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聊城市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监测与评价

杜桂英;窦玉梅;郑敏;陈玉祥

关键词:聊城市, 医用诊断X射线机, 质控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质量,提高其诊断质量和放射防护水平.方法利用质控监测仪器进行测量,对61台X射线机的质控监测.结果普通透视机和摄片机综合合格率分别为61.11%和30.56%.结论加强质控监测,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做法

    目的加强对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方法依据卫生部第52号令.结果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档案,培训和发证以及放射病诊断.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祖云;房晓光;李琼;胡红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12年细胞遗传学效应观察

    目的对内江市辖区内医疗、工业、环保、科研教学等行业开展细胞遗传学效应观察.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法.结果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和放射工龄、工种、性别有一定相关性,但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上述结果可能与内江市近年来放射卫生防护综合管理开展等较好有关.

    作者:姚仕平;林朝杰;何振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起工业探伤人员意外照射调查

    1999年12月,潍坊市某压力容器厂工业探伤室两名操作人员巴某、王某在机房内工作时,探伤机自动曝光,意外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现报告如下.1原因及经过1999年12月29日上午10时,某压力容器厂两名探伤工在机房内贴片时,探伤机在暂停一段时间后自动曝光.贴片完成后,发现机器运行条件为200 kV,10 mA,曝光计时2 min.两名探伤工均佩戴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5天后将剂量计送市卫生防疫站测得巴某的剂量当量为16.36 mSv,王某为2.11mSv.探伤机型号:XX-2515型定向探伤机.

    作者:沈金霞;王勇;麻秀梅;葛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用非介入法检测诊断X射线机的管电压和曝光时间

    目的检测诊断X射线机的管电压和曝光时间.方法采用CsI/光电二极管和单片机技术.结果研制了一种非介入式kVp计.结论利用此kVp计可一次暴光立刻得到管电压和曝光时间等信息.

    作者:薛永库;杨国山;周红梅;蔡反攻;谢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陂区医用诊断X射线照射水平调查

    随着X射线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照射频率也日益增多,为促进X射线诊断技术的正确合理应用,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对全区29家从事X射线诊断应用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礼毅;许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模拟人体反散射材料试验研究

    目的确定在医用诊断X射线剂量学中常用模体的反散射特性与人体反散射特性的近似程度.方法在相同投照条件下,对8种常用模拟散射体和真人的反散射因子进行测定以及比较分析.结果在低能区,2 cm厚有机玻璃板的反散射特性,以及在高能区水模体的反散射特性更接近人体.在常规胸腹部检查时,反散射线的剂量约为主射线剂量的40%.结论用于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模体只是一种约定的模体,其目的是便于国际上的协调一致和监测数据的比较,并非反映患者实受剂量.

    作者:朱志贤;唐文祥;韩发明;何韦川;郑钧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宁德地区医用X射线机分布和防护状况

    目的了解宁德地区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医用X射线机分布和防护状况的差别.方法调查全区各医疗机构X射线机及防护情况.结果宁德地区上述两类地区X射线机人均拥有率相近,规格与出厂日期差别明显,山区县机房面积、防护合格率低于沿海县.结论城乡间差别明显,农村尤其畲族地区设备与卫技人员严重缺乏.

    作者:林庆和;郑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石材及其他建材的放射性核素分析与评价

    目的评价建筑材料用于居室装饰给居民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方法测定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按<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镭-226的范围为(9.8~341.6)Bq/kg,钍-232为(7.8~163.3)Bq/kg,钾-40为(90.8~1 065.8)Bq/kg.结论花岗岩超标率21%,釉面瓷砖超标率达100%,大理石和地板砖未发现超标的.

    作者:武丽;王建华;秦文华;乔红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武汉市加强建材放射卫生管理的基本做法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自1986年颁布以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控制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可有效地避免因建材而导致的室内γ辐射增高和氡污染.为了控制建材的放射性比活度水平,武汉市自实施<标准>以来,加强了建筑材料放射卫生管理工作,其做法如下.

    作者:胡秀兰;胡为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各项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响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的标准方法.结果各项检测指标显示医用诊断X射线机存在不少问题.结论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严把检测关,提高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何玉庆;卢锡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放射作业人员由于受到职业照射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也可以引起血液系统某系或多系细胞减少[1].为了探讨HBV感染对放射作业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我们调查了366名放射作业人员.

    作者:肖经和;曹和赣;卢建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放疗引起的脑和脊髓辐射损伤临床与磁共振分析

    脑和脊髓辐射损伤是经放射治疗后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放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高肿瘤病人放疗后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近两年发现的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和脊髓神经损伤11例病人作一报道.

    作者:姜立民;任为端;荆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梅州市某厂丢失放射源事故调查报告

    2000年5月2日梅州市某厂在拆卸水泥车间3号立窑使用的密封放射源时,将铅罐内装的一枚137Cs放射源丢失,所丢失的放射源活度为5.6×10 8Bq.现将此事故发生过程及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王谦可;饶小燕;周小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吉林省参加全国过滤型鉴别式个人剂量计比对结果及分析

    目的熟悉和掌握ICRU的新实用量Hp(d)的概念与应用.方法采用卫生部工卫所研制的过滤型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做探测器.结果比对结果与约定真值的偏差在±3%以内.结论比对结果表明我省的监测系统监测技术及鉴别式个人剂量计能满足个人剂量监测的性能要求.

    作者:刘思洁;陈云;顾晓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68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监测

    为提高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保障受检者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根据卫生部令第34号令<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的要求,于2000年6月对青岛市68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

    作者:李桂荣;董淑娥;牟森;邵茂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聊城市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监测与评价

    目的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质量,提高其诊断质量和放射防护水平.方法利用质控监测仪器进行测量,对61台X射线机的质控监测.结果普通透视机和摄片机综合合格率分别为61.11%和30.56%.结论加强质控监测,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杜桂英;窦玉梅;郑敏;陈玉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济南军区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目的保证肿瘤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以人员培训和设备检定为重点,在放射物理、临床质量、人员素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实施质量保证.结果设备的剂量学性能、几何学性能指标及人员素质显著提高,设备合格率由30%提高到90%,确保了放疗工作的安全、有效实施.结论必须将质量保证理念贯穿放疗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实施法制化管理.

    作者:王欣梅;王修德;杨新芳;王树华;邢桂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放射学综合防护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介入放射诊疗用X射线机(床下型)进行投照条件及对诊视床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改造.结果改造后介入操作人员的各体位X射线剂量率减少83%~99%.结论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作者:林树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个人中子剂量计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个人中子剂量计的原理、结构及剂量测量特性.方法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对剂量计配用6LiF(Mg,Cu,P)和7LiF(Mg,Cu,P)探测器测量241Am-Be源中子和γ射线的实验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测量数据显示了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测量中子的灵敏度是测量60Co γ射线的0.72,结果有可比性.结论本剂量计满足在能量4.4 MeV以内的n或n-γ辐射场的人员监测要求.

    作者:鲁永杰;王月兴;杨翊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例放射病病例分析

    目的报道9例放射病发病情况.方法调查其职业史、病史,分析症状.结果9例病人均是因过量照射导致的职业性放射病.结论放射防护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更要重视心导管术和介入治疗中的射线防护问题,骨科医生也应列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作者:莫素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