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久;王光栋;李亮;郭平;王晓方;隋海东
对主要因变量,按5年间3次以上的检查结果,分别计算每例对象SBP、DBP的血压变动值,前后的变化以升高或降低的数值(mmHg)表示.工作反应、紧张及应激的资料,用问卷法收集记录每例对象的应答.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7月~12月,我们与上海市室内装饰协会合作,开展了室内甲醛污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作者:陆忠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设备更新增多.在新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时,有的企业注重考察新设备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则忽视职业危害,甚至为了节约资金,在引进设备时,舍弃相应的防护设备,结果造成了严重职业危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作者:苗泉;王晓方;韩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7月16日下午,某电气工程总公司电缆施工处7名工人在某电力隧道内进行电缆接头施工时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红;王彦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护理职能的拓宽和延伸,护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责任.尤其是整体护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重视病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的同时,对病人家属出院时不安的援助问题也逐渐被临床护理人员所关注.笔者通过20年的职业病临床护理工作,观察到在病人出院时,几乎所有的病人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安的问题,需要得到帮助.现将此问题做如下介绍.
作者:丁江莉;李苏娅;乔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由来和概况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乙烯衍生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02年生产衍生产品所需的乙烯将突破1000万吨,大大超过本国的乙烯产量(估计2002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570万吨/年).因此仍将大量进口各种衍生产品,这一诱人的巨大市场已引起各国密切关注.
作者: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短波透热疗法就是通过吸收电磁场的能量把组织加热的疗法.短波是非电离电磁波高频波段的一部分,其频率为27.12MHz,这些仪器广泛用于理疗部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同一组以色列理疗师中四种不良的妊娠结局──自然流产、先天性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否与接触短波辐射有关.本研究还包括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另一些因素.
作者:刘松影;王簃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企业医院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卫生机构,诸多方面越来越显现出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医院经营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企业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主动提出将企业医院推向市场,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法人单位.在此情况下,企业医院要摆脱困境,必须深化改革,更多地注重质量、效率和效益.这就需通过加强内部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来发展自我.
作者:赖云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风防尘是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措施,对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淄博柴油机厂清砂工序,原通风防尘措施,由于设计不合理和维修管理不善,导致通风防尘效果差,粉尘浓度高达2267mg/m3,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该厂经过调研,新设计了抛、喷丸联合清砂通风除尘系统,经使用效果颇佳,现对其防尘效果进行了评价.
作者:李登久;王光栋;李亮;郭平;王晓方;隋海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急救援中心重要工作之一是抢救治疗急性化学毒物中毒,本中心2000年度接收23起群体急性化学毒物中毒共249例,经抢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虽已提出多种学说,但仍无定论,致使迟发脑病的早期预测未能解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难度.由于CO中毒所致迟发脑病在一定程度上尚属可逆性,依据可能的发病机制,在早期正确进行氧疗,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多数病人可逐渐康复.该文拟就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简介,以方便今后工作.
作者:崔书杰;赵金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加强放射源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安全,2000年11月,按卫生部、公安部有关文件精神,由市卫生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对我市放射源单位安全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作者:管太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化工行业工伤事故的分布规律和有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对1983~1995年间上海市原化工局所属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工伤事故季节分布以春季(28.20%)较多,秋季(20.68%)相对较少;周日分布以周五(18.42%)和周六(18.05%)高,周日(11.28%)和周一(11.28%)低.事故类别以机械伤害(45.86%)和高处坠落(24.44%)为主.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49.25%)和设备工具附件缺陷(13.53%).结论工伤事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生产设备和防护设备本身的缺陷、劳动环境因素、劳动组织的不合理及劳动者个人因素等等.工伤事故的防制应从加强安全教育、改进设备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沈安丽;金如锋;甘才兴;邵涛;王夏芳;夏昭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收治1例经皮肤吸收的急性乐果中毒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及时治疗很快得到控制.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少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多孔玻板吸收管是职业卫生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主要采样仪器之一,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严格的性能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其吸收效率,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有效且能客观反映空气质量,在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性能(阻力、气泡高度及均匀程度)测验.我们对新购进和使用三年以上的同一类型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了性能校验,报告如下:
作者:侯学文;夏猛;何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驾驶员驾驶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711名各类驾驶员做了全面调查,并进行事故原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驾驶前饮酒、驾驶过程中吸烟、驾驶过程中打手机、驾照类型、嗜睡和易发怒均为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结论交通安全部门应针对上述因素,特别是酒后驾车,加强管理和宣教.
作者:汪根盛;陈自强;傅慰祖;项翠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我院自1988年至2001年先后收治123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其中10例来诊时携带外院误诊的病例记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殿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首部职业健康保障法,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其规定的法律制度涵盖了职业病防治的各个方面.与以往出台的职业病防治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相比,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似更加具体突出.本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1],对该法律制度进行浅析,以便于各位同仁理解使用.
作者:郭平;巩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因素,即工作过程中接触有害物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所致.这类病人不同于一般患者,他们患的并非自发躯体病变,而是由于工作过程中缺乏或者完全没有劳动防护措施而引起的.因此,除躯体器质性病变外,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治疗与康复.我院自1997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类职业病510例,对其进行心理调查,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向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