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红;江世强;段平宁;吕林
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定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突如其来的恐怖事件和应激事件,如战争、地震、洪水、空难、瘟疫流行、爆炸、火灾、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等都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使公众群体处于危机状态之中.群体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是一种或多种化学物意外释放,使处于正常工作学习中的群体在短时间内突然吸入、摄入或皮肤污染大量化学物,使机体发生各种中毒病变、精神创伤、致残或死亡,造成灾害性突发事件,对社会对公众生命财产损害极大,并将由此产生较长时间的精神和心理障碍.
作者:王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基层医院抢救重度CO-中毒,使用胞二磷胆碱加甘露醇,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具有催醒迅速,疗程短,费用低,且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医师推广.
作者:石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预测和做好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市1976~2003年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年共发生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260例,其中尘肺病143例,职业中毒115例,其他职业病2例.尘肺病中以矽肺多,占62.24%,煤工尘肺次之(25.87%),再次为电焊工尘肺(4.20%),陶工尘肺(4.20%),水泥尘肺(2.80%),炭黑尘肺(0.69%)等共6种;急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共115例,其中氧气中毒57例、苯中毒12例、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11例、急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毒7例、亚急性铅中毒6例、急性重油中毒5例(死亡1例)、急性氰化物中毒3例、急性二氧化氯中毒2例,职业性变应性肺泡炎3例,丙烯酰胺中毒2例等.结论 结果显示,江门市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近几年电焊工尘肺病例数有增多趋势.今后我市宝石加工业可能成为发生矽肺病的高危行业;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也随着职业病危害因素从珠三角发达城市转移到江门市的增多而发病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温尔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化学毒物品种多,中毒途径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侵入,但其中有以特别的方式发生.现将我院咨询工作中碰到的少见、特别方式发生的事故总结如下,以提高咨询工作的质量.
作者:金永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定义为: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主要采用经验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某电解二氧化锰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黎海红;江世强;段平宁;吕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某油脂化工厂用蒸馏法提炼废弃油,在清理提炼锅内残留油垢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致4人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其中1人死亡.
作者:应爱玉;陈永维;翁红辉;周洁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有哪些法定义务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有下列法定义务: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市有毒有害职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市4403名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工人进行HBsAg、肝功能检测,同时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测定.结果 该职业人群男性乙肝感染率为10.23%,女性为4.75%,P<0.01;41~50岁组乙肝感染率高;粉尘作业工人,尤其是电焊工的乙肝感染率较高;乙肝感染在职业人群中存在聚集现象.结论 该人群总体乙肝感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在人群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应做好重点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作者:张明河;徐健;郑淑云;范丽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该市一起急性氧化氢中毒事故经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现场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该次中毒共有13人出现症状,其中3名中度中毒,1名轻度中毒,9名刺激反应,全部治愈.
作者:林惠芬;马福云;陈寿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指挥决策及其实施水平十分重要.文章在分析当前指挥决策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完善指挥决策组织、拓展决策依据、突出决策重点、加强人员装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汪长林;高启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类比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和风险评估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氯、臭氧、氢氧化钠、硫化氢、噪声等.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液氯泄漏风险及硫化氢中毒是该项目应急救援重点.
作者:王卉;黄德寅;陈会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准备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做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
作者:胡建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年7月21日武夷山市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孔桩内CO2中毒事故,导致一人死亡.现将事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影;黄信有;周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某电力工程企业,生产节能产品,为扩大生产,新建厂房,依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进行分析,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危害及其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效.
作者:路晓萍;赵方然;吴炳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的特性,使得发生中毒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所以常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护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煤气中毒的家庭救治应予以重视.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刘健;赵伟;许石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各地有关急性硫化氢中毒时有报道[1,2].我区某化工厂发生一起由于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硫化氢气体泄漏事故,现将事故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罗永军;徐晓霞;徐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职业病人享受的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以下部分:1医疗期间待遇1.1医疗待遇 挂号费、治疗费、药费、手术费、住院普通床位费、就医路费等全额报销;住院治疗的,按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2/3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批准往外地治疗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