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卢丽辉
中风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起病急,变化迅速,病情危重.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噼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属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动脉痉挛等范畴.我们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一定的效果,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于学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张任城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业医39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症.现将其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西晋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县).生卒于公元261~341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所撰著的<肘后救卒方>,约成书于公元326~341年之间,共86篇,后经梁代陶弘景于公元500年增补为101篇,定名为<肘后百一方>.而今本<肘后备急方>仅存70篇,已残缺不全,且所载内容已有很多亡佚.考之相去葛洪不远的<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证类本草>及<医心方>等典籍,均辑录有不少<肘后救卒方>的内容.葛洪在医药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在骨伤科领域,他有着较深的造诣和创新.笔者拟从以上几部著作所收录的<肘后救卒方>佚文,探讨葛洪的创伤外科学术思想和贡献.
作者:王文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脑血管意外是脑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由此导致脑局部血液循环和脑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语言、神经、精神改变.应属中医中风范畴.笔者运用头皮针,同时结合穴位注射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一月发病数次或每1~2月发病一次为发病特点,属中医淋证范畴.1998~2004年,我们应用自拟益肾通淋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1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惠珍;宋淑平;周忠锐;顾廷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灯盏素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美洛昔康和改善病情药物外,辅以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治疗,而对照组仅服美洛昔康和改善病情药物,观察2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经过20日治疗,2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评估(VA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评估(HAQ)和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VAS、HAQ和血小板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毒副作用,是值得推荐的辅助用药.
作者:陶杰梅;张风肖;孙丽君;宁晓然;闫永龙;李风云;王峥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反流性食管炎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了食管黏膜而引起食管炎症甚至溃疡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及泛酸、嘈杂,初期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和呕吐.本病在我国发病率相当高,北京、上海地区(RE)发病率为1.92%[1],美国统计为4~10%[2],就目前报道情况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本病的治疗,奥美拉唑及玛叮啉虽然对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单用中药的临床疗效也不令人满意.笔者自拟旋复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单纯用奥美拉唑肠溶片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石红;杨倩;冯玉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及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常见病.2003~2004-12,我们采用电针颈夹脊穴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颈椎病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月芹;杨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测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影响.方法用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9例,应用阴道彩超分别观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RI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厘失笑棱莪汤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有治疗作用.
作者:孟海萍;方亚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que syndrome,CFS)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个新的病种,是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随着当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趋增多,因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脑肾康胶囊是孙光周主任医师在继承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研究,采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研制成的新型纯中药制剂.我们应用脑肾康胶囊治疗CFS 354例,并与应用安神补脑液治疗177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峰;郝琳;李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内科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危及生命,引起猝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明显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增加死亡率.2003-04~2004-04,我科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30例,并与胺碘酮等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梅;王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0~2004-07,根据本地区人群饮食多偏辛辣、油腻的生活习惯和气候偏寒湿的特点,运用中医脾胃与肾相关学说,参照前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对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长义;王佐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生儿脐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断脐残端受到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改变.以脐部红赤、肿胀、溃烂、出血等为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期的特有疾病.2001-07~2002-12,我科采用冰硼散治疗新生儿脐炎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作者:曾永春;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1-06~2004-06,我科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大56岁,小42岁;病程长3年,短6个月.急躁易怒,烘热汗出40例;头晕头痛、心悸失眠38例;月经失调20例;精神症状(抑郁、幻听、焦虑等)12例;血压不稳10例;水肿8例.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或萎缩,心电图正常.均排除原发精神、神经性疾病和其它内分泌紊乱及器质性病变.
作者:陈军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咸,性温,有小毒,入膀胱经,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梗,是治疗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之风湿痹痛常用药物之一.味辛行散,咸软散结,温以通利,其性峻猛,走窜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有宣通疏导之能,与其他药物配伍结成对药,在男科妇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兹举几对如下.
作者:贺献瑞;邓志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毒退热散(Qingdutuire powder)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0例服用清毒退热散,对照组120例服用银黄口服液.采用单盲法,观察2组治疗前、中、后体温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5%,愈显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41.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毒退热散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王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病理表现类型,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虽无严重病痛,但病程多缠绵难愈,困扰着许多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用波姆光加局部中药喷敷治疗宫颈糜烂9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卢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单纯西医治疗(抗痨、胸穿抽液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82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抗痨、胸穿抽液及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结果短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比单纯西药治疗作用快,疗效好.
作者:陈子昂;刘东文;黄美娥;冯文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属临床常见病,以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纳差、食后痛甚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病程较长,治疗颇为棘手,严重者有癌变的可能.因此本病必须在早期坚持长期治疗,方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乃至痊愈.笔者采用化肝煎加减治疗50例,现报告下.
作者:桂文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