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民皓;许瑾;史岚;诸程骏
近年我国多次受到地震、泥石流、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侵袭,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卫生资源配置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卫生系统的重建效果和重建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效率与公平是卫生资源配置效果的两个准则,如何在追求配置的效率大化的同时,保证配置的公平,实现包括健康权利、资源分布和制度保障在内的公平性目标,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基层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16版的异同,为我国日后的调整、遴选目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析已从历年的WHO目录中删掉、但仍存在于我国目录上的药物,判断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剔除这些药物的必要性.结果:被历年的WHO目录删除但仍在我国目录中的药物共15种,存在安全性隐患的药物应首先考虑删除.已被替代、用量少的药物也考虑删除.结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应当充分利用WHO目录,规范遴选原则和程序、进一步精简完善我国目录.
作者:宋圣帆;叶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11年10月20日,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刘俊先生告别.刘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0月16日逝世,享年67岁就离开了我们.记得几年前,刘俊先生就分析说,我国目前医改的第一个弊端就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其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正常增长水平,也超出了广大百姓能承受的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第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还没有医疗保障,就是已经有了医疗保障的人,其保障水平也比较低.
作者:张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上海市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比较各个学科的发展成效,为公共卫生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问卷调查.结果:各个重点学科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科间的发展成效有较大差异.结论:应时不同学科实行差异化建设,完善学科评价机制,促进重点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作者:谷茜;胡献之;梁斐;陈英耀;张勘;王剑萍;张农;黄葭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建议提高审计质量,并通过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完善内审机构自身建设等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从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韦元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医疗体制下儿童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特点以及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对目前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为完善相关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云婷;任益炯;张录法;王汉松;李力;江帆;江忠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尝试给予精神病人一个法律人格的定位,同时探讨以下两方面问题:(1)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其中对于住院精神病人所在精神病院的地位进行一些明晰;(2)精神病人致害的责任承担,精神病人受害的保护赔偿.
作者:冯玉;陈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ROCCIPI方法,从规则、过程、机会、能力、交流、利益、意识7个方面系统分析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在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建议.
作者:陆勇;冯学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的突破,思考了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指明了今后医改的目标、指导思想和重点.
作者:刘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上海市11个急救中心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目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来源、构成以及流失情况,认为实行分类救护和引入医疗救护员岗位有助于缓解急救医务人员来源不足及流失率高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急救立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软性投入等方面入手,建立院前急救系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田建广;王娟;顾璇;顾丽萍;郭永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重庆市卫生资源现状及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常规报表、统计年鉴等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层次聚类分析,计算基尼(Gini)系数与绘制洛伦兹(Lorenz)曲线.结果:聚类结果显示卫生资源在四类地区中差别甚大,“高富集型”地区远高于其他三类地区;三大经济圈卫生资源差异也明显,一小时经济圈远高于渝东南和渝东北翼;Gini系数与Lorenz曲线结果表明,执业(助理)医师、床位数两指标Gini系数低于0.3,而注册护士Gini系数超过0.4.结论: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注册护士尤为明显.
作者:贾元元;周燕荣;钟晓妮;彭斌;杨丽;王鉴;唐贵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指出要坚持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积极探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通过制订规划合理布局,制订政策调整格局,大力支持民营医院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的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努力构建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作者:申屠正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科室质控工作手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主线,以定期点评为手段,围绕质量方针与目标,开辟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径,实现了质控体系重点由院级层面向科室层面的转移,在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科室质量控制工作中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作者:解洁;殷积芳;李刚;初红;刘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1988年以来参加上海市卫生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2010年上海市启动全市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后医院进行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并从医院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了当前模式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郑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在文献评阅、专家咨询和利益相关方访谈的基础上,从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构架、培训医院建设与管理以及培训成效等雏度,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分析影响政策推进及其效果的潜在因素,为政策推进与调整提供参考.
作者:陈英耀;唐檬;王婧妍;胡献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作业成本法为依据,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程序,针对病种测算医生的直接工作量和间接工作量,进而建立了医生人力配置模型,为医院科室单病神医生配置提供依据.
作者:戚莉莉;孙永国;许江滨;刘书红;孔令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医院规范出科考核的主要做法,即规范出科考核标准、考核流程及内容,并积极推进考核网络管理平台建设,以此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作者:余情;郑玉英;王葆青;阎作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界定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明确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现状,了解“看病难”的实质性问题.方法:分析门诊患者数据库,门诊医生问卷调查.结果:(1)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应为21~ 25人次/d;(2)门诊医生每年大约有25%的工作日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3)“看病难”问题实质上与百姓看门诊“扎堆儿”现象有关.结论:医院管理活动中应根据病人流量科学安排门诊医生上岗与轮休,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生、病人综合满意度,缓解“看病难”问题.
作者:孔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主要针对目前医改经常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试图对信息不对称、基本医疗的概念、产权改革等从公共管理的实际角度进行再探讨,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医改工作.
作者:于秋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基地建设、时间安排、人员招录、师资体系、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质量控制及人员管理8个角度介绍上海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英特色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张怀琼;刘胜;管红叶;聂爱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