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未刻本叶氏医案》是清代医家叶天士的门人周仲升随师出诊时抄录的门诊方.近年来,笔者在重新编辑、整理该书时,对其中应用枳实(枳壳)的58个病案进行整理,归纳了10种常见的配伍用药方法,揭示叶天士从气味出发,以辛开苦降为基本治则,应用枳实调理中焦气机的用药风格.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神经康复治疗中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可针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吞咽困难中出现的不同情形,由专业治疗师采用功能强化训练,通过运动、学习、锻炼,再运动、再学习、再锻炼的康复理念,重建失去的运动功能程序,完成对脑血管意外后引起的大脑组织损害的一个代偿的重组.
作者:周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青葙子 Semen Celosiae1.1 基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作者:王文兰;傅彩文;傅正良;郑素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心康口服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康口服液,每次50 mL,每日2次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评价临床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及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康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恒;耿亚飞;任小强;杨建新;王丽;郎书敏;郭小菊;李婧辉;李娜;宫玉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阳通痹汤,每次150 mL,日3次口服.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7.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4.2%,对照组总有效率70.4%,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86.4%,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70.4%,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吴海深;张玉岭;牛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指使用标准剂量激素[泼尼松1 mg/(kg·d)]治疗3~6个月症状仍不缓解或反而加重的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约占肾病综合征的30%[1,2].2002-05-2006-07,我们应用肾舒胶囊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新;赵明;王凌芬;刘玮琳;田翠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伤寒论》有关疾病自愈的条文有40条之多,张仲景所列如此多自愈条文并非告诉我们见其证便可束手等待病之自愈,而是通过阐述人体疾病自愈的机制,揭示其治疗原则及思路.现从分析张仲景有关自愈的若干条文以揭示其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以利于中医药临床.
作者:郑艳华;崔兴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刘保和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载,既有高深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处方遣药独具匠心.其在临证用药时,擅于抓主症.刘教授认为,抓主症就是抓住疾病主要的症状.在一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很多症状,只要在这些症状中抓住1个或2个,多不超过3个主要症状,就可断定疾病证候,从而采取相应治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此主症,并非指患者感觉为痛苦、需要解决的症状,而是存在于证候的始终,并决定证候本质的症状.
作者:曹丽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994-01-2004-12,我们应用扶正化浊汤治疗肾病4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专题座谈会纪要》[1]拟定的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肾病的辨证标准,证属肺、脾、肾气虚而兼有湿浊.符合以上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的肺、脾、肾气虚而兼有湿浊者均纳入本观察.
作者:刘强;高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1-2006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毅;陈洪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为探讨治疗脑梗死的佳方法,2006-01-2006-12,我们采用金蛭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并与银杏达莫治疗30例对照,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菊;裴俊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例1 患者女,36岁,2005-06-18就诊.右下眼睑跳动2个月余.开始以为因受风或睡眠不足所致,未予治疗,后来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等,并做局部按摩、热敷等无效,故前来就诊.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现举其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验案3则如下.
作者:刘瑾;吕金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甚至出现体位性摔到等症状,临床上称颈性眩晕,即椎动脉型颈椎病.2003-2006年,我们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并与氟瑞林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荣;张津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以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主要指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成分异常增高为特征的病症,即人体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成为日臻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也越来越多.我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饮食、起居、基础护理、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综合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作者:刘玉静;冯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中药(人参、蛤蚧、金荞麦根、地龙、川贝母、杏仁),水煎服,日1剂.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入组当日及治疗结束当日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痰量、气喘、肺部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缓解期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张凤宇;郭文新;刘亚辉;王超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偏头痛是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发生在一侧.2001-07-2006-05,笔者在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偏头痛情况下,采用针刺治疗偏头痛9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金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天麦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的作用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链脲佐霉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麦消渴片小剂量组和天麦消渴片大剂量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健康大鼠)8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天麦消渴片小剂量组和天麦消渴片大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天麦消渴片混悬液0.12 g/kg和0.24 g/kg.均连续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大鼠体质量以及24 h进水量和进食量.结果 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麦消渴片小、大剂量组在实验结束后饮水量和进食量比模型组减少;天麦消渴片小、大剂量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大鼠产生降血糖作用.
作者:刘红;牛凯;王树松;刘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