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口服降糖药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5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痹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3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活血通痹汤不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马艳东系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第2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中医>杂志常务编委.马老师治疗糖尿病不拘泥于经方、时方之说,主张对证处方,灵活化裁,笔者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马老师诊治糖尿病经验总结于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2~2005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70例,并与西医治疗50例、中药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2~2005年,笔者运用秘通煎治疗慢性便秘6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1999-09国际RomeⅡ协作委员会制定的罗马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至少12周有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时间排便费力;②1/4时间粪便呈团块状或坚硬;③1/4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1/4时间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⑤1/4时间排便时需用手协助;⑥每周排便3次.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肠病毒71所致的一种肠道病毒传染病.此病传染性强,病毒可通过呼吸飞沫、直接接触或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食物等传播.2000-10~2005-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妇科病普查的深入开展,子宫肌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30~50岁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为25%[1],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肌瘤很小,其真实发病率较难统计,临床报道的这一发病率远较其真实的发病率为低.子宫肌瘤的治疗,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且停药后易复发,对多数患者来说,终选择的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寻找一条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的有效途径,是使广大育龄妇女免受子宫肌瘤之苦的根本.1994-04~2005-04,笔者对42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发现情志因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额窦炎是额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以发病急、鼻塞、鼻流脓涕、头部疼痛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鼻渊范畴,中医临床可分为肺经风热、胃热炽热、肝胆热盛等型.2000-10~2005-10,笔者自拟鼻渊饮加先锋霉素、1%氯卡滴鼻剂点鼻治疗肺经风热型急性鼻窦炎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第4、5腰椎,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发病多.其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腰部、髋关节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严重者出现下肢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999-03~2005-03,我们应用补肾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龟版、鳖甲均为补阴药,均能滋阴潜阳.但龟版滋阴力较强,兼能健骨补血养心.鳖甲又能退虚热治骨蒸,软坚散结.两药对脾胃虚寒者均属忌用药品.笔者临床对其禁忌感触颇多,现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屡有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后,有些病例较难恢复,西药虽有效,但副作用较大.2001~2004年,我科应用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与抗生素相关腹泻7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烧伤是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急性损伤性疾病.2000-05~2005-10,笔者采用紫草膏治疗烧伤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内服益气活血方汤剂,每日2次,外敷白玉膏每日1次;对照组仅应用白玉膏每日外敷创面1次.用药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3、7、10日的疼痛、出血、排便、水肿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趋于愈合,但治疗组在疼痛、出血、排便、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良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并发症,机械通气是有效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是有创性机械通气由于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挽救成功率,且延长呼吸机疗程及住院时间,死亡率高.虽然近年无创通气成为研究热点,但仍不能很好解决痰液引流及胃肠胀气等问题.2000-03~2006-03,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腑降浊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60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后果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受损.2003-06~2004-08,笔者应用降压舒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69例,并与维压静片治疗3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生的慢性皮肤病,我国总患病率为0.72‰.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精神、感染、生化代谢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但大多只能达到近期效果,且有一定副作用.如何从根本上治疗银屑病是我们研究的课题.2000-02~2005-02,我们采用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活血为原则研制而成的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197例,并与复方青黛丸治疗16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医学认为黄疸的产生与湿热交蒸,瘀阻中焦,肝脾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淤胆型病毒性肝炎除了肝功能受损、肝内淤积表现之外,甲襞微循环观察有明显淤滞表现,据报告重用活血化瘀药赤芍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取得明显效果[1].1998~2005年,我们运用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68例PTCA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采用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心绞痛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发作间期,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及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西比灵口服、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5.0%,对照组治愈率2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眩晕评分、X线表现的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之一[1],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由于光疗疗效肯定,已为人们普遍采用.虽然临床上大多数高胆红素血症,以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但部分患儿同时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明显高于正常值,增加了光疗的风险,造成治疗困难和矛盾.2004-03~2005-09,我们采用黄疸茵陈颗粒辅助光疗治疗高结合胆红素血症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30例予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优于气滞胃痛冲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