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瘀痛舒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白丽萍;刘艳芹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药疗法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多发于30~40岁的女性,目前,流产频繁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呈上升趋势,约占育龄妇女的10%,在不明原因不孕女性中则高达70%~80%[1].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痛经进行性加剧,伴见腹部包块、结节为临床特征[2].2007-01-2008-12,我科采用瘀痛舒丸治疗EMT 30例,并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上巨虚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上巨虚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刺激法,持续刺激15 d制备IBS大鼠模型.电针组隔日1次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穴10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陪同电针组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 模型对照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 针刺上巨虚穴降低IBS大鼠血清NO及NOS水平,可能是针刺调节IBS胃肠运动,进而改善慢性内脏痛敏症状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威;吕恩基;张燕;赵金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益心脾除寒湿方配合生肌膏外用治疗臁疮300例

    臁疮为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即踝骨上3寸内臁或外臁的一种慢性溃疡,故称臁疮,又因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或裤口附近,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收口,或虽收口,每因损伤而复发,多为现代外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及深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并发症[1].2000-01-2010-11,我们采用内服益心脾除寒湿方配合外用自制生肌膏治疗臁疮300例,结果如下.

    作者:陈海峰;朱其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枣仁逍遥汤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2006-02-2010-05,我们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枣仁逍遥汤治疗5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宿晓雷;赵建勇;张远林;杜志国;吴兴;王鸿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因扭伤、负重和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损,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外或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使该组织发生变性水肿、充血、粘连、纤维组织增生等无菌性炎症变化,而引起以腰腿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2008-08-2009-08,笔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与YH/TDP-D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王殿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热惊厥患儿20例急救护理体会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6岁患儿,尤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发病原因很多,凡由小儿中枢神经以外感染所致38.0 ℃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小儿高热惊厥[1].该病起病急、发病率高,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全身或局限性强直或痉挛抽搐,皮肤青紫,多伴有双目上视、斜视或凝视和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数秒到数分钟,多数在2 min内缓解.高热惊厥发作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代谢损伤,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严重.2009-08-2010-08,我院儿科急诊共收治20例高热惊厥患儿,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辉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理气降浊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及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理气降浊方对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疗效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肝郁脾虚、湿浊中阻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理气降浊方治疗,对照组24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进行胃电图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早饱、上腹痛、痞满、嗳气、烧心、泛酸及腹胀等症状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缓解早饱、嗳气及腹胀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较本组治疗前增多 (P<0.05);2组治疗后餐前餐后主功率之比均较本组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气降浊方能缓解F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胃电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中医脾、肝的生理病理变化,胃电图的变化也较客观地观察了理气降浊方对FD的治疗和转归.

    作者:王兆黎;刘艳丛;陈建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性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

    酒渣鼻是发生在鼻准头及鼻两侧,以皮肤潮红、丘疹、脓疮,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2006-06-2009-06,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老年性酒渣鼻45例,结果如下.

    作者:边尧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保元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30例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fimary nephon systom,PNS)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2005-2009年,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元胶囊治疗PNS 3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魏华娟;刘洪德;多慧玲;梁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CHD心绞痛90例随机分成2组.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45例同时予血栓通注射液5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GMP-140指标及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GMP-140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能显著改善CHD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藕二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刮痧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33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1],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2008-2009年,笔者采用刮痧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33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2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蒋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臂痛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中年以上年龄,以肩、臂部疼痛、麻木,颈部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疼痛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多为痠痛、钝痛或刺痛,严重者患肢痠软无力,握力减退,肌肉萎缩为其临床表现[1].2006-05-2010-05,笔者采用臂痛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结果如下.

    作者:赵歆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1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予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IL-6及CRP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IL-6、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04%,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可通过降低IL-6及CRP水平来发挥保护脑组织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翟青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侧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148例

    2003-03-2008-06,我们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UK)侧脑室内注射治疗脑室出血148例(两侧脑室穿刺引流56例,单侧脑室穿刺引流92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黄春刚;张国栋;刘维田;郑建辉;周晋;常久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平衡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05-07-2010-12,笔者采用平衡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2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62例均为我院针推科门诊患者,男35例,女27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病程1 d~3个月,平均45 d.

    作者:高俊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头针及高压氧治疗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偏瘫是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常以痉挛、异常运动模式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现代康复医学以康复体位及促通技术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一定疗效.2009-05-2010-10,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头针及高压氧治疗卒中偏瘫36例,并与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高压氧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王艳君;邢军;李永方;尹清波;史万英;杨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物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不孕症妊娠后相关指标临床观察

    2008-03-2010-12,我们采用单纯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不孕症30例,并与四物汤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不孕症32例对照,观察治愈患者妊娠后相关指标及分娩情况,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均有不孕症病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年龄25~36岁;不孕症病史14~42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24~33岁;不孕症病史13~40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滕桂珍;杨耀文;李志鹏;贾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结消丸治疗乳腺腺病120例疗效观察

    乳腺腺病是在乳腺小叶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由于乳腺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数目增多,伴小叶内间质组织不同程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多见于20~40岁女性[1].2006-01-2011-04,我们采用乳结消丸治疗乳腺腺病120例,并与逍遥丸治疗11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李彩文;窦秀侠;冯艳红;聂艳丽;李贺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消癥通痹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予消癥通痹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踝肱指数(ABI)、双侧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5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PG、2 hPG、HbAlc、TC、TG、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癥通痹胶囊可通过扩张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足背动脉血管的血流量,提高ABI比值,达到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目的.

    作者:龚翠芬;乔小利;刘小宾;魏金花;王志英;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痰瘀互结论治泌尿系结石107例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男性比女性多见,手术、经镜取石有一定适应证和局限性,体外冲击波及激光碎石的临床应用改善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预后,但复发率高[1-2].2007-08-2010-03,我们采用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联合双手虚叩肾区治疗泌尿系结石107例,并与排石颗粒口服治疗8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李杨;宋风林;王艳英;王彦刚;郭润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0例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炎、漏肩风、凝肩、冻结肩、五十肩等.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以50~70岁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3∶1),左、右肩均可发病,部分患者为双肩[1].肩周炎临床特征为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向患侧上肢、肩背部放散,日轻夜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肩周炎有自愈性,病程不一致,有的数月后好转,有的则需数年,部分患者可留有后遗症.2006-09-2009-09,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70例,结果如下.

    作者:张永涛;朱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