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梅
目的探讨乙醇、甲苯、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联合毒作用.方法乙醇、甲苯、苯对雌性BALB/C小鼠染毒27周,应用脾集落技术测定其多向造血干细胞和应用整体灌注固定原位电镜观察其骨髓造血微环境.结果在染毒2~4个月时40mg/m3苯合并自由饮用10%乙醇组较单纯同等剂量苯染毒对骨髓多向造血干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且FCM测定示其骨髓细胞合成期比例显著增加,并出现异倍体峰,提示乙醇增强了苯的诱癌作用;且对造血微环境的损伤作用明显增强,如晚幼粒细胞内含有髓样小体,并出现形态各异的特殊颗粒,针状包涵体,血窦窦壁不完整.结论高剂量苯暴露减低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和损伤造血微环境.乙醇加强苯的毒性,而甲苯具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夏昭林;金锡鹏;凌诒萍;周彤;林惠芬;黄雷鸣;顾学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过去国内大多应用比色法测定,如金氏法、赖氏法等.上海地区采用赖氏法,以卡门氏单位报告结果.现在较多地区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专家组1985年推荐的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由于目前各医院实验室所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及服务对象不一,参考值范围也不一,结果难以统一.我们应用我室的仪器、试剂、方法,对化工系统健康职工进行血清ALT活力水平参考值范围的探讨.
作者:陆新华;金惜雯;沈国芳;陶蕴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发生部位多为负重关节,多发于中年以后,以膝关节多,其病程长,易反复,故治疗方法也很多,也是目前临床上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996~1998年,本组运用液压扩张补充疗法治疗膝部骨关节炎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达;葛京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硫化氢为窒息性气体,与人体内色素蛋白中的金属离子有很强亲合力,致造成细胞内窒息.硫化氢对心肌损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心肌血清标志酶的临床观察.
作者:施达;高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DC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有关急性二氯甲烷中毒报告少见,近我们成功救治1例急性二氯甲烷重度中毒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杨渤生;洪一飞;林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硫酸二甲酯[(CH3)2SO4]为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易挥发,多用作有机合成的甲基取代剂,为毒性极强的工业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CH3)2SO4、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等有害气体.过去多用较落后的不连续的发烟硫酸法生产工艺,职业危害严重,且不易采取预防措施.某(CH3)2SO4生产企业,从立项、设计开始,在卫生部门参与并严格要求下,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自动连续化生产工艺,投产后证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亦较容易地控制了职业危害问题.我们对其生产过程有害因素的分布、预防措施及污染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
作者:张伟;张德恩;隋海东;李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0年至今,我所共收治急性职业中毒52例.为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作者对本组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分析如下:l 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江苏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990年至1999年急性职业中毒住院登记及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作者:丁邦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在冬季较为常见,以散发多见,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开展,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死残率仍较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系指急性CO中毒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意识恢复,在度过数天至数月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的意识模糊痴呆综合征,如精神障碍、反应迟钝、行为怪异、二便失禁、去大脑强直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迅速发展到昏迷,若不及时抢救治疗,死残率很高.现将我院1988年1月~1999年6月间救治的46例DEACMP报告如下.
作者:吕智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化学物质种类日益增多,各类职业中毒也不断发生,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针对各种中毒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将常州市1988~1999年急、慢性职业中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玉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石油化工企业中从事工业探伤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为进一步搞好防护和健康监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石油化工企业中主要从事现场工业探伤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分析.
作者:王剑;付迎春;张海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9年8月我院收治因事故接触氮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氮)而引起急性中毒患者3例,经积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31岁、50岁,平均年龄35.3岁,工种为技术工作1人,调度1人,车间管理1人.中毒经过:8月2日上午10点临时将车间剩余的40%硝酸(用其浸洗金属,属新改工艺,以前工作中无硝酸接触史)盛放到一橡胶桶内,桶口用塑料纸封好.下午2时许,该橡胶桶周围开始向外弥散红棕色烟雾,患者随同其他工作人员10余人一同清理现场.当时在场人员对此事故处理均无经验,先用碱粉将橡胶桶周围围起来,后用铁锨将碱粉填入橡胶桶内以达到酸碱中和,随着时间延续,当时整个车间(1000m2)布满了红棕色烟雾,加碱中和1小时后桶内不再冒烟,后用铲车将此橡胶桶运往厂区内垃圾场,并继续用碱粉洗涮车间地面.
作者:施建俐;高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二氯二氟甲烷.也用作漆、脂肪、橡胶、硫磺、树脂等的溶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灭火剂,分析试剂及用于制造药物等.
作者:陈海珍;谢兰兰;王佩丽;朱文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国家政府机构的重大改革,原产业部门的改组与重建,给工矿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才能尽快使工矿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适应新的形势,我们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的情况做如下分析:1 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分析1.1 工矿企业领导层职业卫生现状分析工矿企业领导层大多是理工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教育的局限及职业卫生工作对领导层面开发的严重滞后与不足,企业领导层职业卫生知识欠缺,虽然它们当中一些人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了一些职业卫生知识,但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的现状需要.个别企业的领导到现在还分不清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的范畴,理不顺哪些是职业卫生问题,哪些是环境保护问题.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给职业卫生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而领导层职业卫生知识的欠缺,使职业卫生的正常开展缺少强有力的支持与领导.
作者:贾明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铍病是由于吸入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以侵及肺部为主,并可累及其他器官的全身性疾病.急性铍病国内外多已得到控制,但慢性铍病仍不断有新病例发生,且常有误诊误治.本院自1976~1999年共收治慢性铍病16例.1999年新发病例2例,均曾被内科误诊为肺泡细胞癌和肺结缔组织病而予以化疗等治疗,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痛苦.为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本文对16例慢性铍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娟娟;王飞云;周泽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不少文献报道,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病人常可出现心肌损害,氧自由基清除剂则有助于防护心肌免受损害.本文拟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Vit C在防治AOPP致心肌损伤中的确切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志云;陆也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环氧树脂属高分子化合物,是低毒物,但它是致敏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本文对我市某外资企业生产塑料模具引起接触性皮炎的6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与处理,报告如下:1 调查经过1.1生产工艺该厂树脂模具的制作过程是在木模中涂一层日本产的表面树脂,固化后用无锡产的环氧树脂加石膏、滑石粉、玻璃棉作填充料.所用的环氧树脂商标标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属变异原物质.
作者:张迅;蔡青;王福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9年9月28日,我市某氟化厂发生一起贮槽内大量无水氢氟酸外喷事故,造成2名维修工多部位皮肤灼伤合并急性中毒死亡的重大事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福云;罗进斌;王晓红;陈寿江;李炳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毒性与毒理学研究化学物毒性(Toxicity)是化学物内在固有的特性,是指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衡量毒性的大小可以是指测量该化学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通常可用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表示.引起某种效应所需的化学物剂量越小,则表明该化学物毒性越大.研究化学物的毒性和毒作用机理是毒理学的重要任务,涉及毒物在体内过程、对机体的各种可能效应与机制、效应修饰因素、作用阈限等诸多内容.
作者:周志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截至1997年)
作者:刚葆琪;张忠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接触微波辐射两年半对健康影响的动态观察.方法以微波作业者接触前、后及对照组进行测询以及晶体、微核、免疫球蛋白等观察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接触微波作业人员神经系统、心血管、晶体、微核等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别.结论从事微波作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作者:郭九吉;朱玉华;曹钟兴;李健;吴公孙;祝国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