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驾驶员驾驶事故重要危险因素:酒后驾车

汪根盛;陈自强;傅慰祖;项翠琴

关键词:交通事故, 酒后驾车,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驾驶员驾驶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711名各类驾驶员做了全面调查,并进行事故原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驾驶前饮酒、驾驶过程中吸烟、驾驶过程中打手机、驾照类型、嗜睡和易发怒均为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结论交通安全部门应针对上述因素,特别是酒后驾车,加强管理和宣教.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学物中毒救治的研究(续前)

    5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体会急性化学物中毒可致脑、心、肺、肝、肾以及溶血等病变,但解毒药物较少,使用非特异性解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其应用价值及剂量方法在70年代初存在着不同观点.

    作者:王莹;《急性化学物中毒救治的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几起引进生产设备职业危害案例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设备更新增多.在新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时,有的企业注重考察新设备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则忽视职业危害,甚至为了节约资金,在引进设备时,舍弃相应的防护设备,结果造成了严重职业危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作者:苗泉;王晓方;韩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卫生防疫应急处理预案的探讨

    当前,国际上各类突发事故、意外事件、恐怖事件屡见不鲜;国内各类中毒事故和疫情等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的损失.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医学救援预案,尤其是针对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随着卫生监督与卫生防病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协调部门间关系,有效地调动各专业的人才、物力,充分发挥卫生防疫的整体作战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在各类灾害事故、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中,卫生防疫应急处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卫生防疫应急处理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和专业性,本文就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疫应急处理预案的制订与实施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作者:王如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同位素仪表应用的监督管理

    随着同位素仪表的广泛应用,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和公众带来一定的职业危害.因此,做好同位素仪表的防护工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我们对150余台同位素仪表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了监测,并发现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有些单位未取得放射卫生许可登记证就使用,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上岗前职业培训,有的单位管理不严等.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对如何做好同位素仪表使用与职业防护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王希忠;孟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续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多孔玻板吸收管的性能测验分析

    多孔玻板吸收管是职业卫生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主要采样仪器之一,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严格的性能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其吸收效率,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有效且能客观反映空气质量,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性能(阻力、气泡高度及均匀程度)测验.我们对新购进和使用三年以上的同一类型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了性能校验,报告如下:

    作者:侯学文;夏猛;何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思考

    1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由来和概况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乙烯衍生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02年生产衍生产品所需的乙烯将突破1000万吨,大大超过本国的乙烯产量(估计2002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570万吨/年).因此仍将大量进口各种衍生产品,这一诱人的巨大市场已引起各国密切关注.

    作者: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职业病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因素,即工作过程中接触有害物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所致.这类病人不同于一般患者,他们患的并非自发躯体病变,而是由于工作过程中缺乏或者完全没有劳动防护措施而引起的.因此,除躯体器质性病变外,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治疗与康复.我院自1997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类职业病510例,对其进行心理调查,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向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16例尘肺可疑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尘肺病对心脏的影响已众所周知.为更好地做好尘肺危害的防护,本文对长期从事粉尘作业工人,经我市尘肺诊断组定为尘肺可疑(0+)患者中316例的心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氯唑沙宗“三合一”疗法治疗肌痉挛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肌痉挛性疼痛是一种原因较为复杂的症状,它可由腰肌劳损、软组织扭伤及慢性筋膜炎等疾病引起.

    作者:张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职业病危害向劳动者告知的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首部职业健康保障法,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其规定的法律制度涵盖了职业病防治的各个方面.与以往出台的职业病防治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相比,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似更加具体突出.本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1],对该法律制度进行浅析,以便于各位同仁理解使用.

    作者:郭平;巩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接触短波对以色列女理疗师的妊娠结局

    短波透热疗法就是通过吸收电磁场的能量把组织加热的疗法.短波是非电离电磁波高频波段的一部分,其频率为27.12MHz,这些仪器广泛用于理疗部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同一组以色列理疗师中四种不良的妊娠结局──自然流产、先天性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否与接触短波辐射有关.本研究还包括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另一些因素.

    作者:刘松影;王簃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上海市化工系统1983~1995年工伤事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化工行业工伤事故的分布规律和有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对1983~1995年间上海市原化工局所属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工伤事故季节分布以春季(28.20%)较多,秋季(20.68%)相对较少;周日分布以周五(18.42%)和周六(18.05%)高,周日(11.28%)和周一(11.28%)低.事故类别以机械伤害(45.86%)和高处坠落(24.44%)为主.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49.25%)和设备工具附件缺陷(13.53%).结论工伤事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生产设备和防护设备本身的缺陷、劳动环境因素、劳动组织的不合理及劳动者个人因素等等.工伤事故的防制应从加强安全教育、改进设备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沈安丽;金如锋;甘才兴;邵涛;王夏芳;夏昭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85dB(A)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

    噪声对机体影响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也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尚未颁布正式的国家噪声卫生标准,为此本文对85dB(A)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噪声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刘岚;孟玉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2002年工作要点

    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3起群体急性化学毒物中毒(249例)救治体会

    应急救援中心重要工作之一是抢救治疗急性化学毒物中毒,本中心2000年度接收23起群体急性化学毒物中毒共249例,经抢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毒蕈中毒致多脏器功能损害10例分析

    毒蕈又称毒蘑菇,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在我国内生长的有80多种,不同类型的毒蕈含有不同的有毒成份,但一种毒蕈也可含多种毒素.

    作者: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永安市放射源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

    为加强放射源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安全,2000年11月,按卫生部、公安部有关文件精神,由市卫生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对我市放射源单位安全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作者:管太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慢性砷中毒6例肌电图与神经电图测定

    慢性砷中毒常见,但慢性砷中毒所致多发性神经炎肌电图与神经电图报道极少.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砷中毒对末梢神经损害,我们对6例中毒者做了肌电图与神经电图检查,现将我们的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崔淑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本核算管理是激活企业医院的一条途径

    企业医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卫生机构,诸多方面越来越显现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医院经营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企业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主动提出将企业医院推向市场,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法人单位.在此情况下,企业医院要摆脱困境,必须深化改革,更多地注重质量、效率和效益.这就需通过加强内部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来发展自我.

    作者:赖云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