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芝
阳虚腹泻多由过食苦寒,伤阳,伤胃或素体脾肾阳虚所致.临床常表现为腹泻和腹痛.笔者从2000年~2002年采用针刺加TDP(红外线)照射治疗阳虚型腹泻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红;谭玉华;李晓林;张雅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电脑妇科治疗仪是由北京普健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集阴道局部药物离子透入、磁疗、电疗、按摩等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治疗仪,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01年7月运用该治疗仪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平;宋旭霞;邱承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3 AS早期内皮细胞损伤形态变化在AS各种相关因子作用下,随着上述内皮机能失衡,进一步可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在早期尚未形成典型病变之前,即可观察到内皮的形态损伤.
作者:安杰;郝志敏;甄彦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2000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制定乙肝Ⅲ号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乙肝Ⅲ号中的黄芪、丹参、三七、白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芪、丹参、三七、白术的定性鉴别灵敏、专属.结论:建立的定性方法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标准.
作者:刘纪青;张尚斌;曾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20年来,笔者根据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曹枫;丁法全;秦书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性咽炎为中医的虚火喉痹.多由肺肾亏虚,虚火上炎所引起的患者咽部不适、微痛、干痒灼热,咽部微暗红或有散在滤泡.因咽部异物感常用吭喀动作,甚者咳嗽.上午较轻,午后夜间较重.通常以雾吸或西瓜霜含片之类治疗,疗效较差.近年来,笔者以刮痧为主,辅以拔罐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胡艳红;田质芬;田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IgA肾病是病理性诊断,近年来由于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发现IgA肾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1],因其病理表现多样性,预后差别较大,据统计在长期维持透析的病人中约10%为IgA肾病[2].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相关,致病抗原至今未清,病毒及某些食物成分为可疑抗原.
作者:傅晓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防己的根,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己的根,前者称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防己的药用在<神农本草经>即有详细记载,医圣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防己为主药治杂病即有6方,运用于风湿、风水、皮水、如狂、隔间支饮、肠间水气等病证.而后世医家多用其祛风除湿,利水消肿,并谓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除湿功檀.笔者在深研<本经>、细读<金匮>的基础上,将防己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功用,治疗多种病症,现就临证所得,举数端于后,以求教正.
作者:王会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肌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1972年病理学家Kerr[1]等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进行比较,发现了另一种区别于坏死的死亡形式,即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又称细胞凋亡.它是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主动死亡过程.细胞死亡(凋亡)与增殖过程的动态平衡调节着肌体的生长发育及进化,维持着细胞群体数量的自身稳定和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同时对维持血管结构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方;甄彦君;刘芳;周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便秘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脾胃、肾关系密切,然因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所致者亦为常见.故临证治疗时宜注重舒肝散郁,理气通腑之法.兹就临床诊治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李淑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药加味固脬汤治疗老年性尿失禁28例,取的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瑞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咳喘宁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4例,口服咳喘宁胶囊,对照组44例,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TNF.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慢支患者血清TNF水平(P<0.01),咳喘宁胶囊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宁胶囊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TNF水平,对慢支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牧祥;方朝义;耿梓轩;杨宝元;曹刚;冀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颜面及胸背部,多见于青年.笔者遵循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采用挑背疗法,治疗痤疮,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尤其对丘疹型、脓疱型痤疮,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国俊;徐敏;叶文静;赵淑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以补肾调肝的嗣育生精汤为主方对45例男性不育症的精液异常中的少精、弱精症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观察方法,3个月进行统计.结果:怀孕率达31.1%,优于以往用克罗米芬怀孕率10%的报道;其显效率为68.9%,总有效率91.1%,与有报道的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80.2%~92.2%相当,特别是在提高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和恢复精子形态正常率方面,统计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精液异常的少精、弱精症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发病类型,男性不育症的发病关键在于肾精的盈亏,肝血及肝脏的调节正常与否又是不育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钱彦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解敏颗粒冲剂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门诊部的内部制剂,本课题组从1998年8月至2001年10月采用该制剂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120例,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骄;李茵;贾海骅;于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形态学学科,是中医药院校必修的一门主干医学基础课程.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怎样为中医药学术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陈海英;韩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潮热,烘热汗出,头昏耳鸣,失眠,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笔者近几年用<洪氏验方集>中还少丹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6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4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焦世兰;张冬新;张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擅长使用汗、吐、下3法,为攻邪学派的代表,其攻邪理论亦渗透到针灸领域,对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刺络泄血属于攻邪手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为针灸刺络泄血派的杰出代表.
作者:杨继军;董进洲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