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

窦汝香;左玉江;邹辉建;曾昭贤

关键词:脑梗死, 踝臂血压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踝臂血压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脑梗死病例和200例非脑梗死病例组成,二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二组均采用袖带式自动血压计进行测量血压,分别测量左踝和左上臂的血压3次,取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作为踝臂血压比值.结果脑梗死组年龄(63.6±12.5)岁,对照组年龄(64.1±13.2)岁,二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为0.92±0.07;对照组为1.10±0.06,二组踝臂血压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51%;而对照组的踝臂血压比值<0.90的占4%,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和低的踝臂血压比值均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标志,踝臂血压比值很容易测量,建议对存在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踝臂血压比值<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应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eesmann角膜变性3例

    Meesmann角膜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角膜上皮营养不良性疾病,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家族内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先证者,女,65岁.因双眼视力缓慢下降7~8年于2004年7月15日就诊.此期间,有反复出现的畏光、流泪症状,偶有眼痛,自用润舒眼药水后缓解.

    作者:何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醋酸可的松双氯酚酸钠抑制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疗效观察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减轻乃至消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前房反应,提高预后视力已逐渐受到重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前房反应患者应用醋酸可的松和双氯酚酸钠联用滴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痤疮病因研究进展

    痤疮是人类特有的毛囊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近几年来,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雄激素痤疮的靶单位是毛囊皮脂腺,而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雄激素作用于皮脂腺导致皮脂溢出增加是痤疮发生的基础.

    作者:陈昭;王建美;高顺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导致精神障碍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49岁.因咳嗽、气促、咳痰2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周,2004年2月3日急诊入院.查体:T 38℃,BP 120/75mmHg,P 101次/min,R 2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少许干鸣音;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神清合作,即往无精神病史、家族亦无类似病史.

    作者:李玉芳;陈道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3例报告

    1病例报告 例1,女,6h,主因口吐泡沫6h于2002年1月26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羊水Ⅲ度粪染,生后Apgar评10分.查体:口周轻度发绀,呼吸42次/min,双肺可闻少许痰鸣音,X线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予以吸氧、抗感染治疗.住院30h,患儿哭闹不安,挣扎,颜面发绀,三凹征,右颈部皮下气肿,右侧胸廓饱满,叩鼓音,呼吸音弱,X线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予以吸氧、镇静、抗感染治疗,呼吸困难、发绀逐渐减轻消失,住院4d,呼吸音清晰,皮下气肿消失,复查X线胸片气体吸收.

    作者:王长华;齐铁雄;徐伟;高月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先天性白内障1例并家系调查

    1病历报告患者(先证者),男,6岁,汉族.因发现双眼视物不清4年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否认外伤及毒物接触史.右眼视力指数/80cm,左眼视力0.1,散瞳后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2.双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虹膜纹理清,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居中,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刘建波;于翠杰;张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百草枯中毒致死因素分析

    百草枯商品名为克芜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病死率高达80%.我院采用早期大剂量激素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病死率仍为28.6%[1].现将我院近年来治疗失败,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致死因素,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同琴;牛丽丹;孙绍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眼袋整形与眶下、颧部提紧术在中面部整形中的作用

    中面部老化是一种较常见的衰老征象.它影响美观,常需手术矫正.目前临床存在多种术式.我们在以往多种术式的基础上,2001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骨膜中上面部提升与眼袋成形,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姜育智;邢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4例,予以法莫替丁20mg,2次/d、呋喃唑酮100mg,3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果胶铋150mg,3次/d,疗程1周,治疗1周后继续单独用法莫替丁20mg,2次/d,治疗3周;对照组46例,予以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2次/d,疗程1周,治疗1周后继续单独用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3周.治疗后每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药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7%、97.8%,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和87.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8.6%和87.0%,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且价格低廉.

    作者:梁汝忠;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目的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患者每日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总感染发病率为4.16%.感染发病率以外科高,内科、妇科、儿科依次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1.46%),术后切口感染(28.05%),泌尿道感染(12.80%),胃肠道感染(10.37%),其他为皮肤感染等(7.32%).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中,≥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手术持续时间较长(≥2h)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性别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无影响.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2.27%),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结论医院感染为多因素所致,主要与医院的手术操作,疾病种类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杨志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常规序列磁共振对小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诊断

    缺氧缺血脑损伤(anoxic-ischemic injury)是小儿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存活者可发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着影像医学设备的不断发展,放射学工作者动态观察和评估这类患者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已经成为可能.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根据其胎龄和生后时间不同,影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神经保护因子普遍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脑损伤,在积极临床干预的同时,影像医学可早期发现患者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临床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评估预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周文金;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温低氧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温低氧环境下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分别置于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冰柜中30min,然后,测定冷刺激和低氧同时作用下的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加低氧后正常家兔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尤其心肌缺血组家兔的心电图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寒冷刺激加低氧对正常家兔和心肌缺血家兔的心电图有明显影响.提示对心肌缺血患者,在冷环境和低氧状态下,应加强保护.

    作者:赵善民;黄俊杰;何显教;黄丽娟;晋玲;梁祚仁;黄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折及术后CPM锻炼疗效分析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交通肇事、建筑创伤逐渐增多,胫腓骨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我科2003年1月-2004年3月,对35例胫腓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型带锁髓内钉固定,术中注意操作关键,术后辅以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生;常建琪;陈新中;刘世平;白立榜;王忻;童安;王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一种心脏病,其平均患病率、住院率、病死率均高[1].心力衰竭是肺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用依那普利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茂林;王志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及并发症处理

    1996年6月-2004年3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5 160例,其中急性胆囊炎625例,现将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体会及并发症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程守服;李金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疗分析

    眼球钝挫伤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眼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是外伤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年4月-2004年2月收治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41例,现将诊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尽管近几十年对脑梗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预后仍相当差,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

    作者:张文彦;王大力;王广增;姚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的临床应用

    自美国学者Nelson 1953年发现红细胞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功能后,各国学者纷纷对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红细胞不仅可产生细胞因子,而且参与调节,是机体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细胞表面广泛表达膜免疫分子,其中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E-CR1)是红细胞完成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现就其数量、功能及基因多态性在一些疾病中的变化加以概述.

    作者:袁宝军;邹吉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心环节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肺小动脉收缩和血管重构起重要作用,因而有效阻断这二个环节是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关键.肾上腺髓质素(AdM)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则具有明显的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形成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讨AdM、VEGF、一氧化氮(NO)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青;王留新;李美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0例疗效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自1988年国内报道用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疗效满意以来,卫生部于1994年批准了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作为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药物.我院于2003年6-1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向红;高炜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