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肢骨折手术桡神经损伤5例临床分析

吴建忠;邓传富

关键词:骨折, 上肢, 桡神经损伤
摘要:上肢骨折手术治疗出现桡神经损伤,文献常有报道.1997-2004年我们收治5例,现结合临床及文献资料就其损伤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分析讨论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糖尿病(DM)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DN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肾小球硬化,其直接原因是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积聚.近年研究表明,除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代谢异常外,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也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探讨氟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春伟;崔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临床分析

    外阴白色病变的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困难且易复发.我们应用CIF-1型超声治疗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玲;刘秀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卒中舞蹈症2例

    脑卒中舞蹈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绪美;殷锡香;刘镜;陈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4例、中药组62例、中西医结合组78例,分别进行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西药组有效率84.38%,中药组有效率82.26%,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94.87%,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其毒副作用小,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作者:王小华;张晋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老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CH)有较多的报道,但由于老年DTCH有其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应加以鉴别以提高诊断率.本文总结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36例老年DTCH,就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马忠科;郑金奎;赵德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第8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临床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预后较差.2003年1-12月我院对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小剂量多次静脉溶栓治疗并与传统的扩血管对症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岩;杨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肩锁关节脱位21例

    严重肩锁关节脱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我院2001年3月-2004年5月用AO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plate,CHP)内固定治疗严重肩锁关节脱位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伟;李根民;陈芙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颈丛阻滞麻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报告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当的麻醉方法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CEA是采用全麻麻醉还是颈丛麻醉,尚有争论.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颈丛阻滞麻醉行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寒莉;孙德海;乔天柱;翟金林;林万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75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昏迷深,咳嗽反射差,易致误吸,很容易并发严重的肺部疾患,加重病情,众多学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1995-2004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有75例早期作了气管切开术,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刘慧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伴有心律失常也极为普遍,了解高血压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对指导临床合理正确的治疗极有帮助,我们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资料作了比较性研究,对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志坚;何巧平;钱喆;黄敏;邓学东;郭建峰;顾军;方彩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80例疗效观察

    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g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高达65%以上[1],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淑艳;何素玉;王海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脓肿5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脓肿是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颅内引起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并形成脓腔和脓腔壁,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可单发或多发,发病部位与感染源有[1].CT与MRI表现有其典型特征.本文将我院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脑脓肿病例52例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作一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供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光雯;杜金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随着CT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监测的普及,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检出率逐渐增加.1999-2004年,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 496例,其中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5例(3.2%),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民;宣改丽;王翠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价值分析

    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及诊断技术的提高,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就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癌声像图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婧芳;王京美;周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尿胰蛋白酶原-2和血、尿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

    由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积极治疗有益于预后,因此及时诊断十分重要,可是在急诊条件下临床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为能够早期诊断,检测急腹症患者的血清P-AMY的活性是常用的实验室方法,但是由于检测P-AMY实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尽人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近年来对尿胰蛋白酶原-2研究较多,胰蛋白酶原-2被称为急性胰腺炎标志物[1].我们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将此试纸测试结果与血、尿淀粉酶检测进行比较,发现急性胰腺炎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血、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征宇;姜建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一天;亚叶酸钙150mg/m2,静滴,第一至五天;氟尿嘧啶5mg/m2,静滴,4~6h,第一至五天,21d为1个周期.结果入组观察70例,其中完全有效(CR)4例(5.7%),部分有效(PR)24例(34.3%),稳定(SD)34例(48.6%),进展(PD)8例(11.4%).总有效率(ORR)40.0%(28/70),初治ORR 42.9%(18/42),复治ORR 35.7%(10/2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

    作者:付占昭;张绍华;胡宗兰;顾涛;张志;杨雁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测量孕囊判断孕龄.观察不同孕龄流产效果,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阴道超声测量孕囊计算孕龄,将药物流产者分为早早孕组[孕龄30~(d)]及早孕组[孕龄41~49(d)],药物流产2周后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宫腔内情况,监测宫腔内残留物及子宫肌壁血流情况.结果早早孕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早孕组,不完全流产者宫腔残留物内显示血流信号及近宫腔处局部肌壁呈血流丰富区,并测到类滋养层血流频谱.结论行药物流产选择孕龄≤40的早早孕者可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药物流产后的不全流产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文秋平;蔡玉萍;张红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和体征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多就诊于内科,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病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其检查方法首选CT.CT是简单、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能直接显示血肿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大小,弥补了以往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收集我院2000-2004年23例经CT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如下.

    作者:侯钦玲;柳南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诊断心肌存活的价值

    随着血运重建方法(血管再通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区别坏死心肌与可抢救的存活心肌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心肌存活的检测也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采用硝酸甘油静滴介入进行核素心肌显像的方法,评价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

    作者:陈燕;肖古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