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储玲
患儿,男,6岁,皮肤皮疹5~6天,呕血半天入院,患儿近5~6天来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波及面部,头皮,四肢远段,瘙痒明显,渐变为疱疹,部分结痂,在外用药具体不详.近半天来出现呕血一次为咖啡样物,伴鼻衄,无尿血便血.查体:T36.5℃ P88次/分 BP13/9kpa患儿面色萎黄,头面部,躯干部可见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双下肢少许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
作者:杨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支、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生活难以自理,支气管哮喘重在预防,其措施是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孙亚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本站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无偿献血工作进展顺利,献血有益健康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使得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随着流动采血点的设立,无偿献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计划性的以单位为主的献血形式转入了自愿无偿献血阶段,现在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者.笔者随机抽查2004年8~12月无偿献血者6435人,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和对献血知识的了解途径等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刘绪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入院先后编号,随机分成二大组,即对照组、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按传统三项对症三项支持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经复4μg肌注qd、高压氧30min qd,疗程14天.临床观察的指标为患儿临床症状(抽风、呼吸、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消失和生理反射恢复时间、头颅CT的改变和随访结果.结果临床症状、体征、脑CT检查、NBNA测定及随访等各项指标均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恩经复与高压氧联合应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作者:史宝海;刘冬云;史凤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做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我院使用丙泊酚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彩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对密切接触者的听诊器进行细菌监测.方法采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采样面积≥10cm22个,用没有含相应中和试剂的洗涤的棉拭子1支采样后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擦各5次送检.结果听诊器使用3天其染菌量已超过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物体带菌标准(8CFU/cm2).结论听诊器必须定期消毒.
作者:杜雁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l)后不同时间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探讨AMI后不同时间发生Af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I后Af早期组和后期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吸烟史、左房内径均无差异.后期组溶栓再通率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室传导阻滞、30天内死亡率,均较早期组高,左室射血分数较早期组低.结论早期组再通率高,Af的发生可能主要由灌注损伤所致;而后期组Af的发生可能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作者:刘炳香;陈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把6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四阶段五周的康复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上下肢功能和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第1周相比P>0.05,出院前与第1周相比P<0.05,出院前两组相比P<0.01.结论按康复护理程序护理偏瘫病人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王秀荣;于斌;倪爱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常静脉输液而导致手背浅静脉变硬、变细、甚至闭锁,这就使我们经常会用到关节附近的短小静脉进行穿刺.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利于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我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夹板,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此向同行们作以下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刘喜梅;范维玲;纪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常采用的节育措施之一,使用IUD避孕具有安全、长效、经济、简便、可逆等优点,但因节育器重放,会给妇女带来很多副作用.如:月经量多且淋漓不尽,腰酸下腹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等,严重影响带器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减少上述症状发生,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现将我院上半年在手术中遇到的4例双重IUD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2年3月~2005年7月,我院对58例早期声带癌放疗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明确了疗程中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使所有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疗程,并掌握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减少或减轻了诸多放疗不良反应及常见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质量.现将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赵呈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白破混合制剂(DPT),在实际广泛使用中,尽管异常反应发生率很低,但国内外曾有报告注射DPT后发生严重异常反应及婴幼儿猝死的病例,虽然婴幼儿猝死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惕.我县在1999年11月份,因第三次接种DPT后偶合发生了一起幼儿猝死病案.实属罕见,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作者:黄亦雄;王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胰岛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控制患者血糖的较好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病人长期注射,多产生惧怕疼痛的心理,以至不能坚持注射胰岛素,影响疾病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注射部位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健康现状以及健康的顺利获得情况.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两个乡的119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医疗安全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其医疗安全实现困难,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结论为实现对农民医疗风险的分担,在建立以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必须把农民对新制度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支付能力作为影响其合作医疗个人负担意愿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颖;张大勇;叶敬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奥扎格雷钠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TXA2,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为了观察其对急性进展性卒中治疗作用,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4月对住院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分别进行奥扎格雷钠及肝素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涛;郑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的合并症.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4年4月我院因病情较重而住院的1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特点和实验结果.结果⑴男性初发病年龄偏小而且下肢关节症状突出.⑵多见的合并症有: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病、肝损害等;⑶ HLA-B27的阳性率占94.6%(90/95),阳性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 ⑷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或低滴度阳性(+1:16);⑸治疗及转归:所有患者经正规治疗,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不是单种关节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正规治疗预后差.
作者:李芳;周爱红;陈东育;赵丰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临沂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方法采用分离能力较强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蔬菜中11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检测.结果在160份样品中,26份蔬菜检出残留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16.25%;24份超标,超标率为15.00%.结论提示我们仍需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保成;李淑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计划分娩在产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子宫颈的成熟情况又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药对孕39+5~40周宫颈成熟差的初产妇95例,先在院外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小曼;陈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4.8%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0%癌组织B超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治疗后35.1%的患者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40.6%无变化,24.3%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5.0%的患者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陈祥明;魏林;叶欣;葛忠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2年1月~2004年5月我科收治15例重症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患者,现将救治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凤仙;徐晓冉;张玉臣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