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卞景慧;李轶群

关键词:罗格列酮治疗, 型糖尿病, 临床,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抵抗, 葛兰素史克, 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 新一代, 1999年, 研制, 审核, 上市, 美国, 口服, 降糖, 公司, 病程
摘要:罗格列酮是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先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1999年美国FDA审核批准上市,为胰岛素增敏剂,是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方面来干预糖尿病的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试题(九)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声带良性肿物吸切术89例临床分析

    声带良性肿物中以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Reinker水肿及声带囊肿多见.其治疗通常是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下或纤维鼻咽喉镜下行声带肿物切除.近些年来,多采用支撑显微喉镜下手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单纯支撑显微喉镜下手术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1].

    作者:王震;王洪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替勃龙治疗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36例疗效观察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易致阴道炎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1~12用替勃龙治疗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12月,以上年龄大72岁,小45岁.

    作者:朱亚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原因分析及预防

    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是新生儿产伤中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足月儿或大于胎龄儿,常有胎位不正、难产或产程延长史,在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牵连致伤.其发病率为0.5‰~0.85‰[1].绝大多数臂丛神经麻痹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一般根据损伤的轻重,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此预防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非常重要.

    作者:秦彦芹;丁兆永;颜世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胰岛素泵作为一种新的降低血糖的治疗手段.由于治疗周期短,降糖效果平稳显著,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起来.我院内科自2009年2月应用美国美敦力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以来.先后为12例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和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的健康调查很多,一些国家级、省级健康调查项目的本底资料都要通过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入户调查才能完成[1].笔者近年多次参加了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开展的科研活动,作为一名县区级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带领或跟随调查人员走乡入户,在和调查对象接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要想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确凿,要想保证调查过程的顺利圆满,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作者:严秀丽;巩建厂;潘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58例疗效分析

    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盆腔瘀血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以下腹坠痛、低位腰痛等为主要症状,多见于体弱多产、子宫后位的妇女.其病理本质虽非炎症变化,但由于组织长期瘀血,相对的缺乏营养,使盆腔静脉血流受阻,并发组织炎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症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超声诊断阑尾炎虽有一些报道.但至今对阑尾炎的诊断,还主要建立在临床基础上,现将我院术前利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和术后经病理证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两者联合探查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降纤酶加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疗效分析

    降纤酶是蝮毒提取出来的蛋白水解酶,有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我们应用降纤酶加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病例来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CT证实脑梗死78例,发病在72 h内就诊,且发病6 h后,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作者:陈少泉;徐长中;刁发成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6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恶性肿瘤是严霞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5年全球癌症死亡例数已超过76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1].几乎所有癌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障碍,以中晚期患者多见且严重,给治疗和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作者:赵博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现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008年高唐县部分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从1998年后全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大幅攀升,新病区迅速扩大[1].近几年,高唐县已经发现十几个狂犬病病人,为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了解居民家庭对狂犬病掌握情况,笔者于2008年5月开展了高唐县居民家庭狂犬病有关知识调查,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狂犬病的防治规划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作者:殷会芳;刘晓丽;王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梗阻100例临床观察

    女性不孕症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导致不孕的原因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其中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占女性不孕的1/3,慢性输卵管炎引起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黏膜破坏时输卵管闭塞,导致不孕[1].对于输卵管阻塞的治疗,六版教材采取一般治疗:输卵管内注药.输卵管成形术,本文只叙述中西药结合通液术的综合治疗法.

    作者:马芳兰;吴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抗幽门螺杆菌存在的误区及合理用药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检测方法中.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简易方便的检测方法目前已被很多社区医院引进并且应用,大大提高了社区门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如哪些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需要治疗、如何开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治疗、治疗后的效果如何进行正确地评价等也不容忽视[1].

    作者:项静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快速血糖仪检测标本采用末梢血.具有取样方便、用血量少、随到随检、自我检测等优点.缩短了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血糖检验方法.笔者采用美国强生稳步倍加型(One Touch SureStep)快速血糖仪(以下简称血糖仪)与美国雅培ARCHITECT 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下简称生化仪)对40例患者进行血糖对照测定及比对研究,以探讨使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晶;梅红梅;张恒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丹皮酚软膏治疗湿疹135例疗效观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一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作者:牛树真;季磊;程淑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医院的档案记载了医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档案工作从制度建设、软硬件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应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以达到与医院的发展同步[1].

    作者:殷万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76例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因治疗和保护不当,有时会形成坏疽而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探讨和提高对该病的疗效,我院高压氧科与内分泌科联合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春;陶钧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北京某研究院职工158例死因分析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阶段.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已经从传染病为主转至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对我院近8年死亡158例职工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出血患者行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护理

    脑血管病目前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三大类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非常高.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264例脑出血患者行锥颅碎吸引流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经CT确诊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20例,女144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8岁,出血量20~80 ml,平均50 ml,神志清楚80例,昏迷187例,平均住院20 d,引流时间3~7 d,均未见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震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