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陈廷;张璟;王文军;杨金玲;张凯;李晶;杨凤荣

关键词:医学检验, 卫生检验方向, 实践能力, 本科生
摘要:[目的]积极进行卫生检验教学改革,突出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从2006年起,对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建立了新的卫生检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结论]通过教学改革,我院卫生检验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目的]积极进行卫生检验教学改革,突出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从2006年起,对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建立了新的卫生检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结论]通过教学改革,我院卫生检验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

    作者:陈廷;张璟;王文军;杨金玲;张凯;李晶;杨凤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7年深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深圳市2007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7年深圳市共接种31种疫苗,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发生反应的86例.报告发生率为1.59/10万.其中,其中一般反应37例,占43.02%;异常反应42例,占48.86%;偶合症6例,占6.98%;不明原因1例,占1.16%.AEFI报告发生率高的为吸附百白破疫苗;疫苗反应中常见的为发热(占29.06%)和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占19.77%).[结论]深圳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需进一步完善,可操作性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黄芳;单芙香;谢旭;谭洁;罗青山;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6~2007年寿光市改水工程水氟含量与地氟病病情调查

    [目的]了解寿光市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在寿光全市范围内进行降氟改水工程饮水氟含量调查和高氟地区地氟病病情调查.[结果]调查改水降氟工程554处,其中工程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66.96%;水氟含量3.67~0.14 mg/L,查出氟含量>1.0 mg/L的高氟水源136处(中病区40处,轻病区96处),占24.55%,分布在7处镇(街道),受害人口122 195人.在水氟含量≥1.6 mg/L村调查8~12岁儿童4 500名,查出氟斑牙患者1 982例(极轻577例、轻度980例、中度302例、重度123例),患病率为44.04%,斑釉指数为0.92.在5处高氟区镇(街道)调查16岁以上居民36 802人,查出临床诊断氟骨症患者(轻型)700例,患病率为1.90%.[结论]寿光市部分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仍然存在部分氟斑牙和氟骨症患者.

    作者:任坤岭;郭秀芳;张金峰;李慧;张月玲;杨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宁强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宁强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结核病控制指标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共接待肺结核就诊者838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16例.其中,涂阳病人79例,复治涂阳病人和初治涂阳病人比例为1:1.92,治愈20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后,共接待肺结核就诊者4 655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 066例.其中,涂阳病人532例,复治涂阳病人和初治涂阳病人比例1:8.18,治愈517人.项目实施后就诊率由项目实施前的0.83‰上升至3.55‰,涂阳病人检出率由项目实施前的9.80%上升至13.16%,治愈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2.63%上升至86.59%,复治涂阳病人和初治涂阳病人比例由项目实施前的1:1.92下降至1:8.18.[结论]宁强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庭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空气中汞的滴定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空气中汞的滴定分析方法.[方法]以碘化钾作滴定剂.I-与Hg形成稳定的[Hgh]2-,当滴定到终点时,微过量的I-r迅速催化三氧化二砷和硫酸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放出热量.根据能斯特方程,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对温度敏感的特点,当溶液温度突然升高时电位迅速下降,从而指示了滴定反应的终点.[结果]以0.5~5.0 μgHg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精密度实验结果,其变异系数在3.57%~6.89%之间;回收率实验,结果在93.4%~103.5%之间.[结论]该方法原理新颖,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作者:朱爱霞;褚庆岱;袁德印;李方平;孙宝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8年8月17日,东营市胜利油田某改制企业基层井队11名职工晚餐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认定是1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鲁京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食品添加剂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方法]水超声提取样品,必要时用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和乙酸锌溶液(220 g/L)净化;样液采用Kromasil C柱(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6:94,V/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图结合定性,外标法测定食品种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结果]4种食品添加剂的检出限分别为安赛蜜9.00×10-6mg/ml、苯甲酸1.20×10-4mg/ml、山梨酸1.00×10-4mg/ml、糖精钠1.60×10-4mg/ml;各组分回收率在89.0%~100.0%之间;各组分测定RSD均小于5%.[结论]该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可靠,适用于食品中上述4种添加剂的常规分析.

    作者:曹若明;赵恒利;张瑛;刘素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起小学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4月15日至5月15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某小学发生1起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疫情暴发,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1起风疹疫情的暴发.

    作者:李中琴;辜淑英;谭学钧;汤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992~2007年利津县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2~2007年在利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1 405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 405例病人中,未治愈者420例.治愈者985例.与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失败有关联的因素有年龄、职业、合并症、肺部空洞性病灶、咯血、胸闷、病变部位多少、不规则服药、体重指数、劳动疲乏、经济收入和生活负性事件.其中年龄越大、不消瘦和经济收入越高能够减少初治失败,其他9个因素能够增加初治失败的几率.[结论]规范服药、加强营养、治疗合并症是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陈金铭;李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7年4~7月,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发生1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后立即对这起疫情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5~2007年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黄岛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黄岛区年均死亡率为323.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2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数的81.44%(2 483/3 04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黄岛区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薛清春;姜永珍;张金太;冷传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学生电光性眼炎58例资料分析

    电光性眼炎又称紫外线角膜结膜炎,是指眼部受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角膜和结膜浅层炎性反应,是较为常见的眼科急诊.山东师范大学校医院眼科自2001年5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58例电光性眼炎患者,为预防此病的再次发生,现对58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韩亚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相关急性弛缓性麻痹1例报道

    2007年4月胶州市发现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经国家CDC脊灰实验室和山东省CDC脊灰实验室检测,在患者大便中分离出Ⅲ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省、市两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鉴定结果为OPV相关AFP病例.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郭常战;张文军;周克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淮安市楚州区与金湖县两阶段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楚州区和金湖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发现有意义的线索,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973~1975年、2004~2005年全国死因调查中楚州区和金湖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次调查中.恶性肿瘤均是两县(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死亡率.楚州区1973~1975年为179.34/10万,2004~2005年为168.14/10万;金湖县1973~1975年为133.33/10万,2004~2005年为214.15/10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1973~1975年楚州区为262.59/10万,金湖县为205.70/10万(P<0.01);2004~2005年楚州区为162.63/10万,金湖县为180.02/10万(P>0.05).2004~2005年与1973~1975年比较,食管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52.09%下降至42.61%,金湖县由36.62%下降至28.45%;肺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2.10%上升至11.19%,金湖县由2.55%上升至12.50%.[结论]楚州区和金湖县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两阶段在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两区(县)食管癌均有所下降,肺癌均明显上升.

    作者:潘恩春;胡伟;武鸣;周金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张家港市21 551名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每个新生儿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回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袁亚琴;李菊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5~2006年湛江市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湛江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对湛江市2005~2006年流感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2005~2006年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分别为9 375和10 086例,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0.1%和5.8%.发生13起流感暴发,发病190例,分离到103株流感病毒.其中,2005年上半年以H3N2亚型为优势毒株(21株),下半年B型为优势毒株(18株);2006年以H1N1为优势毒株(54株).正常人群流感流行株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0%~86.0%.[结论]不同型别的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的消长与优势株的型别一致.

    作者:卢秀萍;王洁;黄梅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8年滕州市婴儿麻疹发病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目的]探讨滕州市婴儿麻疹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滕州市2008年1~5月疫情上报的所有70例婴儿麻疹病人(包括疑似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对其中无麻疹疫苗接种史的65例和非麻疹儿166人进行影响麻疹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婴儿就诊史、流动人口、母亲麻疹疫苗接种史是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224、8.106和0.123.[结论]有就诊史、流动人口为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亲有麻疹疫苗接种史为保护因素.

    作者:袁克兵;马士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6年青岛市崂山区20岁以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8~12月,对崂山区部分20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7 19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2.87%,标化率为23.68%.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4.19%,女性为31.94%(P<0.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上升趋势(P<0.01);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升高(P<0.01).[结论]崂山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一般水平.

    作者:李琰;林思夏;李雪丹;印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7年锡林浩特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通过对锡林浩特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调查,探索预防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方法.[方法]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GB 15982-1995、GB 15981-1995方法进行卫生检测与判断.[结果]检测各种标本547份,合格450份,总合格率为82.27%.紫外灯强度和空气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8.10%o和73.08%,市区医院的合格率高于个体诊所.[结论]个体诊所对消毒工作不够重视,必须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瑞军;张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农民工技术培训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需求状况,评价对他们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7年,在泰安市抽取泰山区神龙技校学生69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干预与评价.[结果]调查6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2.05%,干预后为86.68%(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高的(主要传播途径等)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认为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认为应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人,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0.01或P<0.05);如果朋友或亲人得了艾滋病会关心帮助的,干预前66人,干预后68人(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有关态度是有效的.

    作者:耿文;孙永合;严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