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向东;于光彩;张忠臣
[目的]分析近11年阳江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阳江市职业病防控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阳江市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报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11年间阳江市共确诊22例职业病病例,均为新发病例,其中21例为职业性尘肺病(占96.36%),1例为职业性噪声聋(占13.64%).尘肺病主要分布在雕塑工艺品制造业、采矿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且多为私有小企业,发病工人以男性为主.尘肺病发病病种以其他尘肺和矽肺为主.尘肺病期别以贰期多见.2007-2014年无疑似职业病报告,2015年开始检出疑似职业病,2015-2017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0.01).疑似职业病以疑似噪声聋为主(53例,占85.48%).[结论]阳江市目前职业病防治重点为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有机溶剂苯中毒也不容忽视.应加大力度监管雕塑工业品业、采矿业和金属制品业等私有小企业,严防群体性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黄秀明;黄志标;林举亭;何振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韶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及能力建设现状,为加强韶关市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对韶关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8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100%.2016年韶关市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人员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9.6%.慢性病管理经费均来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仪器齐全率为73.1%,开展慢性病相关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分别为3.4、3.3和4.9次/(乡·年).4.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了慢性病防控相关项目或科研工作.1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慢性病社区康复服务,6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4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血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及慢性病患者的建档和随访管理工作.分别有50.9%和23.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建档和随访管理.分别有60.2%和57.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结论]韶关市近几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在逐步规范,但在慢性病防控经费保障、人员配备、慢性病防治工作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还较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作者:肖晓文;王德全;刘国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市19名院前急救护士,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应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获取院前急救护士共情疲劳影响因素的3个主题: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复杂、急救现场对护士的心理冲击力等2个亚主题;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家庭因素导致本有望抢救患者放弃治疗、明知结局无法改变却仍不放弃希望、自己身边的同事或亲戚患病等4个亚主题;自身或自身相关因素包括内向性格、人际沟通较少和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3个亚主题.[结论]应通过早期识别院前急救护士产生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保持护士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作者:江玉丹;翁玉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教育系统各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对“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系统”中属于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2017年度的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信息等,同时,从危险货物、危险废物角度,对相应种类及年使用量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以浦东新区及外环外居多,共使用388种危险化学品,涉及剧毒、高毒、易制毒、易制爆、重点监管等多种特殊管控化学品,其中种类多的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33种),年使用量大的为易制毒化学品(24.6 t).按危险货物分类,学校实验室使用种类多及使用量大的均为第三类易燃液体,共58个品种,年使用量31.3 t.各实验室共涉及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61种、废酸17种、废碱12种、含酚废物9种、含有机卤化物废物10种、其他废物145种.[结论]上海市教育系统的643家学校实验室分布范围较为分散,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剧毒品、高毒物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等多种类别,使用量各有差异.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可参照各实验室实际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作者:胡训军;余辛;陈谦;王金玮;冯本秀;朱毅贞;王祖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6版)中氧化性固体的两种测试方法(试验0.1:氧化性固体的试验和试验0.3:氧化性固体质量试验)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利弊,以指导实验室检测评估工作.[方法]使用0.1法,测定一种固体物质与某一种可燃物质完全混合后,增加该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或燃烧强度的潜力.用该方法对一批电解二氧化锰的氧化危险性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根据标准方法步骤进行测试发现,本次实验室与比对实验室之间所测得的电解二氧化锰的平均燃烧时间分别为125 s和256 s(试样与纤维素按质量4∶1混合)以及163 s和221 s(试样与纤维素按质量1∶1混合),两实验室对同一批试样得出的平均燃烧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时间法的试验终点由试验人员主观判断,其标准中对纤维素的平均粒径、平均长度的规定非常模糊,这两点是造成0.1法的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新的0.3质量法的试验终点判断依据的是天平的数据,更为客观、可靠.[结论]在实际检测中,可将0.1时间法作为一个预判固体氧化危险性的方法,当0.1时间法的结果接近判断限值时,再以0.3质量法的试验数据作为终精确的判断依据,可对固体氧化性的危险程度有一个更为准确的判断.
作者:赵颐晴;陶海华;陈相;郑华;刘倩;徐冬夫;顾剑峰;蒋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丝网印刷作业中多个化学危害源共同作用下的环己酮弥散规律与控制特性.[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丝网印刷作业环境中环己酮的弥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监测结果和计算结果讨论丝网印刷作业环境中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通风口位置、入风口风速、入风口面积、障碍物存在对环己酮弥散的影响.[结果]化学危害物浓度场可视性地揭示出化学危害物在墙壁周围和化学危害源附近容易集聚.基于不同入风口风速、不同入风口截面积、不同送风形式的化学危害物浓度模拟结果显示:(1)入风口风速为0.8 m/s时的车间内化学危害物浓度低于入风口风速为0.2 m/s时,表明入风口风速是化学危害物弥散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2)入风口截面积增大后,车间内气流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气流流动速度场的改变,导致化学危害物浓度稀释而使得浓度场发生较大变化,表明入风口截面积大小同样是化学危害物弥散的重要因素之一;(3)不同的送风形式(左侧窗户或右侧窗户送风)形成的气流组织不尽相同,当气流自化学危害源上风向进入时,有利于车间内化学危害物随着气流经印刷机上方排风罩排出.[结论]利用FLUENT仿真计算进行丝网印刷作业过程中环己酮弥散分析,可以可视性地揭示化学危害物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和集聚规律,有利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防范.
作者:郦胜;张小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1例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药疹样皮炎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例进行了报道.患者表现为全身出现粟粒样斑丘疹、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5%,激素治疗后皮疹好转,但患者仍持续高热,加用抗病毒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成功治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syndrome,IMS)的临床表现与TCE药疹样皮炎相似,临床鉴别困难,治疗方法迥异,而同时并发的情况罕见.TCE药疹样皮炎可能作为诱发因素,激发体内免疫紊乱,导致继发病毒感染.
作者:石榴;罗伶俐;黄杏杏;韦婉英;刘璐;陈志军;邱少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金属烟热是由于吸入金属氧化物烟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自限性,往往被忽视,但近些年金属烟热严重病例国内外也时有报道,故应引起重视.据此,就近些年金属烟热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金属烟热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侯强;张雪涛;闫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2017年8月7日,湛江港某外籍货轮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现场检测数据显示,距舱口16m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6%,二氧化碳为10.45%(20 520 mg/m3),死因诊断为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此次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作业前通风方式不当;二是企业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工人缺乏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意识;三是救援设备不完善,延误救援时机.建议管理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履行职责,切实做好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设备建设,加强对作业工人职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避免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冯忠海;黄日生;吴木生;郭润民;马天仲;荆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3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虹口区全部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问卷回收率为98.6%,职业倦怠率为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水平均不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大、自评健康状况差者,职业倦怠率也高:以年龄< 30岁为参照,年龄为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者,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8.62倍、20.87倍和15.06倍(P<0.01);以健康状况较好者为参照,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者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4.59倍和41.59倍(P<0.01).[结论]在当前不断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下,影响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在未来的干预过程中,应对这两类群体给予重点关注.
作者:亓小燕;钱梦华;蒋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文献复习,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护方法和应对措施.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危害因素不容忽视,应从建立、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设计及布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员工作技能,改进实验方法,建立实验人员的健康监测档案,加强心理健康咨询,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等措施控制相应的危害因素,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王玉;贺士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顺德区部分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检测16 622个检测点,总合格率为87.03%.2015-2017年合格率分别为83.70%、88.88%、89.96%,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0.01);3年间,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体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较低,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较高.粉尘、物理因素合格率均有随年份升高趋势.化工涂料、机械设备、家具制造和轻工纺织4个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工涂料行业检测合格率高(94.70%),家具制造业低(82.48%).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比较,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较高,中型和小型企业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关部门应重视物理因素的危害,加强对家具制造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监督管理,将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
作者:叶翠平;唐秋实;梁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1例职业性急性重度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在接诊此职业病诊断病例后,通过对患者的尸检司法鉴定报告、临床检查资料,并多次组织诊断医师到其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讨论会诊后,终诊断病例为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肺泡性肺水肿(混合型化学物硫酸为主).当地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织鉴定后结果为职业性急性重度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病例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强、重视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肺水肿的病例应该密切观察,在潜伏期及时救治.
作者:黄福永;覃静;施毅明;李宗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肾损伤是农药中毒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早,持续时间长,轻度农药中毒性肾病通过临床治疗大多可以痊愈,而中、重度农药中毒性肾病往往病死率高,预后差.不同种类的农药所引起的中毒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通过文献复习,对常见的肾脏损伤机制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其机制包括:横纹肌溶解致肾小管堵塞,肾小管细胞线粒体损伤导致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乙酰胆碱积聚致血管强烈收缩-缺血缺氧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毒物蓄积对肾小管细胞的损害,继发性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致间质性肾炎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作者:于玲家;菅向东;李秀芹;王文君;吴煜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给我们敲起安全警钟.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较差、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于201 1年颁布的《实验室安全指南》(Laboratory Safety Guidance)[1],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芬;赵一帆;周志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六安市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现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六安市截至2017年底通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信息,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特征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六安市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共1 679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共5类81种,劳动者126 35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33 013人,接害率为26.13%.申报的企业类型分别以金安区、小微型、制造业、私有经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企业分布居多,不同县区、企业规模、行业、经济类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之间的劳动者接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叶集区、微型、采矿业、港澳台经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企业的劳动者接害率高.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其他粉尘、矽尘、高温、棉尘等,其中噪声、矽尘、高温为六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六安市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风险高,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制造业、采矿业、小微型、私有经济等类型企业的监督管理,以粉尘和噪声作为防治重点,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程婷婷;彭洋洋;刘磊;唐昆;刘海鹰;王珊珊;李鹏飞;姜正好;李开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疑似职业病重复报告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案.[方法]回顾几起疑似职业病重复报告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疑似职业病重复报告问题不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处理,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医疗卫生机构或同一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时间发现同一疑似职业病病例时,建议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分别履行疑似职业病报告与告知义务.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时,如发现与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因素无关的疑似职业病,建议按照门诊治疗来源的疑似职业病处理,并报告(告知)原致害用人单位更合适.[结论]对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应依法依规履行疑似职业病报告与告知义务;在职业病政策的顶层设计中,应考虑进一步修订完善“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并加快出台与时俱进的疑似职业病报告相关管理办法,从而为保障疑似职业病患者权利,开展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德香;罗孝文;黄先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并从环氧乙烷中毒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方法]通过对3起环氧乙烷中毒事故及其导致的10例环氧乙烷中毒的病例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环氧乙烷急性中毒的事故特征、临床特点.[结果]3起事故共导致10例患者中毒,其中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遗留灼伤后皮肤色素沉着斑片、斑痕,其他7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临床资料显示环氧乙烷对眼、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有明显刺激性,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精神症状和全身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结论]企业及员工对环氧乙烷毒性缺乏认知,防护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加之设备失修等原因,造成急性中毒的发生.对中毒患者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较好.
作者:王瀛;曹景鑫;蒋轶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某企业自制消声器的降噪效果进行调查,为实施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安装自制消声器前后,分别对岗位噪声声级及频谱分布进行测量.[结果]气动压装机排气所产生噪声频谱以1~16 kHz为主,噪声属高频噪声.在安装自制消声器前,检测气动压装机排气时所产生的噪声等效声级为106.8 dB(A),安装自制消声器后产生的噪声等效声级为82.4 dB(A),降噪值为24.4 dB(A),在0.5~16 kHz频段有较好降噪效果.[结论]该企业自制的消声器结合了小孔喷注型排气消声器和微穿孔板消声器的特点,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对中高频噪声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具有在同类气动装置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少华;吴琨;毛树国;朱亮亮;吴家兵;祁成;史伟伟;陈自照;梅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硒的前处理步骤中酸的种类、浓度、添加剂(包括硫脲-抗坏血酸、铁氰化钾)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开发尿硒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和盐酸溶液、不同浓度硫脲-抗坏血酸溶液、添加铁氰化钾溶液对尿硒测定结果的影响,来优化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硒的前处理步骤.[结果]随着硝酸浓度的提高,尿样定容液硒荧光值先升后降,而使用含体积分数5%~30%盐酸的水溶液时,硒荧光值较稳定;无须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或铁氰化钾,如遇非硒金属干扰测定可用体积分数30%盐酸溶液定容来消除.优化后的方法回收率为84.07%~85.28%,精密度为0.95%~ 2.29%.[结论]所得的实验条件优化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硒的前处理方法,可为同行开发尿硒的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龚思睿;金惜雯;王翔;赵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