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徐培鲁
药物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催经止孕药物发展日臻完善.药物流产方法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故无创伤性.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是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合用,其完全流产率在90%~95%,副反应轻,仅有恶心、呕吐、下腹疼痛和乏力[1].但根据临床观察,流产药物需按照医嘱来正确使用,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作者:郝宗军;朱元花;王光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1-4]结合个人实践与体会,将外感与常见肺系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概述如下.
作者:王光辉;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肝纤维指标用血常规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但治疗组的血清HA、PCⅢ、CIV、LN浓度显著下降;HBV-DNA和HBeAg阳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除部分患者肌注部位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作者:周夺;武金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Sodjum: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含有疏基(-SH),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它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并能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直接使自由基还原,使之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对贫血、中毒或组织炎症造成的全身或局部低氧血症患者,可减轻细胞损伤,促进修复.通过转甲基及转丙基反应,GSH还能保护肝脏正常功能,国外在GSH治疗多系统、多脏器病损特别是肝、肾损害及其糖尿病辅助治疗方面报道较多[1].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GSH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臣;杜永丽;聂翠芳;王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GYZ-15E编码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在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氏菌占54.0%,表皮葡萄球菌占17.3%,粪肠球菌占11.1%.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的趋势,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很低;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很高,可作为临床用药首选.结论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兴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23岁,因停经62天,阴道流血1天,突然下腹痛20小时于1999年7月14日18时急诊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9年5月12日,停经40天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未来院检查,1天前出现阴道流血,有血块,量多于月经量,自认为月经来潮,2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下腹剧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头晕、不能进食,收住院.
作者:武庆珍;王光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额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1995年3月~2003年3月对50例皮肤老化患者于局麻下的鼻内镜引导下行额部除皱术.结果50例患者额部皱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变浅,甚至完全消失.结论与常规的额部除皱术相比,鼻内镜下额部除皱术的优势是创伤小、不留瘢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患者经济负担小,宜于推广.
作者:刘宗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输血发现,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可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WBC减少与荨麻疹等,这类输血反应大多是由于病人血液中存在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分子的抗体所致,为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本站对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进行检测,效果比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萍;杨晨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孕期满2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全部排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鉴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征服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否比单用川芎嗪注射液疗效更好.方法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ml,川芎嗪注射液160mg+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注射液,剂量、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65.4%,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治疗组显效66.7%,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显效率34.6%,总有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两药联用无论临床疗效还是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的疗效均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李晓峰;张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次研究将此方法用于尿液葡萄糖定量测定,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标准,同时用来作为观察糖尿病疗效的一个指标.
作者:卞瑞玲;刘安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心绞痛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冠心病稳定劳累型心绞痛7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英;朱学莲;李广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者再次行外科综合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10例为吻合口复发,均为远切缘距肿瘤<3cm,9例盆腔淋巴结复发者中,8例未行盆腔淋巴结的彻底规范清扫,另外7例局部复发者在手术中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全部病人均实施了手术治疗,部分病人除手术外,又实施了放疗、化疗,效果满意.结论局部复发的原因与首次手术远端肠管切除不足、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等有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复发者应实施外科综合治疗.
作者:王桂兴;姜玲;刘金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外科手术多为高难度大手术,对各方面工作要求高.术中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要求器械护士配合工作必须积极主动、熟练到位、分秒必争.我院从1998~2005年2月共做心脏手术56例,现将手术中器械护士的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毕研玲;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我科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4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其中并发脑膜炎20例,胰腺炎9例,睾丸炎13例.现将我们护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凤菊;崔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0.6ml,2次/日,共10日,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显效54例(42.9%),有效60例(17.6%),无效12例(9.5%),总有效率90.5%.治疗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史沛霞;张希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术后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我院骨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对住院治疗的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无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刘俊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医院是基层医院,只有靠培养护士长良好的素质,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积极性,把护理工作做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赵秀丽;安月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纳80mg,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30ml,分别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治疗7d、14d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别为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总有效率比较X2=7.9,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较常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郭存玲;崔淑娴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