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驹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原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炒桔梗、莲子肉、炙甘草组成.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难治性肠病每获佳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俗称青春痘.2003-10~2005-10,笔者采用痘疹消汤治疗寻常性痤疮8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46例,女41例;年龄15~20岁42例,20~25岁38例,25~29岁7例;病程2个月~2年,平均7个月.
作者:刘慎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寻求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围手术期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围手术期不同时点心率(HR)和心率变异(HRV)、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LF/HF、uHF(HF/T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各时点HR明显降低,TP、LF、HF、uHF(HF/TP)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F/HF变化不明显.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后心肌缺血状况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提高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孙许宝;刘铭柏;方坚;胡发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回阳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后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组和中西药合用组,每组10只.复制心脏骤停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后测定血MDA、SOD.结果模型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组治疗后血SOD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西药合用组改善程度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益气回阳注射液能减轻心脏骤停后血中MDA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克春;陈力;刘淑娟;周文斌;兰丽红;黄羽;孙景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02~2004-02,我们采用通窍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并与藿胆丸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明显.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2002-02~2004-0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伤寒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芳;李忠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5-01~2005-06,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掌跖脓胞病1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本院皮肤科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小16岁,大68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
作者:宋文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5粒口服;对照组30例予多贝斯片,每日3次,每次500 mg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点、出血斑、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微血管瘤及小出血点、出血斑好转率为32.43%、38.89%,对照组分别为23.33%、31.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好转率为0、22.22%,对照组分别为0、0,2组改善情况均不理想.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77±1.2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提高视力及改善眼底状况作用.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多贝斯.
作者:鲍领芝;杨光;王海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笔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治疗外伤性头痛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小13岁,大64岁,平均37.5岁;病程短1日,长20日.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轻度脑震荡6例,头皮下血肿18例,面部损伤5例,X线摄片提示颅骨骨折9例.临床表现为头部胀、昏、痛或阵发性刺痛,头部压痛,夜寐不安.
作者:贾世复;杨世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眩晕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而言,常伴有恶心、呕吐.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颈椎病等.2003-06~2005-06,我科对眩晕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水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术后咽内伤口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2001-06~2004-06,笔者对患者扁桃体摘除术后创面使用复方金不换喷雾剂,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1-01~2005-03,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大65岁,小19岁,19~30岁19例,30~40岁24例,40~65岁9例;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5例;病程长30年,短6个月.
作者:林俊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治疗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而致中风偏瘫的代表方.1981~2005-05,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孟林;华刚;管爱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消肿愈溃散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5例予消肿愈溃散外涂,对照组98例予锡类散外涂.观察2组疗效及2组6~8岁患儿各45例用药后疼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6.1%,总有效率为99.5%;对照组痊愈率为39.1%,总有效率为59.1%,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为(1.08±0.36)日,对照组为(2.06±0.53)日,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肿愈溃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较好,止痛效果理想.
作者:隋鲁英;马冬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裴正学主任医师是甘肃省肿瘤医院院长,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白丽君;梁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球钝挫伤的常见病,虽然临床中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但早期如何快速止血、促进吸收、防止继发出血、避免角膜血染、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仍是临床医生始终关心的问题.2001~2005年,笔者采用生蒲黄汤加减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我们运用纳气息喘汤治疗虚喘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71岁,小36岁,平均45~65岁;病程<5年4例,5~10年11例,≥10年15例.全部病例均有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伴神倦自汗,气怯声低之症.
作者:朱先炎;赵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中对六经各经病容易于何时辰、何季节向愈预测的概括.六经病欲解时除了是对疾病向愈时间的预测外,还包含张仲景对六经生理、病理及阳气在人体消长、运行规律的观点.
作者:雷旭杰;郭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也相应升高.2004-12~2007-07,我们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伴神经衰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亓翠玲;亓立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国伦教授是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致力于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理论功底深厚,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造诣颇深.现将张国伦教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