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治“血瘀”光老化中药复方的研究

王媛

关键词:光老化, 活血化瘀, 中药研究
摘要:皮肤光老化是指皮肤衰老过程中光损害的积累,即除了自然衰老外,紫外线辐射所造成的损伤。皮肤光老化不仅能够影响皮肤美容,而且可以并发多种恶性皮肤病,因此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是近年来美容业研究的热点。经过国内外多年研究,中药对于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作用不仅卓有成效,而且天然无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皮肤光老化主要是由于五脏虚损、气血不足、痰浊瘀阻肌肤腠理所致,故主张以活血、化瘀祛浊为主要治法,通过中药和方药的灵活运用来逐痰祛瘀、调理气血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为此,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防治“血瘀”光老化中药的研究进展。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热点扫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术中同时进行双侧输卵管切除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子宫切除术中同时进行双侧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子宫良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比两组,对照组实施子宫切除术,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与手术后三个月以及半年后卵巢癌发生率情况进行全面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相差不大,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相关激素指标均呈现出了一定和变化,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相关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卵巢癌及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比较,对照组患者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为11/82(13.41%),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2/82(2.4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显著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实施子宫切除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这种方式不会对患者的内分泌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其罹患卵巢癌及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有利于疾病转归,可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茅惠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保留灌肠等对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共收治的74例慢性前列腺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顺序的先后,将其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与微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治疗,后者仅给予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78.38%,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微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排尿。

    作者:魏峰;周广军;李双辉;尹文利;李双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结合案例讨论法在《护理学基础》授课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高等院校《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讨论的效果。方法:将本校2015届新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组与普通组,各51例,对实验组新生进行《护理学基础》授课时采取PBL教学法结合案例讨论进行授课,对后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其学期末考试结果。结果:普通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PBL教学法授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能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作者:胡宇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α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目的:糖原合成激酶3α(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α,GSK3α)在神经元死亡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于探讨GSK3α是否参与了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方法:本研究应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α的特异抑制剂Compound 27抑制SH-SY5Y细胞中GSK3α的活性,以观察其对6-OHDA引起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Compound 27可减轻6-OHDA对SH-SY5Y细胞的损伤,并可下调细胞内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这说明了,阻断GSK3α可缓解6-OHDA对SH-SY5Y的损伤。结论:阻断GSK3α可部分缓解6-OHDA对SH-SY5Y细胞的损伤;GSK3α可能介导了6-OHDA对SH-SY5Y的损伤。

    作者:李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将启动

    2016年5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留守儿童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在部分贫困地区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引导喉罩放置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技术于1993年被英国列入困难气道管理规划以来喉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气道管理中可行且实用的技术。超声可视化技术已在困难气道处理,短小手术的气道保护方面取得了成功,但现在仍存在安放位置不确定,效果没有评价指标等问题。该综述针对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直视下喉罩放置的引导作用,以及在喉罩定位中的潜在优势。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超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麻醉相关技术中,且已有广大的麻醉工作者热衷于从事该技术的发展。现在利用超声技术的可视性与喉罩的简便性相结合,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超越。该综述重点介绍了超声的气道软组织成像原理和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引导喉罩放置的可行性。

    作者:任应博;唐燕红;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环孢素A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采取环孢素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慢性再生障碍型贫血的患者一共有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慢性再生障碍型贫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111例进行研究,将这111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滋阴补肾中药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6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滋阴补肾中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何宏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时气管套管致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时气管套管致气管食管瘘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发生的6例械通气时气管套管致气管食管瘘病例进行说明,结合权威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气管食管瘘的主要因素,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分析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出现气管食管瘘的主要因素为气囊压力过高2例,气囊压迫时间过长2例,套管不稳定活动1例,气管结构异常1例;主要预防措施为严密监测气囊内压,防止压力过高现象,同时有效对气管套管进行固定处理,进一步减轻呼吸机相关器件对患者气管的压迫。对于躁动严重患者,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镇静处理。结论:在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服务时,要加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力度,减少机械性损伤对患者气管内膜功能的影响,有效减少气管食管瘘发生率。

    作者:王英;马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对地震后应激的应用研究--以“8.3”鲁甸地震后大学生心理干预为例

    神经质是人格特征的一些特点(如:敏感、求全、疑病、反思、情绪不稳定等)。以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李振涛教授创立的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对2014年云南“8.3”鲁甸地震后出现紧张、焦虑和强迫等应激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训练,效果明显并有效。

    作者:杨宛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与心绞痛型冠心病间有着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心绞痛型冠心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应当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研究

    我国中医学对疾病治疗主要是从整体观念入手,实现辨证施治,特别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能够根据标本缓急来实现对皮肤病的分阶段治理,极大地提高了皮肤病的治愈率,提高了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旨在实现中医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均≤3分,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时再次应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与患者术后预后具有密切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

    作者:吴克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心脏肿瘤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础资料、病理特征、诊治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40-49年龄段的发病率高,为32.44%,其次为50-59年龄段,为24.34%,40-59年龄段患者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占比为89.20%,其中,黏液肿瘤占比为81.10%;左房22例,右房10例,左室3例,右室2例;总存活率为78.38%,保守治疗存活率为70.59%,手术治疗存活率为85.0%。结论:大部分心脏肿瘤均为良性,且中年群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肿瘤通常位于心房,而手术摘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病理类型以及侵及范围决定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了越来越高,并且成为导致人们非正常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成为行业中的热点。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炎症反应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所以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川应用与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胡生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为实现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打破《护理学基础》课程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与瓶颈问题,本文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拟消瘀汤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消瘀汤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中抽取58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治疗组(n=29)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瘀汤,对照组(n=29)单纯行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6%,治疗后视力是(0.39±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9.3%,治疗后视力是(0.21±0.04);2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消瘀汤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郑丽萍;崔长春;孙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1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采用IDA、HAD等联合化疗方案,同时运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法.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方案相同不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缓解期较对照组长(P<0.05),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

    作者:龙海深;李秀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给予中药混悬剂和中药溶液剂治疗,通过对大鼠采取不同的中药剂型观察两组大鼠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小白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剂型不同,影响到药物吸收情况,溶液剂吸收效果明显优于混悬剂,值得推广。

    作者:杨铠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