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强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应急能力测评开展现状,对影响开展人员能力测评的因素进行诊断,探索适宜的人力资源测评方式,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现场调查,利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员工应急能力测评开展率为58.8%,各级机构间开展程度有差异(P<0.01).适宜的员工应急能力检测方式为演练、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检查.已开展的测评满意度为41.6%.结论: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员工开展应急能力测评非常有必要,现已开展的应急能力测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测评工作的开展受到综合性因素影响.
作者:高力军;郝艳华;宁宁;吴群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应急能力水平.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对黑龙江省4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 008名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应急能力自评的平均分为52.06,应急能力自评标准化平均分为66.61,自评得分高于测评得分;职称、专业、年龄、应急培训参与情况以及对开展测评的认知是应急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需加强培训和演练,促进人员提高应急能力,注重不同年龄段人员的能力差异,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点,有重点地提高人员应急能力,继续发挥职称晋级的正向激励作用.
作者:梁立波;郝艳华;孙宏;张仪丹;吴群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根据医院已有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一套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分阶段选拔培训机制,将医院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分为实习生阶段、轮岗阶段与定岗阶段,多重考察,奖罚分明.
作者:靳建平;潘懿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找出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服务能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方法:文献研究、现场调查,从服务规模、服务项目和设备配备情况等进行服务能力的描述和分析.结果:各区县人口分布不均,服务规模差距较大;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大型仪器设备配备较充分,但利用率不足.结论:各区县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应根据情况从多方面加强服务能力的提高.
作者:姜巍;朱兆芳;王禄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1年,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颁发了《医院会计制度》,调整和完善了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的标准、核算科目的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高校附属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使高校附属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更规范、准确、真实和有效.
作者:陈玉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国内关于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重点比较分析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结合国外研究现状,建议利用收敛模型研究我国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探索我国卫生服务的收敛机制.
作者:张朋;黄葭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阐述了实验平台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实验平台的功能定位,探讨了实验平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作者:陈敏生;王煜非;祝延红;郎涛;肖忠明;祝峰;傅蔷;李敏;杨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从此全面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人民调解法》为人民调解专业拓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新形势下,将人民调解机制全面引入医患纠纷解决领域,寻找乡土中国与医患和谐的法律结点,鼓励并发展人民调解机制不失为一条有效、经济、公正的医患纠纷解决之道.
作者:万里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关键知情者访谈,利用Preker-Harding模型,从决策权、剩余价值索取权、市场风险、问责机制和社会功能,对上海市公立医院的3种治理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公立医院基本属于自主化类型医院,但市场风险过大,为此需要增加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调整公立医院剩余索取权和问责机制,平衡公立医院自主经营权和外部监管权.
作者:张冬慧;薛迪;涂诗意;潘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该研究汇总现有大气污染相关的条件评价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s,CVM)研究,探究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VSL)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估算我国大气污染相关的VSL,定量化和货币化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影响.方法:meta回归分析来研究VSL和社会经济相关人口特征之间关系.结果:个人收入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可能与VSL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家庭人口数与VSL可能为负相关;我国大气污染相关VSL约为86万元,城镇VSL约为159万元,农村VSL约为32万元.结论:VSL估算值能较好地反映城镇人口对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的支付意愿情况;由于我国农村地区CVM研究的不足,对农村VSL估算较为保守;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大气污染相关的VSL相对较低.
作者:徐晓程;陈仁杰;阚海东;应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和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的内涵和评估内容,探讨建立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评估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陈海平;郝艳华;吴群红;胥娇;刘静;董雪;崔新明;马金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在英国培训了解到英国全科医疗的服务状况、全科医生的工作模式、医患关系,对比国内的医疗现状找出英国医患关系良好的原因,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措施.
作者:许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综述了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现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背景;并介绍了我国院前急救调度系统现状,分析了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后对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做相关探讨.
作者:陆峰;李明华;吴德根;张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概括当前国内外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提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分析工作中可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对策建议.
作者:孙毅华;郝艳华;吴群红;焦明丽;康正;黄克钢;马金成;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应急演练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数据,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4个公因子,第一公因子由经费保障、演练前培训质量、硬件设施、政策支持决定,为演练保障因子;第二公因子由领导重视、单位时间安排、职工积极性和部门间合作决定,为行政支持因子;第三公因子由演练频率、演练时间决定,为时间构成因子;第四公因子由演练类型规模、演练内容决定,为演练性质因子.这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4.389%.结论:资源保障、行政支持、演练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类型及内容是影响应急演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宁宁;吴群红;郝艳华;尚积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中、美应急演练方案核心框架设计内容的系统比较及对我国演练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借鉴学习美国应急演练方案的框架设计内容,提出我国应急演练核心框架的改善建议,为我国的应急演练方案编写提供参考.
作者:丁玎;吴群红;郝艳华;孙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我国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及其关键问题、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完善应急医学救援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非常规事件的应急准备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作者:胥娇;吴群红;郝艳华;吴振悦;陈海平;刘静;董雪;崔新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浦东新区北片5家二级医院为案例,着重研究公立非营利性二级医院的补偿机制,探索非营利性医院合理补偿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方案.
作者:严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比分析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及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发展需求的均衡性院前急救模式;通过储备人才、建立岗前培训机制、继续教育体制、国家资格认证体系,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提高院前个体患者救治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医疗救援的水平.
作者:刘静;郝艳华;吴群红;董雪;胥娇;吴振悦;陈海平;孙毅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650名CDC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对应急演练的重视程度、演练前培训质量、对应急演练的需求程度、年龄、演练的类型规模和CDC级别.结论:提高对应急演练工作的重视,以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应急演练的类型与规模,做好应急培训准备工作.
作者:康正;吴群红;高力军;宁宁;尚积伟;焦明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