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桥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石玉生;王铨

关键词:桥本病, 临床误诊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 分析报告, 特异性, 治疗, 规范
摘要:桥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且常并发有其他甲状腺疾病,临床误诊率高,治疗不规范,现结合我院1989-2001年间收治桥本病33例,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35周部分性葡萄胎双胎剖宫产存活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9岁,孕2产0.主因孕8个月、双胎、B超提示宫腔占位蜂窝状变,于2001年8月6日入院.患者继发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在我院生殖中心治疗.患者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4日,月经第三天开始HMG缓增后再减量法促排卵治疗.

    作者:张龙月;李桂岚;寇世和;樊桂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附68例报告)

    本文旨在观察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1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和年龄,68例中9例行内收肌切断术,62例下肢牵引4~18d,待股骨头至正常髋臼水平,手法闭合复位,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

    作者:王光忠;李学福;刘焕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的临床意义(附223例分析)

    经阴道超声(TVS)妇科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盆腔深部的生殖器官的解剖细微结构及病理声像特征,使过去妇产科医生通过触诊获得的一些信息变为更加清晰的可视声像图,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许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股骨折术后髓内针弯曲或折断原因分析及预防

    本文旨在探讨股骨折术后髓内针弯曲或折断的原因,对髓内针弯曲或折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措施.

    作者:韩守江;张立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轻度烧伤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

    烧伤患者特别是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常有溶血现象发生,有研究表明烧伤患者红细胞(RBC)的寿命缩短[1],说明热作用于肌体后损伤了RBC.对于烧伤后RBC的受损,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其所采用的多为重度烧伤动物模型[2-8].我们用较低温度热源进行较长时间作用,复制成轻度烧伤动物模型,进而对烧伤后RBC的渗透脆性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

    作者:柴连飞;王林洪;宋立川;张硕森;崔和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头颈部神经鞘瘤28例临床分析

    1989年6月-2001年6月我院收治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28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增礼;钱海兵;荀绍山;王晓光;董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颌窦真菌病12例报告

    鼻窦真菌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4].我科1994-2000年共收治鼻窦真菌病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国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颈椎骨质增生1例误诊分析

    颈椎骨质增生是椎间盘变性后产生的代偿性病变,病变发生在下颈椎较为见,发生在上颈椎较少见,易造成误诊.我院2002年4月11日收治1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润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内镜综合治疗胃石症16例报告

    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12月采用经内镜碎石后,综合治疗胃石症1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华;唐秀红;朱鲁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晚期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静脉溶栓疗法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急性心肌梗死早期(<6h)积极予以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高,能保护心脏功能,抑制心肌重塑,可明显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但在溶栓后,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溶栓后判断冠脉再通的指征,甚至有时会出现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故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作者:牛仓林;钟纯正;吴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系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既可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和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约占50%~70%.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UAP溶栓结果并不优于单纯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的疗效[1].我院选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发病急骤的UAP,取得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健妹;刘京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可复斜疝并发误诊斜疝嵌顿1例

    1 病历报告患儿,男,3岁,因患儿左腹股沟包块不能回纳并恶心、呕吐伴腹痛、发热2d,于2001年10月13日入院.1年前曾有左侧可复性腹股沟斜疝史.查体:T 38.4℃,神志清,精神尚可,查体不合作.腹稍胀,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肌紧张与反跳痛不明显.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可触及一包块,约5cm×4cm×4cm,局部微红、肿胀、质硬,挤压无明显缩小,有触痛.实验室检查:WBC 14.6×109/L.入院诊断:①左斜疝嵌顿;②肠坏死?急诊拟行左斜疝嵌顿松解术.做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见内外环直径均约2.5cm,疝囊经腹股沟管突出,疝囊内无内容物,大量灰白稀薄、无臭脓液由腹腔流出,无血性液,疝囊周围组织水肿.遂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表面化脓,腹腔内脓液约150ml,无肠管嵌顿征象,探查阑尾及各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行疝囊高位结扎,冲洗腹腔,阴囊底橡皮条引流.术后诊断:①急性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②急性腹膜炎;③阴囊脓肿;④左腹股沟斜疝.术后脓液培养报告链球菌生长.经抗感染治疗,术后3d体温下降,但斜疝复发,住院10d出院.嘱术后3~6个月择期行左斜疝手术.

    作者:范泽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硝唑临床应用

    甲硝唑又称甲硝基羟乙唑、灭滴灵、灭滴唑,主要用途除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外,还广泛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口服吸收迅速.口服250mg或500mg 1~2h后,血清药物浓度达高峰,80%被吸收,本药在体内分布广泛,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均匀,有效血浓度可维持12h.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及预防.

    作者:铁维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监测下行输卵管通液50例分析

    自2000年3月-2001年4月,我们为50例不孕症患者行彩色超声监测下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序贯输卵管通液检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文玲;侯灵彤;张瑞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毒症并发肾盂癌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0岁.因乏力,面黄2年,伴食欲不振半年于2000年3月16日入院.10年前曾患急性肾炎,已治愈.查体:BP 105/52mmHg贫血貌,眼睑无水肿,心肺腹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B超示:双肾缩小,左肾6.9cm×2.9cm,右肾6.7cm×3.1cm.尿蛋白(),颗粒管型0~1/HP.Cr 820μmol/L,BUN 25mmol/L.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2次,并辅以纠正贫血等治疗,患者一般状况逐渐好转.近3个月前,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呈间歇性全程血尿,并伴左侧腰部钝痛.给予止血药物治疗,效果差.行双肾CT及MR示:左肾盂占位,转泌尿外科行左肾根治术.

    作者:王翠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素穴位注射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22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7年3月-1999年5月对22例肺心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行肺俞穴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夏淑芹;刘运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产妇分泌红色乳汁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女,26岁,初产妇,纱工.孕1产0,39周枕左前位分娩于1999年6月19日入院.入院后经剖宫产一健康女婴.患者平时月经规则,经型(4~5)/(28)d.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4个月余自觉胎动,活动至入院.孕中、晚期无头晕、头痛、眼花及双下肢水肿.孕期食欲好,睡眠佳,大、小便均正常.既往健康,孕期未服任何药物.从孕7个月始,双侧乳房常分泌少量红色乳汁.

    作者:郭鑫;肖洪万;马火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发IgA肾病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6岁.因蛋白尿4年,双下肢水肿伴乏力15d,于2000年11年1日收住我院肾内科.

    作者:杨林;刘跃勤;王彦;李绍梅;李慧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梅毒性心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研究

    目的总结梅毒性心血管疾病超声声像新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以提高此病的诊断率.方法使用ATL超9型、东芝6000型、东芝7000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临床Ⅱ期梅毒者中检测发现的心血管损害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梅毒并发有心脏损害共36例,平均年龄为42岁,女性多于男性,其心脏病变超声显像与既往文献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主动脉损害多见,但主动脉瘤较少见,心肌损害较以往增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对梅毒性心血管损害的诊断有特异性、准确性高,对指导临床治疗也有意义.

    作者:钟伟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机械吻合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我院1996年5月-2002年2月应用国产GF-1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对89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赵辉;施巩宁;柴大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