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赵海滨;刘金峰;卢娟
目的探讨回盲部局限缺损性病变X线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的病例,应用钡灌肠或钡餐加钡灌肠普通X线透视检查.结果回盲部良、恶性缺损性病变可以共有一些X线征象,部分病例误诊率高.结论对于回盲部缺损性病变的X线诊断,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密切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作者:宁廷忠;周晓军;戴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子宫切除患者中已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了解PCEA对术后患者的影响,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我们选择子宫切除患者,按给药方法及种类进行了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玉敏;管文华;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分类的建议,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近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纯服用降糖药效果不佳又不愿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病人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1].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本文通过对17例胎盘早剥的分析,提高认识,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作者:王媛;王倩;赵翠华;王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23岁,因停经62天,阴道流血1天,突然下腹痛20小时于1999年7月14日18时急诊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9年5月12日,停经40天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未来院检查,1天前出现阴道流血,有血块,量多于月经量,自认为月经来潮,2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下腹剧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头晕、不能进食,收住院.
作者:武庆珍;王光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术后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我院骨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对住院治疗的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无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刘俊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否比单用川芎嗪注射液疗效更好.方法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ml,川芎嗪注射液160mg+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注射液,剂量、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65.4%,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治疗组显效66.7%,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两药联用无论临床疗效还是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均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李晓峰;张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发生动脉硬化,进而出现上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及代谢紊乱,导致周围神经功能异常.据统计,60%~80%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VitB12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慧;刘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输血发现,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可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WBC减少与荨麻疹等,这类输血反应大多是由于病人血液中存在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分子的抗体所致,为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本站对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进行检测,效果比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萍;杨晨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41岁,被小客车挤压于对面墙壁,造成严重胸部挤压伤,2004年6月21日呼120急救入院,伤后自觉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有濒死感.查体:神志恍惚,精神萎靡,胸部右侧有15cm×8cm皮肤裂伤,胸大肌断裂,胸廓塌陷,触诊有骨擦感,听诊双肺呼吸音底,无啰音,血压90/75mmHg,心率146次/分,呼吸急促,脉搏细弱,X光胸片示双侧多发肋骨骨折,侧位片示胸骨骨折.急查血Rt、PT、APTT,血型AB.积极纠正休克,受伤后约40分钟在术前准备过程中呼吸骤停,口对口人工呼吸6分钟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进入手术室后心跳骤停,立即于左前胸第5肋间作长约15cm切口入胸探查,心包张力大,呈黑紫色,剪开心包,喷出不凝血400ml余,心内按摩1分钟心脏复跳,血压75/50mmHg,心率162次/分,继续按摩5分钟血压升到110/70mmHg,此时心率125次/分,停止按摩,放置胸腔撑开器,充分显露手术野,清除心包内积血及凝血块,探查为右肺动静脉挫裂伤导致出血,见肺门12cm×10cm血肿,反复检查无出血,心包后壁开窗1cm左胸腔内引流,冲洗心包腔,缝合心包开口.
作者:刘贞;刘传安;王英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脊柱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以尿潴留为多见,约占10%,对疾病和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76例椎间盘手术后尿潴留病人进行了严密观察和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单光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脊柱侧弯是躯体前后位时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弯向侧方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也随之变形的一种病理性姿势,好发于青春期,病程长,发病率1.06%[1],如不加以治疗,会随年龄的增大加剧,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因脊柱压迫而出现瘫痪现象,应用支架疗法辅以体操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矫正脊柱侧弯有明显的成效,现将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凤荣;刘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痛性结节是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斜切开术后在该处发生的皮下疼痛性硬节,根据该病患者大多有腰痛、膝痛、头晕、心悸等肝肾不足,气血两亏的症状和痛性结节位于阴部的特点,现用<妇人良方>的三痹汤为主,加入祛瘀止痛,补益肝肾之品进行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铭;刘海峰;高继军;刘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4年济南市槐荫区一年级入学新生的乳牙健康状况.方法对济南市槐荫区2000余名一年级入学新生随机抽样检查了581名新生的乳牙龋、失、补的情况.结果检查出龋、失、补牙齿共计1124颗,龋、失、补牙齿的数量分别为812、90、222.龋、失、补在这些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别.龋患率比较低(龋均为:1.93).结论数年来济南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初见成效,但与WHO规划的口腔保健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作者: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程度、预后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之间的一组冠脉综合征.处理不及时恰当,极易发展为心肌梗塞.UAP的治疗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UAP治疗进展作一论述.
作者:李崇岭;王海安;颜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0.6ml,2次/日,共10日,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显效54例(42.9%),有效60例(17.6%),无效12例(9.5%),总有效率90.5%.治疗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史沛霞;张希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种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肢体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一般发生于下肢的大中动脉,上肢动脉少有发生.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临床表现早期为患肢凉麻酸胀,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严重者足趾与小腿发生溃疡、坏疽.我院1998~2002年收治62例因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而行截肢术的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荣雅琪;王朝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就医观念的提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县级医院,该病仍属常见病、高发病,尤其在秋冬季节流感暴发期间,肺心病患者住院人数急剧增加.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简述如下.
作者:张希华;范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1-4]结合个人实践与体会,将外感与常见肺系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概述如下.
作者:王光辉;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