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笃;李斌;孙立娟;卢剑涛;李冬菊
由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积极治疗有益于预后,因此及时诊断十分重要,可是在急诊条件下临床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为能够早期诊断,检测急腹症患者的血清P-AMY的活性是常用的实验室方法,但是由于检测P-AMY实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尽人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近年来对尿胰蛋白酶原-2研究较多,胰蛋白酶原-2被称为急性胰腺炎标志物[1].我们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将此试纸测试结果与血、尿淀粉酶检测进行比较,发现急性胰腺炎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血、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征宇;姜建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和体征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多就诊于内科,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病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其检查方法首选CT.CT是简单、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能直接显示血肿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大小,弥补了以往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4年23例经CT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如下.
作者:侯钦玲;柳南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宫外孕96例,误诊病例22例,占22.91%,年龄22~38岁,孕1次5例,2次5例,3次8例,4次3例,5次1例.
作者:蒋凤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卒中舞蹈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绪美;殷锡香;刘镜;陈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上肢骨折手术治疗出现桡神经损伤,文献常有报道.1997-2004年我们收治5例,现结合临床及文献资料就其损伤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吴建忠;邓传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房颤患者急诊手术时,由于术前未经严格内科治疗,循环系统功能极不稳定,易因手术麻醉的干扰而诱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我科1990年1月-2002年12月对30例房颤患者实施了急诊非心脏手术,现将麻醉及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邬瑞刚;郭秀群;马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对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则是公认的启动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现就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风;张春青;张宇;石惠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共收治交通伤患者1 044例.由于交通肇事后伤者来势急、病情重,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由现场救护到医院急诊室至手术治疗,各科相关人员需要密切的协调配合,以求取得大限度的抢救效果.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与现场救护、急诊室、手术的配合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琪;郑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及诊断技术的提高,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就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癌声像图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婧芳;王京美;周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999年6月-2003年4月我们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联合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患者5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怀生;李会勇;聂兴玉;赵海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昏迷深,咳嗽反射差,易致误吸,很容易并发严重的肺部疾患,加重病情,众多学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1995-2004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有75例早期作了气管切开术,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刘慧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1998-2004年共抢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5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有18例发生了迟发性脑病.现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宁中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已研究甚多,近年来,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及共同土壤学说提出了胰岛素抵抗(insuline resistance,IR)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众多危险因素的共同基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此外,随着炎症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目前研究提示,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互为因果、互相加强,从而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为我们防治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闫冰;臧贺川;李世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1996-2003年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肥大型骨不连28例,并对肥大型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及该治疗方法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平;杜宏伟;王善超;马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氟乙酰胺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一种毒鼠药,但是在生活中常有因误服而发生急性中毒的病例,尤以小儿多见,现将我院儿科1997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3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珍;陈师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血运重建方法(血管再通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区别坏死心肌与可抢救的存活心肌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心肌存活的检测也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采用硝酸甘油静滴介入进行核素心肌显像的方法,评价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
作者:陈燕;肖古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由于贲门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贲门癌治疗多属于中晚期,治愈率很低,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1990-2003年手术治疗贲门癌543例,其中T4期贲门癌76例,联合脏器切除46例,现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作者:解记臣;王章恩;孙留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前,医学界已公认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PHC)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对体检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27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了AFP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浩;栾琳;迟小伟;黄晓辉;赵玲玲;薛玉玮;谢红;解翠荣;王爱芳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