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世复;杨世珍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或模糊,恶心、呕吐等.2002~2004年,我们采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建文;左海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消肿愈溃散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5例予消肿愈溃散外涂,对照组98例予锡类散外涂.观察2组疗效及2组6~8岁患儿各45例用药后疼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6.1%,总有效率为99.5%;对照组痊愈率为39.1%,总有效率为59.1%,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为(1.08±0.36)日,对照组为(2.06±0.53)日,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肿愈溃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较好,止痛效果理想.
作者:隋鲁英;马冬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国伦教授是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致力于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理论功底深厚,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造诣颇深.现将张国伦教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俗称青春痘.2003-10~2005-10,笔者采用痘疹消汤治疗寻常性痤疮8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46例,女41例;年龄15~20岁42例,20~25岁38例,25~29岁7例;病程2个月~2年,平均7个月.
作者:刘慎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甘利欣、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能够显著降低TBiL和ALT、AST水平,临床症状消失快,疗程短.
作者:罗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原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炒桔梗、莲子肉、炙甘草组成.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难治性肠病每获佳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笔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治疗外伤性头痛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小13岁,大64岁,平均37.5岁;病程短1日,长20日.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轻度脑震荡6例,头皮下血肿18例,面部损伤5例,X线摄片提示颅骨骨折9例.临床表现为头部胀、昏、痛或阵发性刺痛,头部压痛,夜寐不安.
作者:贾世复;杨世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5-01~2005-06,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掌跖脓胞病1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本院皮肤科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小16岁,大68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
作者:宋文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06~2005-09,我们运用瑶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7例,并与甘利欣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继敏;刘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5粒口服;对照组30例予多贝斯片,每日3次,每次500 mg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点、出血斑、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微血管瘤及小出血点、出血斑好转率为32.43%、38.89%,对照组分别为23.33%、31.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好转率为0、22.22%,对照组分别为0、0,2组改善情况均不理想.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77±1.2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提高视力及改善眼底状况作用.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多贝斯.
作者:鲍领芝;杨光;王海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裴正学主任医师是甘肃省肿瘤医院院长,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白丽君;梁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范畴,多因热毒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所致.2003~2005年,我们采用柴胡利胆汤加减治疗胆囊炎3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0岁;病程2日~5年.
作者:王莹;周忠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小柴胡汤方出《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的主要方剂.由柴胡、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理升降,攻补兼施,疏利气机,宣通内外,畅达气血,双解多经发病之功效.我们应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疑难杂病,疗效较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周堂恒;侯全忠;刘瑛;柏飞;邓祖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眩晕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而言,常伴有恶心、呕吐.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颈椎病等.2003-06~2005-06,我科对眩晕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水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术后咽内伤口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2001-06~2004-06,笔者对患者扁桃体摘除术后创面使用复方金不换喷雾剂,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寻求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围手术期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围手术期不同时点心率(HR)和心率变异(HRV)、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LF/HF、uHF(HF/T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各时点HR明显降低,TP、LF、HF、uHF(HF/TP)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F/HF变化不明显.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后心肌缺血状况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提高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孙许宝;刘铭柏;方坚;胡发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也相应升高.2004-12~2007-07,我们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伴神经衰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亓翠玲;亓立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2004-01~2005-10,我们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肺炎46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斌;孙轶秋;朱先康;韩新民;李江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肌散的安全性.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生肌散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急性吸收毒性;对豚鼠皮肤不产生致敏作用.结论生肌散用于伤口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海;王锐;闫琳;金少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热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抗感清热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用三九感冒灵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震;徐东宁;刘克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