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溺粪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美凤

关键词:患者, 刺激性气体, 中枢神经系统, 硫化氢, 呼吸道粘膜, 窒息性气体, 消化道粘膜, 多脏器损害, 功能障碍, 高溶解度, 腐蚀作用, 粪便发酵, 肺泡组织, 低氧血症, 细胞内, 分泌物, 氧气, 心肌, 吸收, 损伤
摘要:粪池中的粪便发酵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氨,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也是刺激性气体,主要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肺、心、肾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等多脏器损害[1].氨是高溶解度刺激性气体,除对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及腐蚀作用外,氨还能损伤肺泡组织,产生大量分泌物,可影响氧气的吸收和弥散,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使心肌、神经系统缺氧[2].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心理护理体会

    现阶段,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产科的重要性已经不再是单纯分娩接生的技术问题,临产时产妇的生理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产妇生育过程中的痛苦,缩短产程,使胎儿顺利娩出,保障母婴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分析了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活动,并对临产妇实行了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清开灵注射液是用于静脉点滴给药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有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经过20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注射液具有作用迅速、适应证广、剂量及药物浓度的控制范围宽等特点,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1].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展,其不良反应亦有所报道,值得重视.

    作者:张永波;韩素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急性阑尾炎150例诊治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多见的急腹症.近年来,有关阑尾炎术前手术时机的选择,越来越得到基层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俞传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穿琥宁合并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6例疗效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其次是细菌感染[1].因此治疗上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抗菌为辅.我院用穿琥宁注射液合并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仪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不少见,其发病率一般为1%~14%[1],但大多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常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且伴随衰老和其他老年人常见病,若不注意极易与冠心病、贫血、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混淆[2-5].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在应激状态下可引起水、电酸碱平衡紊乱、昏迷、甚至死亡[6].现将我院3例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季芬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云南白药治疗血尿62例临床观察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少数由全身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临床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加用西药止血药静脉滴注.有时病因不明,则以止血药和消炎药静脉滴注.为探索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试用云南白药治疗血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松林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妊娠剧吐孕妇的健康教育

    孕妇在早孕时出现头晕、倦怠、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早孕反应一般对生活与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我们在治疗妊娠剧吐孕妇的同时,注重对孕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方荣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稽留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194例临床观察

    在基层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早期流产中的稽留流产近几年发病率不断上升.稽留流产临床上处理较困难,易引起严重出血,实际工作中,我站医务工作者探索出用大剂量米非司酮作为术前用药,效果较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丹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29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0年3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9例,现作一回顾分析,并与无并发症病毒性肝炎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特征.

    作者:梅建东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茵陈散热敷关元穴治疗肝硬化腹水133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蓄为病变特征,属本虚标实之证,预后较差.近两年我院采用茵陈散热敷关元穴治疗肝硬化腹水133例,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阳;薛淑英;管蕾蕾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脑出血患者初期护理及干预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者占80%,发生在脑干或小脑者占20%.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常见的病因,用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使患者血压升高,是脑出血常见的诱因,本病发作突然,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因此除了抢救治疗为主外,正确得当地进行初期护理干预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陈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试题(十)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胎盘植入是各种原因如刮宫、剖宫产等造成子宫内膜过度受损时绒毛侵蚀植入到子宫肌层所致,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一种并发症,可致产妇大出血、休克、感染甚至死亡.一旦发生以往多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而生育年龄妇女子宫切除将对其生理及心理造成极不利的影响.我院1999年1月~2008年5月治疗胎盘植入14例,其中12例应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荣;王冬梅;朱晓志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浅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应急对策

    突发性公共事件卫生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食品中毒、职业病中毒、毒气泄漏等引发的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屡有发生,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受地质气候影响多灾的国家,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车祸死亡人数约10万人.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构建我国公共卫生突法事件应急机制,对于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斌;薛丽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金银花又名双花、茶叶花,为忍冬科缠绕灌木忍冬的花蕾.具有清热解毒、轻宣疏散、止痢之功效[1],临床应用越来越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素梅;张永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浅谈如何实现病案管理现代化

    病案是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医院病案管理是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遵循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病案信息管理的特殊性,规范病案管理,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理疗仪在颈、腰、肩、关节痛症中的临床应用

    颈、腰、肩、关节痛症是危害健康、影响劳动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多见,老弱人群发病率高,病程长.针刺治疗较难接受,理疗仪(LK-D智能型多功能治疗仪)运用现代理疗生理效应集针灸、电疗、热疗、药物导人为一体,多种疗法、多管齐下,对相关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1].

    作者:欧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速效救心丸致过敏反应1例

    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中药经现代科学方法提炼而成的中药滴丸.具有剂量小,疗效高、作用快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因心脉瘀阻、心阳不振引起的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等病症的治疗[1].我院在应用速效救心丸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公司第六中药厂生产,批号:616062)发生一例过敏性喉头水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中东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50例急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江氏等[1]对120例猝死临床病理分析表明,冠心病猝死占猝死和心性猝死的首位,其75%死于院外,89.4%在1小时内死亡.所以,AMI住院前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我科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抢救AMI病人50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江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目前难以根治.本文通过综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使病人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要求,治疗上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王成芳;乔仁玺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