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

牟兴月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结果:所选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之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各项主要指标均出现了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经对比后P=0.0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牙周基础治疗十分重要,患者只有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自身牙周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之后,才能接受后续治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中医理论探讨

    肢冷症称之为“厥”,糖尿病肢冷症患者四肢指端至肘膝的不同程度的自觉或他觉的冷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认为阳气不足是肢冷症发生的主要病机,气滞、血瘀、络阻是糖尿病肢冷症病机的发展及归宿,并形成了阴寒、淤血、痰湿等致病因子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故探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大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理论基础,为增进此症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欧阳海平;钟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固醇好还是不好谁说了算

    近有一篇关于胆固醇的文章在微信中广为传播。文中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40年的观察结果显示,越是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方式,体内胆固醇水平越健康”。笔者概括了一下,文中主要提出以下三个观点,可能会对公众和患者产生误导:1.胆固醇升高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血管炎症反应,胆固醇可修复炎症。3.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不会升高胆固醇。在这个自媒体爆发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人用学术方式来传播老百姓难以接触到的信息,均需要记住遵循循证原则,带着充分、明确的证据来佐证你的观点。

    作者:乔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α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目的:糖原合成激酶3α(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α,GSK3α)在神经元死亡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于探讨GSK3α是否参与了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方法:本研究应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α的特异抑制剂Compound 27抑制SH-SY5Y细胞中GSK3α的活性,以观察其对6-OHDA引起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Compound 27可减轻6-OHDA对SH-SY5Y细胞的损伤,并可下调细胞内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这说明了,阻断GSK3α可缓解6-OHDA对SH-SY5Y的损伤。结论:阻断GSK3α可部分缓解6-OHDA对SH-SY5Y细胞的损伤;GSK3α可能介导了6-OHDA对SH-SY5Y的损伤。

    作者:李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多普勒彩超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多普勒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析其多普勒彩超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诊出率为100%,其中左下肢为29例,右下肢为14例,双下肢为7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8例,混合型9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多普勒彩超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有效判断病灶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开展。

    作者:关兴;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新进展

    目前临床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方法主要有症状问卷、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尿道镜检查、棉签实验、指压实验、妇科相关检查、膀胱尿道造影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影像检查中MRI虽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但存在检查费用高、过程长等缺点。超声检查有良好分辨率,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已成为诊断SUI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本研究就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农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神经肌电图的临床检查结果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检查后患侧各部位潜伏期及波幅相较于健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通过检测特发性面瘫患者神经传导动作电位的潜伏期与波幅,从而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秋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流动妇女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使用有效方式,了解流动妇女可及性,科学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200例流动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定型研究。结果:影响可及性因素包含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就医因素,妇科检查,健康宣教,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支付。结论:截止到当前,我国流动女性保健工作可及性不强,利用水平不高,在提供服务与措施等方面依旧需要改进。

    作者:廖晓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研究

    我国中医学对疾病治疗主要是从整体观念入手,实现辨证施治,特别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能够根据标本缓急来实现对皮肤病的分阶段治理,极大地提高了皮肤病的治愈率,提高了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旨在实现中医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

    目的:探索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患者家属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常见问题依次为心理问题、皮肤问题、饮食问题、用药安全问题、日常生活问题。所占比率依次为81.8%、63.6%、53.0%、45.5%、40.9%,护理后,上述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相比,P<0.01,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核心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皮肤护理等,护士需就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以确保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廖方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名中医王杏林学术思想(风湿病)总结

    王杏林: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中医院院长,副主任中医师,寻甸县名中医。王老师年轻时认真研读历代各时期著名医家典籍,博览古今,采众家之长,具有深厚的中西医理论根基。在临床工作中,王杏林老师主张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辨证运用这两种方法,二者取长补短。他注重经典的研究,精于伤寒,钻研《伤寒论》的理论与实践。学以致用,勤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诊治咳嗽病、风湿痹证、脾胃病及妇科疑难杂证。

    作者:李天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刍议新时期如何防范手术室护理的隐患和风险

    在现代的医疗中,手术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的病患提供了获得健康的可能,所以手术治疗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一旦发生意外,就容易酿成医疗事故。因此在当前的手术中,需要降低手术室风险。本文将从现在的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出发,分析如何更好的防范手术室护理,以供参考。

    作者:孙丽;于洋;鲁林艳;孙明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防治“血瘀”光老化中药复方的研究

    皮肤光老化是指皮肤衰老过程中光损害的积累,即除了自然衰老外,紫外线辐射所造成的损伤。皮肤光老化不仅能够影响皮肤美容,而且可以并发多种恶性皮肤病,因此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是近年来美容业研究的热点。经过国内外多年研究,中药对于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作用不仅卓有成效,而且天然无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皮肤光老化主要是由于五脏虚损、气血不足、痰浊瘀阻肌肤腠理所致,故主张以活血、化瘀祛浊为主要治法,通过中药和方药的灵活运用来逐痰祛瘀、调理气血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为此,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防治“血瘀”光老化中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器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9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真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U病房病发V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意识昏迷、通气时间≥3d以及基础疾病因素。结论:结合VAP的发病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显著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多兰;张雯雯;张丽君;陆靖;刘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体会

    目的: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妇科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以及病情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完成治疗后,由我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全得到了治愈。在80例患者中,共计有13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炎,11例患者诊断为宫颈糜烂,24例患者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22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10例患者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的总治愈率达到了97.5%,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临床中在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时,选择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任小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有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临床研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当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给予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荣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对168例TIA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并根据MoCA评分分组。结果:伴认知功能障碍的TIA患者占23.2%,MoCA评分中记忆功能下降程度(60.22±3.36%)为显著,其次是执行功能(57.38±4.26%)和视空间功能(41.84±2.12%)。结论:23.2%的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下降为主,可能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有关。

    作者:刘洁琼;董爱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并发感染组(34例)和非并发感染组(22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并发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非并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评价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程度及预后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魏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咪替丁与临床常用维生素及高危药品配伍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与临床常用维生素及高危药品配伍稳定性。方法:按照临床上常规的用药配制相应药物溶液的浓度以及西咪替丁与各种药物的配伍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量西咪替丁和维生素C、维生素B6、异丙嗪、酚妥拉明的含量。外部环境是在25℃左右,在0、2、4、6h这几个时间段内取样来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以及含量的变化等。结果:经过观察,在配伍液静置了6个小时后,这些配伍液都没有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且也没有产生气泡和沉淀;配伍液在静置的6小时内,pH值没有变化,各组药品的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说明西咪替丁与临床常用维生素及高危药品在室温下放置6小时,配伍液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不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

    作者:黄微星;王露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和对照组40例(行传统正畸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不管是磨牙移位、还是上中切牙倾角差以及凸距差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较优,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正畸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方式不仅易于操作,而且疗效好,具有较高安全性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胰腺炎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本文阐述了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定义,分析了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与发病因素,介绍了重症胰腺炎死亡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对于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以及避免患者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陈素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