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兰芳;程守元;黄延辉;肖晓玲;姚丽芳
目的:观察从广西藤茶中提取得到一单体化合物(简称APS)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APS对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重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同位素[3H]标记TdR掺入法,观察APS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DTH)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结果:APS能明显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增强刀豆蛋白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加小鼠体内溶血素抗体水平和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结论:APS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曾春晖;杨柯;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活性变化对凋亡的诱导起重要作用[1].我们在以往的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莪芪抗瘤方剂(含药血清)有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2],这种作用机理何在?
作者:郝军;陈彻;陈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温度与受热时间对淫羊藿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中,以及淫羊藿超声提取液在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加热温度下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 淫羊藿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与加热温度的增高而提高,淫羊藿50%甲醇超声提取液回流4 h,淫羊藿苷含量增加了49.6%,淫羊藿水超声提取液加热到100℃比在30℃淫羊藿苷含量增加了108%,但总黄酮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温度和受热时间是影响淫羊藿苷含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淫羊藿黄酮在受热条件下会发生动态变化,其中一部分可能转化为淫羊藿苷而使淫羊藿苷含量显著增高.
作者:陈彦;贾晓斌;蔡垠;丁安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红参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为红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反相HPLC法分析红参75%(V/V)乙醇提取物,采用Century SIL C18 AQ柱(25cm x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 NaH2PO4水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0.15)℃,进样量20μL.以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定性相似度SF和定量相似度P%等数字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以腺苷峰为参照物峰,确定30个共有峰,充分揭示了红参HPLC指纹图谱的超信息特征.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专属性强,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适于红参质量控制.
作者:孙国祥;杨宏涛;刘唯芬;毕开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减轻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蛋白尿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ADR肾病大鼠模型,常规灌胃给予五苓散,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五苓散对模型动物肾组织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A,ETAR)蛋白表达的影响;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对ETA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动物肾组织内皮素A型受体(ETAR)蛋白及ETAR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五苓散组动物肾组织ETAR蛋白及ETAR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五苓散可抑制ADR肾病大鼠肾组织ETAR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ADR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何岚;蔡宇;陈朝晖;胡海燕;王宁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白花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变异品种,为山东特有的珍稀物种.多年来,人们将白花丹参雷同丹参使用,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但对其进行的研究甚少.
作者:蔡洪信;李大伟;夏作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关节浸液内NO、PGE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酮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能明显抑制ConA诱导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1);对IPS诱导刺激的脾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能明显降低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以及关节浸液NO、PGE2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致炎因子和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吕丽萍;张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对广西产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Muell.-Arg)茎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五个酚性化合物,运用化学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I),3,3'-二甲氧基鞣花酸-4'-0-β-D-木糖苷(Ⅱ),香草酸(Ⅲ),短叶苏木酚酸乙酯(Ⅳ),次没食子酸(V).化合物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以上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Ⅲ和Ⅳ具有弱的抗嗜血放线伴生杆菌A.actinomycetemicomtans活性,其它化合物没有明显活性.
作者:贾靓;施瑶;刘晓燕;闵知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契的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1].现行《中国药典》采用控制其质量的指标为醇浸出物含量,而经过文献查阅后发现该药材中所含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土茯苓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合得膏率,考察其提取工艺.
作者:张永太;冯年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宫瘤消片是由牡蛎、香附、三棱、莪术、土鳖虫、仙鹤草、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吴茱萸等ll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临床用于子宫肌瘤属气滞血瘀证,证见:月经量多,夹有大小血块,经期延长,或有腹痛,舌暗红,或边有紫点、瘀斑,脉细或细涩.
作者:张丽华;孙红霞;李洪宇;满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由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该方出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传统应用于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等症.
作者:张保国;刘庆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对大蒜油静脉注射乳剂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大蒜油静脉注射乳剂,并对该乳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性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及热原检查.结果:大蒜油静脉注射乳剂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为184.1 mg/kg;不同浓度的药液3 h内未出现溶血现象;兔耳缘静脉滴注该乳剂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致敏试验未见豚鼠过敏反应;热原检查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大蒜油静脉注射乳剂安全性试验结果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作者:郭涛;何进;王志远;孙学惠;颜明;许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16~1.6μg(r=0.999 8)、0.168~1.68 μg(r=0.999 8)、0.172~1.72 μg(r=0.999 9)、0.16~1.6 μg(r=0.999 6)范围内线性良好,水解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1.8%)、99.7%(RSD=2.O%)、99.3%(RSD=1.1%)、99.4%(RSD=1.8%),水解后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1.9%)、99.87%(RSD=2.2%)、99.03%(RSD=1.1%)、98.9%(RSD=2.1%).结论:本法可用于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严寒静;傅军;梁从庆;梁基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是侧耳科(Pleurotaceae)的担子菌,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香菇子实体中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外还含有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高分子一多糖.
作者:胡斌杰;王芳;王方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甲宁(三棱、莪术、柴胡、五味子、穿山甲、何首乌、夏枯草、野菊花、女贞子)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多次免疫注射法造成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动物模型,这些动物模型分别用甲宁、雷公藤甲素给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甲状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清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Y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测定.结果:甲宁各剂量组及雷公藤甲素组的TGAb、TPOAb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明显较模型组轻(P《0.01或0.001).结果表明甲宁和雷公藤甲素均能降低EAT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且甲宁大剂量组的效果较雷公藤甲素更明显.结论:甲宁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明霞;李效忠;杲海霞;张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野菊花栓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用于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2004年被收录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野菊花栓原质量标准[1]较为简单,缺少定量控制指标.
作者:王伯涛;林瑞超;鲁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为观察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血竭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81例,并与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81例对照.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24.69%,总有效率67.90%.对照组中9例因不良反应未完成疗程,完全缓解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竭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相近,但前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
作者:李敏;唐学贵;吴至久;杨勇军;何德才;王争理;杜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大黄三味胶囊由大黄、诃子等3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胃胀胃痛、呕逆吞酸.其中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1,2].
作者:刘圆;彭镰心;刘超;盂庆艳;尚远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药效作用的影响,以筛选苦杏仁的佳炮制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给予豚鼠、小鼠以炒、燀、生、生后下不同炮制方法的苦杏仁药液灌胃,以枸橼酸、氨水诱咳,观察不同炮制方法的苦杏仁对豚鼠和小鼠的止咳作用;以溴化乙酰胆碱、组织胺豚鼠引喘,观察不同炮制的苦杏仁的平喘作用;给予便秘模型小鼠上述苦杏仁药液,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的润肠通便作用的影响.结果:炒、燀、生、生后下不同炮制的苦杏仁均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作用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炒、生后下、燀、生苦杏仁,而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润肠通便作用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止咳、平喘作用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强度与供试液中苦杏仁苷含量呈正相关.
作者:李贵海;刘青;孙付军;杨书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具有利胆、抗菌、抗病毒、降压、增高白细胞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1-7],是保健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重要原料.
作者:刘军海;裘爱泳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