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渊滴丸的制备研究

王治平;孟祥平;樊化;杨珂;王一飞;李贵生

关键词:滴丸, 成型工艺, 正交设计
摘要: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实验室研制了鼻用鼻渊滴丸,是由苍耳子、甜瓜蒂、黄连、辛荑、细辛等经科学提取、精制后滴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原方是我校附属医院的验方.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毒性中药白降丹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白降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X-衍射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滴定法测定含量.结果:各方法可用于白降丹的鉴定.结论:本文建立的显微、X-衍射、滴定等方法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王兆基;关锡耀;徐树棋;丁大伦;粟晓黎;林瑞超;郑秀云;冯国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GC测定舒肤止痒酊中冰片的含量

    舒肤止痒酊是由冰片、苦参、蛇床子、百部等7味中草药,添加润肤剂、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等加工制成的酊剂.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冰片为方中主要成分之一,为了更加有效、准确地控制内在质量,本文对冰片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其含量,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1]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范荣;冯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创新药物技术风险模糊评价模型研究

    美国控制专家L.A.Zadeh 1965年提出模糊集论的概念,有关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种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常用于对某特定系统或机构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可望将其推广应用于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整体风险管理流程中,形成以风险评价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本文以中药创新药物的技术风险研究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中药创新药物技术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作者:蔡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痰热郁肺证)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病毒性肺炎80例(痰热郁肺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分别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和病毒唑注射液400 mg,每日1次,疗程为10~14 d.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痰热郁肺证)疗效可靠.

    作者:邓斌;刘慧华;刘钦铭;邓文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匮肾气丸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防治肺纤维化作用及机理.方法:用平阳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后,用药组每天灌胃肾气丸,28 d后处死,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肺组织中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肺组织中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用药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明显减轻平阳霉素所致的大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抑制肺组织中TNF-α过度表达.

    作者:宋建平;刘方州;李伟;李瑞琴;张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血清NO、ET、IL-6的水平变化及雷氏丹参片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血瘀证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肾功能和中医证候变化的相关联系,及其丹参片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测定60例非透析治疗的CRF血瘀证患者的血清NO、ET、IL-6和肾功能水平,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分别建立上述指标间的线性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治疗用药无差别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片,疗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作对比.结果:CRF血瘀证患者的血清NO、ET、及IL-6含量水平与血肌酐(Scr)和中医证候呈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线性关系.丹参片能改善肾功能和血瘀症候(P<0.01或0.05),并能降低血清ET和IL-6水平,升高血清NO含量(P<0.01或0.05).结论:CRF血瘀证患者的血清ET、IL-6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和血瘀证候呈正相关,血清NO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和血瘀证候呈负相关;丹参片能改善CRF血瘀证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并能影响血清NO、ET和IL-6的含量水平.

    作者:吕勇;王亿平;李文娟;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聚丙烯酸酯纳米球的制备及载药机理探讨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聚丙烯酸酯纳米球,研究聚丙烯酸酯纳米球与灯盏花素之间的载药机理.方法: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球,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助表面活性剂为丁醇,单体为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乙腈(AIBN);灯盏花素的载药分别采用在聚合反应之前和之后加入二种方式.结果:制备的聚丙烯酸酯纳米球大小在50 nm左右,表面电势ζ为-27.2 mv,负载灯盏花素以后纳米球电位增大.灯盏花素包封到聚丙烯酸酯纳米球上时,其载药量与加入药量呈线性相关;灯盏花素负载到聚丙烯酸酯纳米球上时,载药量呈层状增加.结论: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的聚丙烯酸酯纳米球可用于包封脂溶性中药成分.

    作者:刘思明;温涛;胡坪;刘清飞;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测定生脉注射液中4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中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4种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以Waters symmetryshieldTMRP18(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本色谱条件下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4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及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小于1%.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4种成分,可作为生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手段.

    作者:夏晶;王钢力;季申;王柯;林瑞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檵木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检测

    檵木[Loropetalum chinese(R.Br.)Oliv]又名坚漆、檵柴、刀脂木等,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湘西地区藏量十分丰富.有文献报道檵木含鞣质、脂肪酸、槲皮素、异槲皮苷、黄酮类、酚性物质及有机酸,具有止血、止泻、生肌、消炎、镇痛等作用,可用其治疗烧伤、子宫出血、外伤出血、腹痛腹泻等病症[1,2]湘西民间常用檵木鲜叶煎服治腹泻,有奇效.本研究通过抑菌实验确定檵木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活性成分的佳提取、分离纯化条件[3],为檵木叶抑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卢成英;徐东翔;杜勇;黄早成;钟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

    目的:建立银花感冒颗粒(金银花,防风,连翘等)中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0:15:8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0.157 5~3.780 5μg(r=0.999 9)和0.164 4~3.945 6μg(r=0.999 8)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0%,96.79%,RSD分别为0.6%,0.8%.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黎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贯黄感冒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贯黄感冒胶囊(贯众、路边青、山叉苦、黄皮叶等)在抗病毒、解热、抗炎、止咳、祛痰、体内抑菌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用鸡胚内抗病毒法、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1%琼脂致大鼠足跖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氨水和二氧化硫引咳法、促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和细菌性全身感染小鼠法.结果:贯黄感冒胶囊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1%琼脂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毛细管血通透性的增加;能明显的抑制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不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可保护引起LD9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冒动物存活半数以上.结论:贯黄感冒胶囊具有体外抗病毒、解热、抗炎、止咳、体内抑菌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唐菲;朱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测定虫草益肺胶囊中腺苷的含量

    虫草益肺胶囊是由冬虫夏草、川贝母等9味药组成.具有益肺、补气、抗缺氧、抗疲劳之功效.方中君药冬虫夏草的主要成份为腺苷,<中国药典>2000版[2]及文献报道[3]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的含量.在实验中曾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峰形对称性不好,严重拖尾且有一干扰峰,为此我们试寻找适宜的提取条件及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藏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金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

    目的: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为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泽泻醇B23-乙酸酯、乙醇浸出物、成品性状为指标,考察溶解食盐用水量、炮制温度、时间三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对泽泻盐炙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炮制温度、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食盐加水量无明显影响,盐炙泽泻的佳工艺为:每100 kg泽泻,食盐2 kg加水10 kg溶解,100℃炒10 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钟凌云;龚千锋;段启;张的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苦味叶下珠中多酚类成分的HPLC/MS/MS研究

    目的:建立苦味叶下珠中多酚类成分HPLC/MS/MS的测试方法.方法:利用RP-HPLC线性梯度洗脱筛选佳测试条件,并应用LC/MS/MS技术指认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苦味叶下珠多酚类成分HPLC/MS图谱,其中9个色谱峰被指认.结论:用文中的佳分离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苦味叶下珠中的多酚类成分,为苦味叶下珠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陈光英;朱国元;李国英;吴晓鹏;李庆洋;方宏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测定苦参素注射液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苦参素为氧化苦参碱与极少量的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肿瘤、镇痛、抗心律失常、平喘、镇咳、消肿利尿、升高白血球、护肝等作用[4],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苦参素注射液为苦参素的灭菌水溶液,用于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血球低下及其他原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此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出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陈宗良;李冰岚;包玮鸳;吴立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引种蛇床子药材蛇床子素含量的对比分析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Cnidium monnieri(L.)Cuss的成熟果实,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湿、杀虫之功效[1].蛇床子素(Osthol)[2]是其主要的成分,也是抗白癣,Ca2+拮抗作用的活性成分[3~4].本文利用薄层色谱法对两个产地蛇床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气相-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安徽产和广东产蛇床子的蛇床子素含量.为不同产地的蛇床子药材的种植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严振;汪小根;王玉生;黄艳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我国现阶段对中药中挥发性有效组分的提取往往采用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或有机溶剂萃取法,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和收率低,创制的中成药还难以在国外注册、合法销售与使用,市场占有率仅为1%左右,与天然药物主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现代化水平不高,制备工艺和剂型现代化方面还很落后;生产过程的许多方面缺乏科学、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从而导致有效成分损失、疗效不稳定等缺点.要改变这种现状,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中药现代化,其中关键的就是实现提取分离工艺、制剂工艺现代化[1].用超临界CO2萃取可防止中药有效组分的逸散和氧化,过程没有有机溶剂残留,可获得高质量的提取物并提高药用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廖传华;黄振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GC测定感冒康喷雾剂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和龙脑的含量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制剂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和龙脑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2 μm)EC-WAX;萘为内标.结果: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和龙脑线性范围分别为0.384 48~0.897 12 mg/mL,0.240 6~0.561 4 mg/mL,0.367 56~0.857 6 mg/mL,0.135 6~0.316 4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8.2%,98.5%,98.2%(n=5).结论:该方法快速、方便,分离度好,其他成分无干扰,适用于复方制剂中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苏健俊;丁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香青兰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香青兰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对香青兰全草进行了系统萃取,反复柱层析.结果:从总浸膏中分离得到了1个化合物,命名为α,从石油醚层和氯仿层分别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2、S3和11.4个化合物鉴定为:化合物α为田蓟甘(tilianin),化合物L1为熊果酸(ursolie acid),化合物S2为豆甾醇(stigmasterol),化合物S3为乌发醇(uvqol).结论:化合物S2、S3和化合物L1均为该植物首次获得.

    作者:冯长根;李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杨梅中活性成分杨梅素的研究进展

    杨梅(Myricarubra Bieb.et Zucc)是原产中国的亚热带果树之一,野生种生长史已有7000多年,人工栽培已有2000多年[1].我国产杨梅属(Myrica L.)植物约5种,主要分布于西南至东部地区.浙江产杨梅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黄岩、象山、温州等地,为杨梅科mycicacae杨梅属myrica L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学名: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英文名,China Waxmyrtle,China Bayberry.杨梅树皮和树叶中含有杨梅素(3,5,7,3',4',5'-六羟基黄酮myricetin Myr)又称杨梅树皮素.叶可提芳香油,种仁富含油脂,民间常用其根、叶、树皮和果入药.近年来,随着回归大自然和绿色革命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强身祛病的保健品,以替代具有较多毒副作用的化学药品.国内外对杨梅素的研究逐渐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唐霖;张莉静;王明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