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本药物价格的管理制度及其思考

丁汉升

关键词:日本, 药物, 定价
摘要:从新药的定价、仿制药的定价、已收录医药品的药价调整、已收录医药品药价的特别调整,以及药价调查等五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总结,也提出了对我国药物价格制定6个方面的启示。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相关文献
  • 加快建立临床系列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标准的几点思考

    分析了建立临床系列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标准的工作趋势,回顾了上海市建立该项标准的工作实践和探索,总结了现有工作的特色,并对未来工作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作者:何珂;叶蓓;许铁峰;汪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剖宫产指征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住院费用的分析

    目的:分析无剖宫产指征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住院费用,为有效降低产科医疗成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3000例分娩的产妇,其中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会阴切开顺产分娩、非会阴切开顺产分娩各1000例,对3组分娩方式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无指征剖宫产术医疗费用高,其次是会阴切开术,非会阴切开术所需费用少,导致前者远远高于后两者的主要因素是手术费、药费及材料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减少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为产科医疗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饶琳;夏海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海医学可避免死亡率变化的归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人口可避免死亡变化的原因,评价上海市卫生系统绩效,提出绩效改进方向。方法:根据国际上已经形成的标准确定可避免死亡的范围,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必要的人口和死亡数据,分析不同年龄组、性别以及疾病对可避免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结果:(1)1999-2010年上海市人口可避免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999-2010年,65~74岁组人群可避免死亡的减少对全人群可避免死亡率下降的贡献大,为64.59%。(3)男性可避免死亡的减少对全人群可避免死亡率下降贡献为39.90%,女性为60.02%,明显高于男性。(4)对可避免死亡率下降贡献大的疾病为脑血管疾病,贡献率为111.94%,其下降贡献大的为65~74岁年龄组。负贡献大的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贡献率为-18.20%,其上升贡献大的是60~65岁年龄组。结论:上海市卫生系统绩效逐年提高;1999年至2010年期间,上海卫生系统总体在脑血管疾病、肾炎和肾病、肺炎,65~74岁组人群组以及女性的预防保健上取得一定成绩,尤其在65~74岁组脑血管疾病,50~55岁组女性乳腺癌疾病取得显著成效;但今后要加针对缺血性心脏病(重点60~65岁组)、女性乳腺癌(重点60~65岁组)的防治工作。

    作者:周奕男;罗力;钱轶峰;李婉莹;方博;陈海乐;王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海市某区家庭病床服务现状分析研究

    目的:对上海市虹口区2009-2012年4年的家庭病床服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改善家庭病床服务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4年来收集的家庭病床工作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对撤床患者治疗结果、撤床结算患者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与2009年相比,期内家庭病床撤床数增加1540张,增幅35.34%;治愈、好转和稳定率大于90%,医保人均费用减少95.44元。结论:家庭病床服务对完善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汪潮;陈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点数平衡法”在我国医院医疗收费方式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基于现有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收费模式,结合新建大型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出“点数平衡法”支付模式,探索“点数平衡法”在我国医院医疗收费方式中的应用,以期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保证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收入和积极性。

    作者:邱智渊;汪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县级中医院手术开展情况变迁分析看中医发展危机

    通过对2000年样本地区的再次调查,比较2008年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县级中医院手术开展情况的变迁。研究发现,县级中医院开展手术的项目越来越多,手术相关的设备配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效仿和攀比县级西医院的趋势更加明显。研究提示,中医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发挥政策优势,鼓励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广中医适宜设备和技术,进行中医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作者:尹冬梅;吕军;马安宁;尹爱田;郝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日本药物价格的管理制度及其思考

    从新药的定价、仿制药的定价、已收录医药品的药价调整、已收录医药品药价的特别调整,以及药价调查等五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总结,也提出了对我国药物价格制定6个方面的启示。

    作者:丁汉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东省地市级疾控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地市级疾控中心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描述性方法,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结构、财政投入等情况;采用基尼(Gini)系数测量CDC人力、财政投入、仪器设备等为代表的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结果:广东省地市级CDC人员年龄构成以30~49岁为主,占69.5%,工作年限以10~19年占比多,为29.0%;职称结构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32.4%和28.3%,学历构成以本科居多,占37.9%,人员综合素质得分以珠三角地市级CDC高,为7.75分。万元以上设备70.17%分布在珠三角。珠三角9地市CDC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59.54%,非珠三角12地市CDC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50.27%。按人口配置的地市级CDC人员数、万元设备、财政投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34、0.390、0.536,在地理分布上均超过0.4;高素质人员人口分布、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达到或超过0.4。结论:广东省地市级CDC人员为“年富力强型”结构,珠三角地市级CDC占有的卫生资源明显优于非珠三角地区。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人员总量的配置公平性值得肯定,设备配置公平性次之,财政投入不均衡是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作者:郝爱华;曹蓉;严维娜;赵杰;刘勇鹰;马文军;张永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院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工作的实践及思考

    对某院随访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成果作一介绍,展示该院近年随访工作的实践情况。在回顾分析过去随访工作弊端、并借鉴国外先进随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适应肿瘤专科医院的随访工作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的随访局面。探讨目前该院随访系统实施的优点:在保证随访资料信息管理效率和操作方便性的同时,使随访率得到显著提高。提出未来的随访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病人的健康需求,按需向其提供服务,让患者主动参与随访,为我国恶性肿瘤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作者:朱骥;贾慧珣;袁晶;郭小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对医院在经济合同管理方面所存在问题的详细揭示与分析,并以某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具体改进实践为例,从制度建设、归口管理、作业流程及控制方法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改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作者:韩祎;胡守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思考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为改革医院会计核算制度,促进医院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该制度过于原则,指导性不强和理解认识差异等原因,各医院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采用双账套平行核算形式能较好地解决医院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的会计信息不完整、日常监管难度大和报表编制复杂等问题,为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者:周欣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家庭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城镇居民家庭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1年在北京市西城区14个居委会抽取1424户常住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家庭卫生服务的因素包括家庭成员自我健康评价水平、患病与否、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自付比例和是否借钱。结论:经济困难还是低收入家庭卫生服务利用低的主要原因,提示政府在考虑提供卫生服务时应更多地考虑低收入家庭,以增强社会公平性;居民自我健康评价低和健康状态差对应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提示健康状况和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张燕;初里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走向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拓展

    根据目前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状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深化改革的建议:一是归并整合医保基金,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和抗风险程度;二是公立医院试点尚需归纳总结,形成可操作性实施指导方案;三是注重医疗卫生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从全局视角谋划改革的深化。指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拓展是站在更高层次的改革,因此,要特别注重医疗卫生系统的整体性,只有各个系统的协同有效运行,才能实现全民医疗卫生保健的终改革目标。

    作者:李亚青;马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后勤外包服务动态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成效

    介绍了医院后勤外包的现状;具体描述了某院在后勤外包监管工作中所探索出的动态监管模式、分级服务协调机制、运用服务质量控制差距分析(5GAP)模型改革后勤服务各条线的服务模式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由第三方监测所得到的满意度数据,结果显示各条线满意度明显提升,后勤管理部门对外包承接方实行动态有序的监管,双方协调顺畅、运营高效稳定。

    作者:戴小亚;文志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卫生服务供方意向调查的变迁看中医发展危机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的发展状况,通过对2008年与2000年样本地区卫生服务供方的意向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卫生服务供方对中医信仰的变迁。研究发现,卫生服务供方对中医信仰进一步降低,中医成为西医的简单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中医特色,创新诊疗手段,总结推广中医特效治疗种类和范围,推广适宜技术等尤为重要,逐步提高卫生服务供方对于中医的支持和认可。

    作者:尹冬梅;吕军;马安宁;尹爱田;郝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国加州医疗机构分类体系及发展情况研究

    通过对加州4类医疗机构2007年至2012年6年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加州医疗机构总量基本稳定但结构不断优化,医疗机构的配置市场化程度高但医院和初级保健门诊仍然以公立或非营利为主。

    作者:何雪松;李力达;曹晓红;张冬兰;Diana W. Hilberman;陈英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议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分析了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界定各岗位职责、建立适合区县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医院战略绩效管理等建议。

    作者:张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PATH模型建立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

    目的:从政府监管角度探索建立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初步建立评价框架和指标库;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和专家研讨筛选指标并完善评价体系。结果:基于PATH模型建立了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病人为中心、员工导向、临床效果与安全、效率和持续发展的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论:该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医院的发展情况,可以为不同地区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并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监管公立医院的有效工具。

    作者:张朋;陈英耀;黄葭燕;柯雄;刘文斌;梁斐;胡献之;吴博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海卫生科技发展回顾与未来发展变革的思考

    阐述上海卫生科技目前存在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上海卫生科技发展需解决的问题,探讨发展上海卫生科技发展的策略,为加速上海卫生科技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张勘;谭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中国卫生资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卫生资源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