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刘跃华;柯新如;朱新光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术, 并发症
摘要: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术后卧床时间短等优点,但使用不当,仍有较多并发症.2001年10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5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现就该术式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单侧肢体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折70例

    1996年7月-2003年8月,我们对70例胫腓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及单侧肢体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维国;颜井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我院2000年6月-2003年3月共收治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其中有21例HIE晚期新生儿以不同程度病理性黄疸为主症就诊,病因中均有围生期慢性缺氧史,后以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HIE,占总发病率60%,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肾脏损害30例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原因,也是一种结局,但无论原因如何,高血压是加重肾脏疾病发展和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已有证据表明,有效控制血压可延缓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程.研究表明,ACEI(如贝那普利等)能减少多种类型的肾脏病变;血管素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等),在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和减少蛋白尿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我们采用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伴肾脏损害,观察此方法的降压效果和对肾脏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电;何维熊;雷继敏;黄跃海;杨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图文工作站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我院2000年6月-2003年10月应用BCS 2000图文工作站对1 308例电子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处理、贮存及报告,现总结如下.

    作者:山惠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学分析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存在着共同的传播途径,由于临床上存在着消毒不严,相关性防治措施不利等原因,使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逐渐增多,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已愈来愈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们对40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和47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分别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5种标记物的检查,并对其相关性加以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徐慧;黄凯达;杨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颞下锁孔入路至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为经该区的显微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638±0.289)cm,到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249±0.268)cm.颞下锁孔入路进入鞍上区常用的侧方间隙主要有四个,通过不同间隙可以到达不同的鞍上结构.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通过外侧各间隙到达鞍上区,无需过度牵拉脑组织.

    作者:肖海龙;张慧英;朱军;付爱军;刘刚;刘清军;孙泽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皮下与硬膜外给予负荷量芬太尼用于术后皮下自控镇痛

    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1].自控镇痛(PCA)的临床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在负荷量给予方法上不尽相同.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经皮下和硬膜外二种途径给予负荷量芬太尼(1μg/kg)后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建立和筛选合理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点红;李宪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

    我院1999年6月-2003年2月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本组指股骨颈基底、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25例,随访6~18个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法军;商登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左肾错构瘤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52岁,主因右上腹胀痛ld于2003年1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后1h突发左腰腹部绞痛,左上腹胀,伴恶心、欲吐,无放射性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

    作者:李明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非典时期艾滋病1例

    1病历报告1.1一般资料患者,女,48岁,已婚,农民,祖籍辽宁省凌源县,22岁婚后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因咳嗽、咳痰1个月,喘息20d,发热4d,于2003年6月14日入院.

    作者:刘东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桃花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直肠慢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主要特征,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发展甚至遍及全结肠,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且急性暴发型病死率高,慢性持续型易癌变.

    作者:吕永姮;吕立勋;喇万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加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8例

    我院1998年8月-2003年8月,对28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实施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同时给予激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占家;赫永军;侯献明;赵培相;王选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与维生素E辅治小儿癫癎20例

    小儿癫癎在儿科临床较常见,患病率约为3‰~5‰,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况且,长期服用抗癫癎药物有不少患儿出现各种药物副作用,从而影响治疗结果.1996-2003年我们应用尼莫地平和维生素E辅助抗癫癎药物治疗小儿癫癎20例,在癫癎控制与减少药物副作用方面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T细胞亚群,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5例NS活动期和20例缓解期患儿的血清和尿液检测sIL-2R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NS活动期组血清和尿液sIL-2R浓度分别高于缓解期组(P<0.01)和对照组(P<0 01);②NS活动期组CD3+、CD4+、CD4+/CD8+比值、NK[CD(16+56)]+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血和尿中sIL-2R浓度的变化可作为肾痛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作者:钟志敏;翁志媛;王丽娜;郝志宏;于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

    分娩易受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焦虑、恐惧等均可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又与新生儿窒息、感染、剖宫产率上升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病有关.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开展了全程陪伴分娩,使产妇在分娩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大限度的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围生期母婴患病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卞合香;刘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咽源性坏死性纵隔炎12例

    坏死性纵隔炎来势凶险,病死率高达30%~40%[1].我院1986年6月-2001年4月收治咽源性坏死性纵隔炎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靳维娜;侯化森;辛(日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超诊断宫内双节育器妊娠1例

    1病历报告患者,30岁.停经51d,于2003年8月8日就诊.患者5年前顺产1子,4年前人工流产后放置节育器,2002年因早孕在某乡医院行人工流产,术前未行B超、X线摄片检查,术中未发现宫内节育器,术毕放置节育器.

    作者:范亦新;张宁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脏事件、出血风险和预后影响.方法高危或极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予内科强化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调脂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7d,其中56例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连用1~3个月.主要观察终点:随访治疗30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需行血运重建术.住院至少7d,随访至治疗后30d.结果加服氯吡格雷使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减少,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者减少,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明显下降.结论加服氯吡格雷片可明显改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安全、方便.

    作者:袁长玲;杜寿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调节血脂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对调脂药的临床研究较多[1],主要有吉非贝齐、伊他伐他汀和罗伐他汀等3种,现将这3种调脂药的临床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金仲品;王风秀;陈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探讨(附60例报告)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是人体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是仅次于桡骨远端的第二常见骨折[1],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2],为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多采用手术治疗,良好的手术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亦军;万连平;黄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