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王金凤;赵庆兰;王芳;魏颖;赵楠;刘丹;王国玉

关键词:葛花异黄酮, 鸢尾苷元, HPLC, 药动学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兔血浆中鸢尾苷元的HPLC法,并研究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6只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交叉对照,灌胃给予葛花异黄酮60 mg/kg(含鸢尾苷元40 mg/kg),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的和经酶水解后的鸢尾苷元血药浓度,利用PKsolver 2.0计算出主要药代参数.结果 灌胃给药后兔血浆中游离鸢尾苷元的AUC0-t、Tmax、Cmax分别为(46.78±5.12)μg·min/mL、(5.39-0.54) min、(0.84±0.21) μg/mL,总鸢尾苷元AUC0-t、Tmax、Cmax分别为(485.48 ±23.53) μg·min/mL、(20.12±2.84) min、(2.95±0.67) μg/mL.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鸢尾苷元的药动学研究,鸢尾苷元灌胃给药后,在兔体内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健脾产品对脾虚证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 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作者:高擎;金鑫;葛亚中;李燕舞;巫燕莉;陈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片)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平消胶囊(片)联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10月,纳入有关平消胶囊(片)联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使用Rev-Man 5.3和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相比,平消胶囊(片)联合铂类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RR=1.33,95% CI (1.14,1.55),P=0.000 2],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R=1.59,95% CI (1.27,2.00),P<0.000 1];联用组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 =0.62,95%CI (0.50,0.77),P<0.000 1;RR=0.62,95% CI (0.47,0.81),P=0.0006;RR=0.76,95% CI (0.63,0.91),P=0.003].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平消胶囊(片)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可提高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加以验证.

    作者:魏玉娜;王颖;曾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128例中老年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免疫调节作用、PASI(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78.13%)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4%)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CD4+明显降低,CD4 +/CD8+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CD4+和CD4 +/CD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31%)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1%)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西医常规疗法鳖甲煎丸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琳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当归四逆汤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当归四逆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当归、甘草、白芍,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有量,并建立10批样品指纹图谱.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4.56 ~228.0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76%,RSD 1.97%.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0.966 3).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当归四逆汤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倩;任一杰;张启立;樊秦;彭雪晶;张喜民;赵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A.C.Smith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 短柱八角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1)、methylabieta-8,11,13,15-tetraen-18-oate (2)、majusanin A(3)、豨莶丙苷(4)、(+)-lyoniresinol-3 a-O-α-L-rhamnopyranoside (5)、junipercomnoside D(6)、南烛木糖苷(7)、nudiposide(8)、尖瓣海莲苷A(9).化合物2、6、9对NF-κB的抑制率分别为47.81%、37.33%、33.37%.结论 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9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作者:叶全知;黄豆豆;陈伟;吕闪闪;孙连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加味龟鹿二仙胶汤联合顺铂对小鼠Lewis肺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龟鹿二仙胶汤联合顺铂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骨髓组织PI3 K/AKT/mTOR信号通路的双重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气阴两虚型C57BL/6J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加味龟鹿二仙胶汤组(中药组),顺铂组,顺铂+加味龟鹿二仙胶汤低、中、高剂量组(顺铂+中药低剂量组、顺铂+中药中剂量组、顺铂+中药高剂量组,即联合组),每组20只,干预21 d.观察小鼠肿瘤体积、测定瘤重、抑瘤率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及骨髓组织中PI3K、p-AKT、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药物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中药组外,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增长均减慢,瘤质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1).移植瘤组织中,顺铂组、联合组PI3K、p-AKT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顺铂组、联合组mTOR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或P<0.01);骨髓组织中,中药组PI3K、p-AKT和mTOR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随剂量增加PI3K、p-AKT和mTOR蛋白表达较顺铂组升高(P<0.05).结论 加味龟鹿二仙胶汤与顺铂联用可以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增长,增强抗肿瘤作用,提高抑瘤率,对化疗所致骨髓有核细胞降低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通过下调肺癌组织中mTOR的蛋白表达和上调骨髓组织中PI3K、p-AKT、mTOR的蛋白表达发挥双重调控作用.

    作者:师林;柯斌;黄圆圆;杨恬;欧阳怀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方法 以均匀度为指标,优选表面包覆剂(食用淀粉、药用二氧化硅、β-环糊精)的包覆比例.以水分、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含有量为指标,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超微粉在24个月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面包覆剂佳包覆比例为微粉∶药用二氧化硅4∶1、微粉∶食用淀粉3∶1、微粉∶β-环糊精3∶1.广藿香在储存过程中,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表面包覆能有效降低其速率,其中以β-环糊精效果较好,药用二氧化硅和食用淀粉无明显差异,佳包覆条件为微粉∶β-环糊精3∶1.结论 表面包覆技术对减缓广藿香微粉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具有明显效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作者:张洪坤;郭长达;黄玉瑶;高贯彪;曾仑;莫子瑜;周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地黄、熟地黄、党参等)中梓醇、麦角甾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角胡麻苷、党参炔苷、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330、269、296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6% ~99.65%,RSD 0.88%~1.7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党参固本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媛;陈晶晶;吴玉华;虞和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目的 研究紫地榆提取物对小鼠的止血、凝血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组,紫地榆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紫地榆低、中、高剂量组可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极为显著;紫地榆中、高剂量组可缩短小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其中高剂量作用明显.结论 紫地榆具有明显的止血凝血作用.

    作者:封烨;王金燕;南彦东;耿玲;陈俊雅;李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目的 优化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水提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MTT法检测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35,多糖提取率3.62%.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中NCI-H1460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S期比例、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1);Caspase-3表达、Bax/Bcl-2比例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该优化水提黄芪多糖的方法快捷、稳定可靠;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阎力君;洪涛;王福玲;李健;田硕;张多;高原;雒江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评价白术炮制品质量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评价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品(麸炒、土炒)质量.方法 通过UPLC法建立5个产地(浙江磐安和於潜、安徽、湖南、河北安国)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cquityUPLC(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0 nm.再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评价其质量.结果 28批麸炒品、27批土炒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802~0.986、0.623~0.995,均聚为3类.其中,浙江磐安、於潜产样品与其他产地区分较明显,并且前者各批次之间差异较小.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白术的质量控制.

    作者:盛云杰;严斌俊;穆朝峰;白雪;尹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目的 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方法 收集21批干燥中间体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定性放行标准.结果 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均在定量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18.21~31.92 mg/g、151.78 ~210.92 mg/g、34.03~48.97 mg/g、3.59% ~6.71%;其近红外信息也均在定性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Hotelling T2 13.512、DModX 1.183.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璇;王永香;毕宇安;王振中;马世平;萧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乌药Linderae Radix的质量.方法 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有量,HPLC法测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去甲异波尔定含有量,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各指标成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出物>去甲异波尔定>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前2个主成分(4种指标成分总含有量、浸出物含有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86%;浙江台州产乌药的综合得分高.结论 以浙江台州为乌药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作者:张婷;康显杰;杨莹;罗云云;吴瑶;杜伟锋;葛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苦参碱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受体胞内段ICN1、靶基因He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示G./G1期细胞增多(P<0.01),S期细胞减少(P<0.01);ICN1、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并阻滞细胞于Go/G1期,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杨春秀;陈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方法 8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汤剂+六神丸外敷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石膏加压固定法治疗,观察3个疗程(21 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3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87.5%,非显效5例治疗3周后无变化.对照组治疗2周后显效2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4例好转病例3周后显效,其余无变化,显效率6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复发率12.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为患者接受,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马胜民;郭伟;胡芳;卫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光绪《黔江县志》载有118种药物,与咸丰《黔江县志》及《黔江县乡土志》相比,药物品种和数量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药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以及资源贫富之变化.该县志记载了20条药物治病信息,对临床用药和研制新药,以及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医药民俗、药物诗歌、药物俗名、植物形态、药物生长特点、药物毒性等医药文化知识多有涉及,为开发黔江及其所处武陵山区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其他地方志所载医药科技信息提供了示范效应.

    作者:胡安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 采用UPLC-MS/MS法探讨甘草与麻黄配伍后对甘草中入血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甘草和麻黄-甘草(2∶1)水煎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3.2.2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单味甘草组相比,麻黄-甘草(2∶1)组甘草苷、甘草次酸和甘草酸的AUCo-t(药-时曲线下面积)和Cmax(大血药浓度)均下降,MRT0-t(平均驻留时间)和t1/2z(血浆消除半衰期)均推迟,Vz/F(表观分布容积/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苷和甘草酸的CLz/F(总体清除率/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酸的Tmax(达峰时间)缩短了,甘草次酸的Tmax则推迟了.结论 甘草与麻黄配伍后,降低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的生物利用度,延缓了三者在体内的消除,增大了三者在体内的分布体积.

    作者:卫平;马钦海;任孟月;罗佳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Caspase-3/Bcl-2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后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取40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左归丸组(9.45 g/kg左归丸)、右归丸组(10.26 g/kg右归丸)和补佳乐组(0.09 mg/kg戊酸雌二醇),另取10只作为空白组(1.0 g/kg蒸馏水),10只双侧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作为假手术组(1.0g/kg蒸馏水),各组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股骨和胫骨体外培养BMS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观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左、右归丸对BM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左归丸效果更佳.成骨分化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 <0.05,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蛋白上调(P <0.05,P<0.01).成脂分化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下调(P<0.05),成骨、成脂分化后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右归丸均能抑制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的凋亡,且左归丸有益于成骨分化,右归丸有益于成脂分化.

    作者:孙千惠;任艳玲;吴琼;葛心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藤茶抑制N-亚硝胺的生成及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 研究藤茶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物质二氢杨梅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体系,研究藤茶对致癌物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对N-亚硝胺的生成抑制作用,并结合细胞实验评价藤茶对PC-3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用.结果 藤茶提取物和二氢杨梅素在能够有效清除亚硝酸盐,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2、11.1 μg/mL,同时也能抑制亚硝胺的生成,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8.6、15.1μg/mL.细胞实验中,藤茶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物质二氢杨梅素可以抑制PC-3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藤茶提取物及二氢杨梅素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M.结论 藤茶提取物和二氢杨梅素可以清除亚硝酸盐,抑制N-亚硝胺的生成,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作者:龚金炎;薛薇;李言郡;欧凯;曹少谦;陈秋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将Fe3O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 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4~1 232.0 μg (R2 =1)、7.1 ~3 648.0 μg(R2=0.999 9)、4.7 ~4 840.0 μg(R2=0.999 9)、4.8~2440.0 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99.33%、99.26%、98.67%,RSD分别为2.04%、1.40%、1.76%、1.7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去除了杂质干扰,可用于覆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有量的测定.

    作者:马亚娟;白文婷;朱小芳;黄丽萍;谢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