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王同兴;张丽
2006-12-2008-10,我们采用中药清胃散加味治疗寻常痤疮82例,并与常规西药口服治疗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1].临床病情轻重分级参照Pillsdury分类法.Ⅰ度: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症性皮疹散发.Ⅱ度:在Ⅰ度的基础上有浅在性脓疱;炎症性皮疹数目增加,局限于颜面.
作者:刘忠良;曹志安;郭德友;杨明岳;李豪;许晓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7-03-2009-01,我们采用针刺攒竹配合调息治疗呃逆36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内科学>确诊[1].1.2 一般资料 36例为我院神经内科患者,门诊6例,住院30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7~72岁;病程2 d ~2个月.
作者:薛大力;张晓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脑部变性疾病引起的失眠症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等引起的睡眠障碍[1].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的失眠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力、工作能力的下降等,并引起血压的不稳定,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薇;王同兴;张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加味寿胎丸配合注射用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内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6例中医辨证为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予加味寿胎丸配合注射用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对照组50例予注射用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2.14%,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分别为64.06%、9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寿胎丸配合注射用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疗效确切.
作者:袁爱英;陆惠萍;吴明妹;朱菊芳;顾文清;宋秋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胰岛素泵治疗即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是当前强化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它能模拟正常胰岛的生理分泌节律,以基础输出量24 h不断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持续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有效地克服黎明现象[1].
作者:刘玉文;张莲香;景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丸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10)、脾虚模型组(n=12)、补中益气丸组(n=12),采用大黄水煎液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补中益气丸组同时灌服补中益气丸,连续20 d,观察各组动物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动物体质量及脏器指数.结果 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T含量降低(P<0.05),E2/T比值升高(P<0.05);脾脏、胸腺组织质量及脏器指数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丸组大鼠体内E2含量和E2/T比值降低(P<0.05),胸腺组织质量与脏器指数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胸腺、脾脏组织质量及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血清T含量降低而E2/T比值升高(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李志强;陈津岩;赵慧;何赞厚;陈芝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综合征或Crow-Fukase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瘤相关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00%)、脏器肿大(96.9%)、内分泌病(81.3%)、单克隆γ球蛋白病(78.1%)、皮肤改变(93.8%)为主要特征[1].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OEMS综合征,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举验案1则如下.
作者:姚恩东;刘良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病.2006-03-2008-05,笔者采用自拟败酱芩连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并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黄家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药是纯天然药物,以其毒副作用小而著称,被世界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然而,有关使用中药出现的严重中毒现象屡见报道.笔者从医药患三方面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王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4-2007年,笔者在口服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4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大75岁,小41岁;病程短6个月,长20年.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大76岁,小42岁;病程短5个月,长2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朱洪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小儿便秘为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大便干燥,粪便干硬或如羊屎,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或伴腹胀,腹痛,嗳气食少,口气秽臭,烦躁啼哭,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003-04-2007-10,笔者辨证治疗小儿便秘89例,结果如下.
作者:王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7-01-2009-01,笔者应用地龙散加味配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35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康复科门诊患者,男21例,女14例;18~30岁11例,31~50岁16例,51~65 岁8例;病程<3 d.1.2 诊断标准①有确切的外伤史;②有显著的腰痛和压痛;③患侧出现保护性肌痉挛;④腰部X线片排除骨折[1].
作者:杨明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近代名医张锡纯,精研经书,临证数十载,师古而不泥古,力主中西融通,独具卓识,其辨证严谨,选方用药,匠心妙运,疗效显著,足资后世借鉴.兹将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胃病的辨治特色浅析如下.
作者:庄(毛灬)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肤科常见病,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临床治疗比较困难.2005-04-2009-02,我们采用通络止痛丸口服、止痛液外敷治疗PHN 46例,结果如下.
作者:南淑华;李合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玉米须是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其味淡性平,具有清血热、利尿、平肝和利胆等功效,广泛用于高血压病、肝炎、胆道结石、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2008-04-2009-04,我们应用玉米须煎剂治疗慢性右心功能不全54例,并与常规治疗5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卢军利;陈沛林;董艳;朱爱华;孙宝存;侯燕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李士懋教授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脉学、伤寒、温病及心脑血管病方面造诣颇深,其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出神入化,疗效显著.现举凭脉辨证验案3则如下.
作者:王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肘及肱骨外上髁疼痛,多见于经常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者,如网球、羽毛球运动员,瓦工、木工、洗衣工等.1998-08-2008-12,笔者运用按摩、针刺、药物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2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赵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缺血性中风属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缺血性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占脑血管发病率的80%左右,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征[1].2005-02-2008-05,笔者采用复原振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4例,结果如下.
作者:董兆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予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予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对照组71例予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观察2组血清HBV-DNA、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5.9%,对照组阴转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7.6%、HBeAg阴转率32.4%,对照组HBV-DNA阴转率42.3%、HBeAg阴转率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及Child-Pugh评分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肝胆湿热型的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疗效理想,能有效抑制HBV复制.
作者:徐菁;黄桂芹;耿建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多在2~5岁发病,男孩多见.其临床特征为表情肌、颈肌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的抽动,表现为挤眼、皱眉、撅嘴、摇头、仰颈、提肩等,以后症状加重,出现肢体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体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
作者:卢瑞琴;刘笑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