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岛市市区部分人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与态度调查

周锡科;修翠珍;储全胜

关键词:SARS, 知识, 态度
摘要:[目的]了解居民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防治态度,以便正确估计人们对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承受能力,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2月在青岛市市区于进行防治动员和培训之前,现场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无记名独立完成答卷.[结果]调查607人,大部分人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了解一些SARS防治知识;多数人了解SARS的病原体,但对传播途径、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及如何预防等知识掌握不够确切,对治疗、预后的认识较差,相当部分人对SARS感到紧张、害怕.如果成为密切接触者大多数人都会按要求接受医学观察.[结果]大部分人了解一些SARS防治知识,对防治措施的态度比较正确,但部分人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革兰氏阴性菌,它是全世界普遍感染人类的细菌之一,感染后不予治疗将导致长期甚至终生在胃内定植,并能引起许多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B细胞淋巴瘤等[1].目前的抗Hp治疗包括抗分泌加抗生素.这些治疗在80%~90%的病人中有效,但由于联合疗法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从而导致病人不配合治疗,且易产生耐药株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预防性疫苗看起来是适当的方法[2].Minoura等[3]将妊娠C57BL/6母鼠实验性感染Hp,在产后2周几乎所有小鼠都有Hp感染.认为Hp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感染的母亲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染源.Eisenberg等[4]用单剂量疫苗和完全弗氏佐剂或疫苗和不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免疫新生期小鼠获得与成年鼠相似的部分免疫保护,这些研究表明有效的疫苗应用于新生儿可预防围产期感染Hp.众所周知,大多数疫苗在出生后一年里接种,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免疫特权期,故发展预防性Hp疫苗对控制Hp感染,具有十分广阔的前途.

    作者:杨亚冬;张文元;何浙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1~2003年济宁市城区部分中小型快餐店几种调味品卫生质量监测

    为掌握快餐店调味品卫生质量,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对济宁市城区2001~2003年部分中小型快餐店使用的几种调味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段世彬;闫建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宁阳县部分在校中学生结核感染及发病情况调查

    为了解宁阳县在校中学生结核感染及发病情况,于2003年3~4月对宁阳县县城2所中学共2 724名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及胸片检查.

    作者:薛荣年;张士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阳信县5049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资料分析

    消化性溃疡(PU)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估计人群中10%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患有本病[1].为了探讨PU的流行病学特点,对1988年1月至2003年1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 049例PU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劳方元;李桂荣;张静;曹树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青岛市开发区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调查

    为了解青岛市开发区的职业卫生状况,探讨监督管理的对策,于2003年3~10月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企业进行职业危害调查.

    作者:刘桂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37例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方法]对1997~2002年的537例用快速免疫法检测CT,支原体培养法检测UU.[结果]CT阳性率为18.06%(男性为17.63%,女性为18.85%),UU阳性率为37.80%(女性为60.21%,男性为25.43%),2项总检出率为55.87%(女性为79.06%,男性为43.06%);合并感染率为7.26%.20~39岁组阳性率高达80%以上.[结论]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注意检测.

    作者:王华杰;周怡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2003年潍坊市部分旅店一次性洗刷用品卫生质量分析

    为了解潍坊市旅店业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状况,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于2002~2003年对全市58家旅店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官洪国;刘本先;苏居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套自制介入防护装置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介入放射学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医学学科,当前介入诊疗技术已遍及全身各系统的多种疾病.但由于临床操作人员在实施此项技术时需要暴露于X线下进行.为了更广泛的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加强介入操作中的放射防护,2001年7月对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球管及导管床进行了防护改造,自制了一套防护装置,经测试防护效果良好.

    作者:朱贵勤;王柏春;王雯;崔利民;王明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洛阳市部分市售酱油醋卫生状况抽样调查

    为了解调味品的卫生状况,2003年1月对洛阳市市区部分调味品销售单位的酿造酱油、酿造食醋的卫生质量进行调查.

    作者:李改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与1%利多卡因宫口浸润人工流产400例分析

    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孕者大多数感觉下腹疼痛,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需要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以配合手术.为减轻流产者的痛苦,2000年8月至2002年6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对400名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分别使用1%利多卡因宫口浸润与静脉给予异丙酚.

    作者:扬永芳;朱淑萍;邢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济宁市市区部分歌舞厅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济宁市歌舞厅的卫生状况,促进歌舞厅卫生状况的改善,保护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健康,2003年10月对济宁市区的28家歌舞厅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仲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2003年杭州市萧山区部分农村饮食店食(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餐饮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规模、卫生状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保障农村用餐人员的健康,防止公共食(饮)具传播疾病,现对2002~2003年萧山区农村饮食店的食(饮)具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付春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起普通变形杆菌1群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3年7月25~26日,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居民因进食五香酱鸭,发生19人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是食用被普通变形杆菌污染的酱鸭所致.

    作者:韩富强;赵建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年莱芜市餐饮业食(饮)具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莱芜市餐饮业食(饮)具卫生状况,于2002年对莱芜市餐饮业食(饮)具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侯学敏;李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茌平县实验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调查

    2003年10月7日至2004年1月18日,茌平县某小学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合计发病459例,罹患率为20.72%,现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肖文丰;张荣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2年潍坊市部分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于2002年对潍坊市部分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免疫水平调查.

    作者:聂丹丹;祁鲁平;徐静;徐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龙岩市部分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龙岩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03年9~12月对龙岩市9 579名中小学生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33.49%,营养不良率、龋患率分别为19.45%和18.85%,沙眼患病率为7.11%,肥胖罹患率为5.93%.[结论]龙岩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晓琴;宋瑛;张文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起由新港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2年10月11~13日,济南市某幼儿园107名儿童因出现发热、呕吐、腹疼、腹泻等相同症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证实为1起由新港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刘旭光;王亚东;宋文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费县白喉流行病学分析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曾经严重危害费县广大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50年代末广泛开展了百白破三联制剂与白喉类毒素疫苗的预防接种之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75至今无白喉病例发生,实现了基本消灭的目标.为了科学评价和巩固白喉防制成果,为彻底清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费县白喉防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郭成伟;刘起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3年2月23~26日,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廖某某在家举办婚宴,餐后101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少数病例伴有畏寒、发热、头晕.经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证实为1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陈荣华;陈冬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