天数9~86 d,平均26 d。

    作者:张凤珍;何跃玲;卞开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煤田地质因素与尘肺发病关系

    [目的]探讨煤田地质因素与煤矿尘肺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5个煤矿煤田地质因素,煤矿历年粉尘测定资料及尘肺病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等三项指标,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个煤矿接尘工人10年以上工龄的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高18.24%,低3.21%。存在显著差异(P<0.01)。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等三项指标分别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具有显著的相关(P<0.01)。[结论]在防尘措施、接尘工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造成煤矿尘肺发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煤田地质因素不同。因此,除了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外,还可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对煤矿尘肺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作者:高树坤;王德军;赵清林;胡秀云;徐文寿;苏光跃;张秀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二松花江治理后渔民体内汞蓄积水平的研究

    [目的]为了解第二松花江汞污染治理后沿江渔民体内汞蓄积量,分析目前沿江渔民甲基汞中毒的危险性。[方法]应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沿江渔民1 195份发样的总汞含量及25份发样的甲基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1997年发样中总汞的均值为1.849 μg/g,是治理前(13.5 μg/g)的1/7.3。目前沿江渔民甲基汞中毒的危险性指数为1.21,仍高于正常值1。[结论]渔民汞蓄积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但危险性仍未消除,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性预防措施,减少甲基汞毒害的可能性。

    作者:李延红;张宏伟;薄萍;石岩;沈红;阮素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罕见石棉肺伴何纳综合征死亡两例报告

    何纳(Horner)综合征即颈交感神经丛综合征,是指肿瘤、手术创伤或外伤[1,2]等因素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小、患侧无汗和感觉异常的表现,一般是临床上少见的肺上沟瘤的常见表现,与尘肺有关的何纳综合征极为罕见。本院近几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两例均伴有何纳综合征,考虑与石棉接触有关,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达民;章敏华;严爱珍;闻军;胡一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尘肺呼吸衰竭病例的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及常见问题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尘肺呼吸衰竭病例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和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以达良好疗效。[方法]应用呼吸机治疗并观察10例尘肺呼吸衰竭患者各项监护指标。遇有报警,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病例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安全有效,遇到的常见问题为插管并发症,人机对抗或不协调等。对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及并发症进行原因、机理上分析,强调人工气道管理及综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胡一本;陈小维;王英;王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造纸厂草尘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为了解造纸厂草尘接触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我们对上海某造纸厂草尘接触工人进行肺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上海某造纸厂卸草、切草、送草工段工人71名为接触组,某食品厂80名非接触工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作胸部听诊,排除肺部疾患者。两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及居住环境均无明显差别。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及吸烟量见表1。

    作者:周映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讲机通讯微波危害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对讲机微波辐射危害。[方法]对讲机辐射强度测试及对使用者健康调查分析。[结果]对讲机在辐射状态时,先出现大值,其后强度降低并相对稳定,强度值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接触组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数对讲机辐射强度超过现行标准,应加以治理。

    作者:周捷;贺晓铭;于鲁生;吴群荣;王亚奎;沈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噪声作业人员纯音气导听阈与客观听阈分析

    我们在对噪声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时,常发现一部分人听觉敏感度下降,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者甚至耳聋。噪声对听损伤的研究主要运用听力或听功能测试方法,主观测听法主要有纯音测听,客观测听法有声阻抗测听和电反应测听,后者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较常用。

    作者:章敏华;屠广治;骆知俭;严爱珍;丁慧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芯片一出现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芯片的技术原理、分类及其优越性,并针对该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以期望这一尖端技术在我国能尽早应用于毒理学的各领域。

    作者:张蕴晖;丁训诚;顾祖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海浦东新区职业性健康监护现况调查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工业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执行情况监督及检查,目的是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近年来,大量独资和合资企业进入浦东改变了原来以全民、集体和乡镇企业为主的状况,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职工人数和种类较过去有明显增加。本文依据环境监测及健康检查的结果,反映职业卫生工作状况。

    作者:吴培华;周万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现象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救治好转后可出现中毒反跳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生命。现对47例反跳现象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3年以来,本院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66例,抢救治疗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后又出现病情反复(简称中毒反跳)者4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5例;年龄15~59岁,平均为31.3岁;口服中毒者38例,皮肤吸收中毒者9例。反跳发生时间见附表。反跳发生的时间以4~9 d为高,占68.1%。农药种类:乐果16例,久效磷11例,敌敌畏8例,1605、呋喃丹12例。重度中毒31例,中度中毒11例,轻度中毒5例。

    作者:李承柱;史霞;李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