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杨波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及关节内骨折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48例(56侧)均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斜T形纯钛金属板钉(包括LCP)内固定,其中4侧加用了1~2枚克氏针内固定,8侧植入人工骨,10侧注射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第一天即进行指间关节活动,第二天开始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6例(53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X线复查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参照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价标准综合评价:优33侧,良17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达94.3%.结论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斜T形纯钛板钉(包括LCP)内固定,骨折端注入磷酸三钙骨水泥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及关节内骨折一种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刚;章晓路;蒙剑德;张耀光;周敏;刘一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当的麻醉方法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CEA是采用全麻麻醉还是颈丛麻醉,尚有争论.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颈丛阻滞麻醉行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寒莉;孙德海;乔天柱;翟金林;林万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宫外孕96例,误诊病例22例,占22.91%,年龄22~38岁,孕1次5例,2次5例,3次8例,4次3例,5次1例.
作者:蒋凤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对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则是公认的启动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现就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风;张春青;张宇;石惠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血运重建方法(血管再通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区别坏死心肌与可抢救的存活心肌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心肌存活的检测也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2002年6月-2004年4月采用硝酸甘油静滴介入进行核素心肌显像的方法,评价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
作者:陈燕;肖古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糖尿病(DM)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DN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肾小球硬化,其直接原因是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积聚.近年研究表明,除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代谢异常外,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也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探讨氟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春伟;崔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昏迷深,咳嗽反射差,易致误吸,很容易并发严重的肺部疾患,加重病情,众多学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1995-2004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有75例早期作了气管切开术,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刘慧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临床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预后较差.2003年1-12月我院对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小剂量多次静脉溶栓治疗并与传统的扩血管对症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岩;杨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的增高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65例老年性脑梗死血清Lp(a)含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p(a)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文贞;郑俊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75岁,离休干部.3年前头部碰伤后,在头顶部发现一绿豆大小肿物,并有黄色液体渗出,以后结痂,自感瘙痒,未予处理.病后10个月自行去掉头顶部结痂,创口感染,有玉米粒大小脓疮,在诊所敷依克度软膏,后脓液排出,形成破溃.在当地某医院外科门诊做清创处理,创口多次复发不愈合.又在该院中医科敷中药粉,换药多次效果不显著.由于破溃疮面长期不愈合,准备在诊所再次手术清创处理.术前去医院在头顶疮面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头顶(正中部)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2003年5月16日住院手术治疗.
作者:闫进德;赵彬;李茹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1996-2003年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肥大型骨不连28例,并对肥大型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及该治疗方法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平;杜宏伟;王善超;马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CT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监测的普及,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检出率逐渐增加.1999-2004年,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 496例,其中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5例(3.2%),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民;宣改丽;王翠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4例、中药组62例、中西医结合组78例,分别进行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西药组有效率84.38%,中药组有效率82.26%,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94.87%,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其毒副作用小,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作者:王小华;张晋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1998-2004年共抢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5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有18例发生了迟发性脑病.现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生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宁中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由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积极治疗有益于预后,因此及时诊断十分重要,可是在急诊条件下临床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为能够早期诊断,检测急腹症患者的血清P-AMY的活性是常用的实验室方法,但是由于检测P-AMY实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尽人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近年来对尿胰蛋白酶原-2研究较多,胰蛋白酶原-2被称为急性胰腺炎标志物[1].我们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将此试纸测试结果与血、尿淀粉酶检测进行比较,发现急性胰腺炎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血、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征宇;姜建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可引起急慢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为严重.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占25%左右,在慢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0%~90%[1],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
作者:梁根秀;左定祥;丁晓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房颤患者急诊手术时,由于术前未经严格内科治疗,循环系统功能极不稳定,易因手术麻醉的干扰而诱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我科1990年1月-2002年12月对30例房颤患者实施了急诊非心脏手术,现将麻醉及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邬瑞刚;郭秀群;马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