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群;宁放;张成伟
目的 探讨在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血液净化疗法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救治7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对其中6例治疗前后血浆中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和LPS水平进行观察比较,1例未作此项检测,仅做了胆红素方面的检测.结果 6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后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下降幅度TNF:26.3%~35.9%;IL-1:31.5%~49.7%;IL-6:8.8%~21.4%;LPS:24.3%~45.1%.1例经3次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67.5%.结论 血液净化疗法对于清除MODS患者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以及LPS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能较好地清除胆红素.
作者:王予冈;曾盛;张斌;郑山海;马瑞;马雅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及椎管内各种周围软组织的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使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常被误诊、漏诊.从流行病学统计看,髓内肿瘤比较少见,大多为神经组织肿瘤如胶质瘤等,而硬膜外肿瘤又以转移瘤为多见.本文仅就原发于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喜;顾定伟;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剖宫产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加之术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疼痛,术后产妇需镇痛剂以缓解疼痛.而术后镇痛药的应用一直是医生和孕产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临床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主要采用口服、肌注、静推等,忽视了产妇的个体差异及给药方法的机械性,难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因此,剂量个体化镇痛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自控镇痛(PCA)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近年来,我院采用PCA泵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月欣;韩富秀;赵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1].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彩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例1,女,77岁,腰痛伴下肢放射痛6个月,不能行走、小便困难10d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
作者:孟庆永;王芹;范保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5%~10%,主要有月经紊乱、持续性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卵巢多囊变等一系列表现.PCOS患者具有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王妙英;樊桂玲;李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术后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将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不断变迁,做好呼吸道病原菌的检测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2004年8月-2006年4月我科324例贲门癌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7例(11.4%),我们对其病原菌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刘平;史瑞丽;孙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收治Chiari畸形患者22例,采用枕骨有限减压、枕大池蛛网膜、硬膜扩大修补成型术治疗12例,另10例未行枕大池蛛网膜重建,二者术后效果均明显,但枕大池蛛网膜重建患者术后发热比例小.
作者:赵占升;许小兵;张景龙;李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脂联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血浆激素蛋白.脂联素具有影响内皮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脂联素可能通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脂联素的研究为临床对高血压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春辉;李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DHS)是糖尿病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和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而处于各种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外伤等)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而凶险,又易被原发病掩盖,病死率极高[1].我院对2004-2006年收治的18例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患者,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联合补液疗法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长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由喙突、喙锁韧带、锁骨远端、肩峰及肩盂上半组成的半环状结构[1].此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维持上肢和骨骼轴心之间的稳定,使肩关节在肩锁关节与喙锁韧带之间作限定性运动,并为一些软组织结构,提供坚固的附着体,若多处破裂,即双重损伤可导致解剖位置的改变或潜在的不确定,可并发一个不利的长期愈合环境或功能障碍,如迟延愈合、不愈合、骨畸形愈合、肌力下降及关节退行性变等.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艳;程志;齐九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盆腔囊肿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既往对直径>4cm的盆腔囊肿主张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手术创伤较大,且有术后并发症及费用高等不足,部分患者不愿接受.2002-2006年我科在超声引导下对盆腔囊肿穿刺介入治疗75例,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唐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溃疡是慢性肝病的一种肝外表现,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基础上,故称为肝源性溃疡.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人群的溃疡.本病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我院2002年5月-2006年8月收治114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溃疡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曲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由此而导致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时见诸于报纸和媒体.医疗纠纷原因错综复杂,但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还是离不开社会、医院和患者方面的因素[1].
作者:朱丽;郭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1],故此我们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eotaxin与白蛋白水平,对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及微血管渗漏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祥;徐东;张德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PCNA阳性表达说明该细胞正处于增殖状态.因此,PCNA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不仅用于病理学研究,而且近年来在各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增多[1].本文就PCNA的概况及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焕然;曹树辉;马立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电离辐射导致机体染色体和造血系统损伤是普遍公认的.人体的造血系统是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的器官之一.
作者:王玉君;王良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并发症,糖尿病并发外周动脉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往往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发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极高,近年调查约70%糖尿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
作者:刘晓东;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顺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缩宫素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或肌注缩宫素,测量产后2,24h出血量,监测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且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