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李应会;张敏
目的探讨体表浅部脓肿切开引流后,脓腔内填涂莫匹罗星软膏对脓腔创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对163例浅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5例),应用2%莫匹罗星软膏脓腔内填涂.对照组(78例),应用0.02%呋喃西林湿布填塞脓腔.比较两组脓腔内细菌清除率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82.8%,对照组:20.5%,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脓腔创口愈合时间为:(16.3±2.8)d,对照组为(25.7±5.2)d,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脓腔内填涂莫匹罗星软膏,能显著清除脓腔内致病菌,加速脓腔切开后创口的愈合.
作者:刘广军;张民;宁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酒精相关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情况及对心身不良影响.方法分析62例酒精相关性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CCMD-2-R酒依赖诊断标准的62例酒精相关性精神障碍的病人主要表现有:幻觉(32.26%)、嫉妒妄想(33.87%)、行为及人格改变(43.54%)、情绪障碍(46.77%)等精神症状.结论过度饮酒可致精神障碍、心理状况异常、躯体损害及社会功能损害,所以应大为宣传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提倡少饮或适量饮酒.
作者:田玉娟;蒋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非手术科室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4年1~12月非手术科室出院病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84.88%,治疗感染3034例,占74.22%;预防感染1054例,占25.78%;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其有33个品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尤为重要,关健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认识水平,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选药依据,严格执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的各种规范、制度、原则等.
作者:沈少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100多年来,X线摄影一直是用胶片记录X线影像,即屏/片系统成像,为临床提供了高品质的影像.这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剂量效率以及功能效用已成为医疗成像的标准.但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出现后,推动了X线摄影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MR、DSA的成熟发展使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CR问世,开创了X线摄影实现数字化的先河.
作者:李学笃;李玉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六十年代初发现丝裂霉素c(MMC)可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但未有一个安全有效浓度,使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为寻找MMC安全有效应用浓度,我科与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对60眼非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两组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洪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987~2004年,我们采用人工直肠瓣和人工内括约肌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收到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37~72岁.肿瘤下界距肛缘5cm以下22例,5.1~7cm38例.
作者:卜宪玖;宗成永;孟祥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咯血病人的临床表现,指导对咯血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所治疗的100例咯血病人分析致病原因、年龄分布、不同致病原因与咯血量的关系、治疗与预后.结果引起咯血的主要病因是肺结核(48%),其次是肺癌(19%);年龄分布:因肺结核咯血大多在60岁以下(83.3%),而肺癌多在60岁以上(57.8%),肺炎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70.0%);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咯血量多在100m1以上,肺癌和肺炎多在100ml以下.结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是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要强调综合性治疗,对大量咯血一周内仍不能止血者不宜再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薛荣年;李龙梅;李建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而急性肺炎起病急,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咳黄白色或白色粘痰和胸痛等症状,因此临床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多种药效为一体而对肝脏没有损害或基本没有损害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科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肺炎,并设对照组加以比较,由此探讨痰热清的疗效及对肝脏的影响.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4月共收治66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留江;朱喜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硬膜外麻醉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它克服了单纯氯胺酮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对小儿硬膜外麻醉仍有顾忌.本文就这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心率(HR)、血氧饱含度(SPO2)、呼吸(RR)和术后清醒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旨在为小儿腹腔及下肢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付英勇;徐学芹;谭武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肾移植能给病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帮助肾移植病人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病人达到佳的健康状态.
作者:张衍珍;孙启英;王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确保安阳县疫情信息的畅通,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做好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工作,安阳县近几年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和经济投入,增加了网络直报工作的硬件建设,2005年1月1日安阳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均实施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现将安阳县实施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冯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全面了解我区基层卫生院临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现状,寻求佳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医院员工的健康教育水平,我们于2005年4月对我区四处中心卫生院的286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了健康教育相关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翟军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资料分析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和评价各种措施效果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其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现将1999年至2003年内科发生的医院感染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于春芳;杜依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异丙酚及异丙酚配伍宫术安栓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异丙酚用量、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员生命体征、宫颈松弛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术前、术毕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几方面比较均无差异,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用异丙酚组下降程度大,而脉搏在此时无差异;异丙酚合用宫术安栓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异丙酚者(P<0.05);在异丙酚用量上,合用宫术安栓可减少前者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丙酚合用宫术安栓可以缩短麻醉起效时、术后唤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手术时间及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无影响,宫颈松弛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宫术安栓均对手术出血无影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术安栓的配伍应用可减少异丙酚的用药剂量,降低其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无痛人流方法.
作者:吴红恩;段鲁;何忠霞;朱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粉刺即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倘若局部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将使多数患者留下疤痕及色素沉着,且难以恢复.我院制剂科研制的复方粉刺霜,经临床治疗观察,对各种类型的痤疮均有疗效,尤其对轻、中度痤疮疗效明显.
作者:金春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占脑出血病例的30%~60%,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的特点,而且预后差,死亡率20%~80%,重度IVH死亡率高达60%~90%,重度IVH脑室铸型者,保守疗法几乎无存活可能,随着微创手术、脑室体外引流、纤溶疗法的不断应用和完善,使IVH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本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IVH病人53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其相关问题探讨分析如下:
作者:姜立玺;张义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自1990~2004年收治腹部创伤126例现将有关临床质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106例,女20例.年龄3~76岁,平均39.5岁.其中18~45岁99例,占78.6%.
作者:曹桂栋;王次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应用硝酸咪康唑栓不同剂量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来我院65例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比较硝酸咪康唑栓400mg3日疗法与200mg7日疗法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停药10~14d时,400mg组真菌阴转率为90.2%,200mg组真菌阴转率为89.1%,(p>0.05).结论硝酸咪康唑栓400mg3日疗法与200mg 7日疗法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韩鹏;夏晖;贾炳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儿男,6岁.发育、营养一般.间断性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在37℃~40℃,皮肤间断性起小脓泡,小豆大小,乡医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于2005年3月20日以间断性头痛、恶心、呕吐加重来我院治疗.
作者:张善美;陈英;宋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肠神经症患者的就诊方式、临床表现、治疗等.方法利用自制调查表调查126例病人首发症状、就诊方式、诊治情况、疗效.治疗前后采用SCL-90评定,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首发症状多为躯体不适,其中多见的为:食欲不振82例(65.1%),腹痛57例(45.2%),腹胀74例(58.7%),胃部烧灼感60例(47.6%)等.首诊于非精神科医疗机构114例(90.5%),精神科9例(7.1%),其它(如巫术迷信等)3例(2.4%).首诊于非精神科机构的患者经治疗,无效62例(54.4%),有部分疗效52例(45.6%).精神科治疗的126例病人给予了三环类、四环类、SSRI等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镇静抗焦虑药物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痊愈53例(42.1%),显进32例(25.4%),进步29例(23.0%),无效12例(9.5%).结论胃肠神经症患者在精神科的疗效要远高于非精神科医疗机构.
作者:任朝晖;郭梅芳;胡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