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比较研究

白莉;刘继开;李薇薇;付萍;李宁;刘秀梅;郭云昌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监测, 食品安全, 比较研究, 中国, 美国
摘要:通过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其进行早期识别、监控及预警,确定特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法律基础和框架结构.通过对两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框架结构的详细介绍和比较,分析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为推进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首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食物胆固醇检验方法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评估的影响

    目的 研究食物胆固醇检测技术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评估结果的影响,为科学评估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分光光度法对肉类、奶类、蛋类食物分别进行检测,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HNS)北京市的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评估检测方法的改变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结果 两种食物胆固醇检验方法在肉类和奶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在蛋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中位数为239 mg/d,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中位数为205 mg/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检验方法的变化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李丽萍;王竹;赵榕;吴国华;金庆中;赵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北京地区18~59岁人群膳食质量

    目的 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DBI)评价北京成年常住人口的膳食质量.方法 选用2010-201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 463名18 ~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评分方法评价北京市居民膳食质量.结果 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DBI负端分(DBI-LBS)与膳食质量距(DBI-DQD)依次递增.男性的DBI-LBS、正端分(DBI-HBS)、DBI-DQD均高于女性,摄入不足的主要是蔬菜水果、奶类及豆类食物,其中以奶类及豆类食物摄入不足的情况为严重.食用油、盐和酒、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均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人群摄入过量,其中主要是食用油、盐和酒的过量摄入比例较高.结论 北京地区成年人膳食结构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同时存在.

    作者:赵耀;金庆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比较研究

    通过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其进行早期识别、监控及预警,确定特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中美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法律基础和框架结构.通过对两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框架结构的详细介绍和比较,分析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为推进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作者:白莉;刘继开;李薇薇;付萍;李宁;刘秀梅;郭云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6年夏季北京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

    目的 分析2016年夏季北京市游泳池水卫生状况,为改善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6-8月对北京市16个区三类132户游泳池进行水质检测,检测指标为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6项.结果 2016年6-8月共检测游泳池391户(次),合格率39.6%,不同类型泳池合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水质主要指标7 068件(项)次,总合格率86.6%,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尿素和游离性余氯,合格率分别为65.6%和68.5%,不同类型泳池间尿素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67,P=0.000),游离性余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7,P=0.003).结论 2016年夏季北京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较2015年同期有所改善.夏季高峰时段应及时补充新水,并规范水质净化消毒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素养;有针对性的加强监测、评估以及卫生监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游泳池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曹文婧;陈实;邵开建;赵锐;张屹;沈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北京市某社区孕早期妇女时间洞察力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孕早期妇女时问洞察力现况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健康相关行为.方法 采用问卷开展定量调查,对2015年7-12月在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504名孕早期妇女时间洞察力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4名孕妇以宿命主义的时间观念为主导的占9.52%,以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念为主导的占6.15%,以未来时间观念为主导的占83.53%.宿命主义、享乐主义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分别为(2.63±0.51)、(2.78±0.44)和(3.50±0.37).文化程度与宿命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得分呈负相关,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呈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宿命主义现在时间洞察力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调查对象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念高于一般人群,享乐主义现在时间观念低于一般人群,有适度的未来时间观念.时间洞察力与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关.

    作者:孙翠娟;钮文异;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1-2015年南昌市≥50岁人群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5年间南昌市≥50岁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导出历史卡片,用SPSS软件分析2011-2015年报告现住址为本市的≥50岁人群HIV/AIDS病例资料.结果 2011-2015年报告现住址为本市≥50岁HIV/AIDS病例63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比例从2011年的32.85%(91/277)上升到2015年的33.88% (164/484),病例平均年龄为(65.86±10.05)岁,男女比例为4.05∶1,小学及以文盲者占51.73%,离退休人员32.55%,农民和民工31.45%,异性性传播占98.27%,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占71.86%.结论 南昌市≥50岁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仍严峻.经异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该人群的艾防知识普及,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地高危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作者:刘云;付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05-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梅毒发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门头沟区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9.29/10万上升到2015年的32.9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12/10万,年均递增15.57%;以隐性梅毒病例多(70.43%),其次为一期梅毒(17.26%);男女比为1∶1;年龄以20 ~ 49岁为主,占55.12%,≥60岁人群占30.61%;职业以家务待业为主,占32.81%;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峪办事处、龙泉镇、永定镇等流动人口密集城区.结论 门头沟区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1年以后,上升明显(P<0.01).因此,在艾滋病宣传教育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实施干预,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梅毒诊断、转诊、治疗,遏制梅毒传播.

    作者:闫玉香;李菊新;曹殿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时间序列分析法在北京市食物中毒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北京市食物中毒预测中的应用,为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采用ARIMA模型进行拟合,用2016年的事件数据验证模型拟合效果,并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结果 ARIMA(1,0,0)×(1,1,0)4较好的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6.00%,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为264人.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在食物中毒发病人数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晨;牛彦麟;吴阳博;王超;王同瑜;马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07-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托幼机构消毒现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儿童健康、防控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9年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辖区托幼机构的儿童活动室与睡室空气质量、物体表面、老师和保育员手和餐具等4个方面的卫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连续9年的消毒质量监测,共采样7 342件,合格6921件,平均合格率为94.27%,除2007年,消毒平均合格率均在90.00%以上,合格率大致旱逐年上升趋势.托幼机构餐具合格率高(98.51%),物体表面、老师和保育员手及室内空气消毒质量的平均合格率依次为96.72%、93.66%和88.24%.结论 东城区托幼机构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管理与监督,从而减少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黄辞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柱前衍生-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顶空条件及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进行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学试验,并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环己醇亚硝酸酯的出峰时间为2.934 min,低检出浓度0.040 mg/kg,在0.50 ~ 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以下,回收率范围96.4%~106.0%之间;与国标法(分光光度法)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05).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完全可以满足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作者:王会波;刘盛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1-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视力不良现况及发展趋势,为科学防治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对延庆区2011-2016年中小学生视力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性别比较视力不良率的差异.结果 延庆区小学生及男、女生视力不良率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小学生(P均<0.0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高于男生(P均<0.05).结论 延庆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于较高水平,且中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度的延续而增长,建议持续做好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对中学生加强视力保护综合干预.

    作者:王绍华;张镇权;万帝;孟庆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生命早期健康和社会变迁看儿童营养

    为了解生命早期健康及社会经济变化,全方位促进儿童健康.从生命早期营养状况是影响一生的关键窗口期入手,分别从生命早期及社会变迁角度看儿童营养健康.认为促使儿童营养健康相关政策法规及教育须关口前移,从母亲入手,关注孕期合适体重,孕期合理增重,降低剖宫产,选择6月内纯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顺应喂养,培养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促使其在幼儿期形成较好的膳食模式.从“生存营养学”和“健康营养学”全面看待儿童健康,如促进膳食多样性,既可以评估及预防5岁以下儿童及贫困家庭的营养不良,且能预防儿童超重及肥胖;再则,转换侧重点,把对能量及营养素的单纯关注,转换为全面考量膳食特别是膳食模式对健康的整体影响.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北京市售食用植物油植物甾醇构成及含量分析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北京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4种植物甾醇,研究植物甾醇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构成及含量.方法 选择市售56份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和7份调和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菜油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结果 六类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中,玉米油和菜籽油甾醇总量高,平均为8 916.6和8 811.1 μg/g.六类植物油均含有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且均不能全部检出所有4种甾醇.结论 不同类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和百分比例各不相同,同类植物油植物甾醇比例基本一致.

    作者:屠瑞莹;吴国华;罗仁才;赵榕;李兵;范赛;刘伟;赵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北京市房山区孕妇饮食卫生行为及单增李斯特菌病高危食品食用情况

    目的 了解孕妇饮食卫生行为及单增李斯特菌病高危食品食用情况.方法 对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2家医院就诊的1 445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 371人,孕早、中、晚期分别为491、437和443人.74.7%的调查对象在冰箱存放食品时能做到生熟分开,清洗冰箱的频率以每年1~2次为多,占45.6%.使用砧板切过生肉后,仅40.5%的调查对象会换用专门砧板切直接入口食品(熟食).有47.9%的孕妇在过去4周曾经吃剩饭、菜,但绝大多数人会加热后再吃(89.8%).在外吃早、中、晚餐的构成比分别为69.2%、66.4%和45.5%.在外吃早、午、晚餐多的场所分别是快餐店和饭店.单增李斯特菌病高危食品中,食用率高的是生食水果(97.8%),低是生食海产品(10.3%).结论 应针对性地加强孕妇预防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卫生宣教,降低该人群感染风险.

    作者:赵霞;刘玉茹;黄少平;张萌萌;周彦明;张冬然;李爱军;马晓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北京市3566名中小学生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北京市3个城区、4个郊区每区选取小学、初中各4所学校共3 5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化指标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7.3%,男性(11.0%)高于女性(3.4%),随着年级的增高检出率逐渐增加.高年级(五年级OR=4.29,P<0.0I;初一年级OR=16.07,P<0.01)、男性(OR =3.13,P<0.01)、高LDL-C(OR=1.07,P<0.05)、低HDL-C(OR=1.72,P<0.01)、超重/肥胖(OR =3.73,P<0.01)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高尿酸血症,对中小学生应加强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结构,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尿酸水平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缓高尿酸血症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郭丹丹;喻颖杰;余晓辉;李红;赵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及家长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西城区5所小学(3所干预学校、2所对照学校)的771名学生、1345名家长,通过一年半的营养健康教育宣教,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在营养知识和早餐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 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校学生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P<0.05),但家长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比较无明显提高(P>0.05);早餐行为方面,干预校学生每天吃早餐行为、早餐四类食物的摄入及早餐质量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P<0.05);家长每天吃早餐行为及早餐蔬菜水果的摄入高于干预前(P<0.05),但早餐中的其他食物及营养质量与干预前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早餐相关行为,而“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对于家长的宣教效果有限.

    作者:赵芳;刘嘉;张楠;杨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CB-MNT)方法学探讨和比较

    目的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微核(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微核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微核;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淋巴细胞微核自发率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 ±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 ±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核淋巴细胞核完整膨大,胞质清晰,微核易识别.结论 胞质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胞质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微核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作者:毕洁;王如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首都公共卫生杂志

首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