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庆礼;王光辉;王希宁;王稳;纳林萍
本组对自制二二三粉治疗褥疮76例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6例褥疮患者,男44例,女32例,年龄3~92岁.根据<护理学基础>中的褥疮分期标准进行分类:Ⅱ期30例,Ⅲ期42例,Ⅳ期4例.二二三粉配制方法:0.2g甲硝唑片2份,0.75mg地塞米松片2片,0.3g次碳酸铋片3片,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备用.治疗方法:用3%的碘复消毒液彻底涂布褥疮创面,根据创面大小用适量的二二三粉和4万U/ml的庆大霉素液混合调成糊状涂布于褥疮创面,并用红外线烤灯,照射创面15~20min,1次/3~4h,保持创面干燥,避免继续受压.
作者:雷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本组共3例,均为男性,年龄8~12岁,外伤致开放性骨折2例.1例栓塞发生于手术切开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术后2周.患者体温急剧升高,T 38.7~39.4℃,P 100~120/min,2例咳嗽吐痰,痰带少量血迹,左肺呼吸音低,1例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胸痛,呼吸困难,脉压变小.
作者:赵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29岁.因右眼被拳头击伤后视物不清4d于1998年7月6日入院.入院时查:右眼视力0.15,眼睑青紫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透明,见散在点状着色,周边部见12条放射状瘢痕,3:00及9:00位角膜瘢痕深达角膜全层,瘢痕内可见色素颗粒沉着,其余瘢痕深约1/2角膜厚度,角膜内皮见色素kp,前房较左眼稍浅,房水Tyndall(+),未见虹膜,晶体轻度混浊,表面色素沉着,晶体悬韧带可见,未发现断裂,玻璃体内未见黑色漂浮物,眼底呈豹纹状改变,眼压指测T-1.左眼视力0.8,周边部12条角膜放射状瘢痕深约1/2角膜厚度,虹膜纹理清,余(-).患者曾于1994年8月因高度近视行双眼RK手术,术后双眼裸眼视力达0.8.
作者:刘明江;袁容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纤维胃镜是目前检查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先进手段之一.在此项检查中,作者曾遇到因胃镜检查诱发癔病的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女42岁,因腹痛,腹胀,反酸,嗳气1周,生气后加重2d,于2000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查:T 37℃,P 78/min,R 22/min,BP 14/9kPa,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律整,无杂音,腹软,剑下压痛.初步诊断:慢性胃炎.
作者:王宗芹;吴秀贞;冯海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历报告患者,34岁,孕2产1,停经38+3周.停经40d时出现早孕反应,持续7个月.停经4个月余自觉胎动,胎动良好,孕8个月时曾在本乡镇医院行产前检查,诊为臀位.入院查体:T 36.5℃,P 80/min,BP 14/10kPa.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产科检查:腹围80cm,宫高25cm,胎位LSA,胎心134/min,无宫缩,宫口未开,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7.0cm,不规整,胎心好,无羊水液暗区,肢体显示不清,于宫体前下方见一大小约8.9cm×6.5cm实性回声光团,提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子宫肌瘤(不排除畸胎瘤).初步诊断:孕38+3周,妊娠待产,孕2产1,LSA;妊娠并发子宫肌瘤.因怀疑胎儿畸形,故行催产素引产:0.5%催产素静滴,1000ml/d,连续2d,无阵发宫缩,第3d 1%催产素静滴15min后胎心突然消失,抢救无效,诊断胎儿死亡.
作者:刘敏;张西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眼病.我院1998年10月-2001年3月对61例(120只眼)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靛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并对资料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20只眼(61例),男48眼,女72眼,年龄27~75岁,平均51岁.双眼59例,单眼2例.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血管造影证实为非增殖性糖尿病.1.2方法采用德国Heideberg Engineering(HRA)图像仪,有药物过敏史者做皮肤划痕试验,排除肾病、哮喘、高血压、心脏病者,20%荧光素钠3 ml(广西梧州制药厂),吲哚青绿25mg(辽阳第三制药厂)混合,在5s内肘前静脉推入,早期连续拍摄,1min后间断拍摄,长可至15min.ICGA和FFA同时在显示器上成像.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小腿及踝足部外伤,造成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局部无可供旋转的皮瓣或无可供吻合的动脉时修复更为困难.1998年1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T型Bastiani外固定架配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皮肤缺损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殿;刘秉锐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正确掌握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处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1986年1月-1998年5月收治31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随访20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宏;胡永成;董纪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先心病小儿手术前肌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镇静的安全性及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方法选ASA Ⅰ-Ⅲ级的先心病手术患儿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氯胺酮5mg/kg和咪唑安定0.2mg/kg混合液,对照组肌注吗啡0.2mg/kg和东莨菪碱0.01mg/kg.结果观察组100%的小儿易于与父母分离,达A、B两级镇静者,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和诱导时,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对照组3例诱导前哭闹,分泌物增多.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麻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肌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好,安全可靠,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茂林;张点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为比较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与传统疗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差异和提高对ITP的护理质量.我们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1994年3月-1999年3月我院的42例小儿ITP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轮流编入IVIG观察组(Ⅰ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Ⅱ组)和VC对照组(Ⅲ组).每组14例,全部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3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显著件差异.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也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朱彩霞;潘嘉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由于人体多种肿瘤中的第10q23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H)发生率较高,并且与肿瘤进展有关,所以Li等人设想10q23染色体可能编码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这一设想于1997年得以证实.自从该基因被发现至今,人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其与肿瘤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就PTEN的肿瘤学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索洁;刘艳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旨在探讨分型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对胃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我们用血清学ELISA方法测定Ⅰ型Hp抗体.因各种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160例患者中,Ⅰ型Hp抗体阳性共61例,阳性率38.1%.病例中胃癌20例,Ⅰ型Hp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55.0%;胃十二指肠溃疡32例,Ⅰ型Hp抗体阳性20例,阳性率42.2%;有消化道不良症状但胃镜或X线钡透无阳性征象者63例,Ⅰ型Hp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17.4%.以上病例中,其中早期胃癌术后、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的患者或长期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如果Ⅰ型Hp抗体阳性,结合临床有消化道症状,4个月未经抗Hp治疗,给予正规三联抗Hp治疗一周.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了解3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殊临床表现,本文总结了1998年11月-2000年5月66例3岁以下(包括3岁)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6例中,男42例(63.6%),女24例(36.4%).<1岁13例(19.7%),1~2岁24例(36.4%),2~3岁29例(43.9%).
作者:敬琴珍;张鹏;孙梅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医疗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疾苦和生命安危.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为确保医疗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严明,管理到位,责任到人.1健全考核制度,坚持质量考核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1.1制定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和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成立院科两级考评组织.院级质量考评组每月对科室进行质量考评,并认真记录,做到周讲评、月评比,质控考核落实到科室,业绩与结果直接到人.
作者:张艳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替硝唑环丙沙星液是我院研制的复合制剂,每100ml替硝唑环丙沙星液中含替硝唑0.4 g,环丙沙星0.2g. 2000年1月-2001年2月我院应用替硝唑环丙沙星液治疗急性盆腔炎76例,疗效显著,治愈率93.42%.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已确诊为急性盆腔炎患者142例,年龄17~38岁,均无内科并发症及药物过敏史,142例均有下腹疼痛,宫颈举痛,附件压痛,体温>38℃,血WBC总数>11×109/L,或自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或由双合诊或B超检查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均取宫颈分泌物或后穹隆穿刺物作细菌培养.随机将上述14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与体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吴静;杨英刚;谢雅南;郭建军;刘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护理的效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返家疗养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生活、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病情并掌握简单有效的临时急救知识、指导家属用药等家庭护理措施.其结果发现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能情绪稳定、平静、乐观、理智地对待疾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缓解后返家疗养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护理,对保存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效果.
作者:周湘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35岁.因恶心、失眠,1个月,伴肢体震颤,发作性手脚扭转痉挛、精神异常,夜间哭闹6d.于200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因患股骨头坏死,口服某私人诊所中药偏方(内含朱砂)进行治疗,15mg/d,连服40d.入院时查体:T36.6℃,R 24/min,P 90/min,BP 16/9.5KPa,神清,烦躁,左脚弯曲,问答切题.口腔粘膜充血(+),齿龈无汞线,颈软,无抵抗.神经系统检查:双侧腱反射活跃,左上肢双下肢深浅感觉障碍,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无脑外伤史,即往无癫痫发作史,查尿十项及血Na、K、Cl、CO2CP、BUN均政正常,空白尿汞,0.178mg/L.出院前查两次尿汞分别为0.027mg/L,0.02mg/L.
作者:王丽芳;李晓军;刘永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作者对33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健康教育作者针对患者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及治疗的不同阶段,主动向其介绍治疗的各种相关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教育的同时,对家属的工作也不容忽视,家庭支持可以增强癌症患者的抗病能力.
作者:赵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1995年4月-2000年5月,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6~48岁,平均36岁,骨折骨不愈合诊断标准为骨折后6个月仍无X线与临床愈合征象.骨折不愈合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后骨不愈合,6例为闭合性骨折保守治疗后骨不愈合,30例钢板内固定不良,其中10例因骨不愈合已接受1~3次手术治疗后仍不愈合.
作者:王渊;杨旭东;孟庆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半盆脱位在骨盆骨折中发生率较高,它主要是由于骨盆受到前后、侧方、垂直等各方向直接暴力造成,常首先发生骨盆的前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在暴力持续作用下,继而引起骨盆后环的损伤,形成前后环联合伤所致的半盆脱位.过去对于半盆脱位的治疗,多应用外固定器牵引固定等保守治疗,远期疗效不满意[1].近年来内固定治疗增多,术后便于护理,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少,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刘祥清;许?;杨荣;杨晶;李学举;李洪恩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