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间质反应与免疫调节机制探讨

高新平;杨廷桐;任金平;赵卫星;李汉臣;刘彩莉

关键词:黄芪增免散, 免疫功能, 食管癌, 微血管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增免散(黄芪,女贞子,枸杞子,肉苁蓉,红参等)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用黄芪增免散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37例,共4周.采用APAAP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分类;对手术切除标本,采用甲苯胺蓝和S-100蛋白ABC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治疗后癌组织内(包括Langerhans细胞、肥大细胞、微血管、淋巴细胞等)变化,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T4/T8、癌组织内Langerhans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及微血管损伤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增免散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整体和局部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

    舒肝宁注射液是临床用于治疗黄疸,急、慢性肝炎的复方中药注射液,由茵陈、栀子、黄芩等5味中药提取物制得,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的功能.现行质量标准未对方中成药栀子建立控制方法,显然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龙琳;张昀;黄顺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加入WTO对我国中药行业的影响及战略对策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应用传统民族药古老、广泛的国家,也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和中药的大生产国.

    作者:季伟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ICP-AES测定4种藏药中10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形态

    藏药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几种常用的口服藏药如珍珠七十,仁青常觉,十味龙胆花颗粒,高原安等药物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存在的形态进行测定.

    作者:陈建华;崔海容;王帆;谢建锋;米玛次仁;罗致萍;次仁拉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肾泰脾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肾泰脾康颗粒(鹿茸、淫羊藿、肉苁蓉、黄柏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处方中鹿茸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柏、山药、白术进行鉴别;采用HPLC色谱法对处方中地黄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在显微镜下检出鹿茸;在TLC色谱中检出黄柏、山药、白术;在HPLC色谱中检出地黄;淫羊藿苷在0.104~0.624μg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100 1%,RSD为1.3%(n=9).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肾泰脾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陆华;邢建国;吴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安替可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安替可胶囊是从传统中药蟾皮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配制而成,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抗癌效果.我们从2000年12月至2002年3月用安替可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0例,并与单纯化疗20例进行对比,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霞;杨峰;李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风湿马钱片中士的宁的含量

    风湿马钱片具有祛风、除湿、镇痛的功能,被收入<中药成方制剂>[1]中,本品含有毒性中药马钱子,其主要成分为具有强烈生物活性的士的宁[2~5],因此,测定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对保证风湿马钱片的质量、疗效和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天明;陈启锦;向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RP-HPLC测定妇科再造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妇科再造丸是贵阳德昌祥有限公司(原贵阳中药厂)的传统品种,成方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历来是妇科金匮中必备良药.

    作者:江维克;周涛;黄家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鳖血口服液及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

    鳖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传统的养殖动物,其营养丰富,具有活血化瘀,滋补强身的功效.鳖血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日>中曾记载,鳖血治疗风入血脉和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而清代名医擅用鳖血治疗阴虚劳损,无名潮热,这些病包括结核病、肿瘤、血液病伴发的感染发热.

    作者:王树军;王颖;张惠珍;葛海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骨痹贴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骨痹贴是根据临床经验方研制的中药新制剂,由延胡索、川芎、肉桂、细辛、冰片、血竭、人工麝香等药物组成,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而制成的外用巴布剂,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作者:杜志谦;李根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治疗效果上显示出其既能抑制骨吸收,又促进骨形成.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从激素水平、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张荣华;朱晓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以芦丁制备鼠李糖

    鼠李糖又名甲基甘露糖,无水物熔点为122~124℃,溶于水和甲醇.鼠李糖主要用于生化研究和医药等领域.目前,鼠李糖的国际市场较好.

    作者:张来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提取时间、溶剂对丹参提取物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溶剂对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GEP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方法:用HPLC在不同提取时间下分别测定丹参90%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对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影响显著.结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宜用水提取,提取的时间为40~50min;丹参酮类成分宜用乙醇提取,时间为20~30min.

    作者:倪力军;史晓浩;高秀蛟;王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LC测定颈痛灵颗粒中葛根素含量

    颈痛灵颗粒由白芍、威灵仙、葛根等12味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散风利湿功效.葛根用于头痛、项背强痛,高血压颈项强痛.葛根素为其主要有效成分.

    作者:代启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注射剂近年发展迅速,品种不断增加.一般认为中药作用温和,比较安全,但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李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消炎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我院自制的新消炎胶囊,经多年临床验证,证实其对妇件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宋玉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及咖啡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茶多酚中6种儿茶素类成分(EGC、DC、EGCG、EC、GCG、ECG)和咖啡因的HPLC一次进样检测方法,并对这7种组分在13个厂家29个批号茶多酚样品中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含量0.1%甲酸的甲醇和水梯度洗脱的反相HPLC法.结果:混标分析时,7组分的色谱峰分离度Rs均>2,样品分析时,除EGCG的色谱峰分离度>1外,其它各组分的均>1.5;各组分的加样回收率在98.56%~100.14%之间.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正确定量茶多酚中的7种组分;不同厂家甚或同一厂家生产的茶多酚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何昱;洪筱坤;王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抗纤灵颗粒剂改善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抗纤灵颗粒剂(丹参、制大黄、牛膝等)对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肾功能的作用.方法:与蒙诺相对照,观察抗纤灵颗粒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及5/6肾切除制作的慢性肾衰实验大鼠的肾功能指标即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纤维化指标即血浆层粘连蛋白(LN)、纤维联结蛋白(F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抗纤灵颗粒剂及其拆方对实验大鼠残余肾组织细胞外基质FN、C-Ⅳ的作用.结果:抗纤灵颗粒剂有明显的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实验大鼠的血清Scr、BUN、LN、PCⅢ、C-Ⅳ和升高FN的作用,并有降低CRF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组织FN、CⅣ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纤灵颗粒剂能减轻肾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

    作者:王怡;何立群;高建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愈溃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愈溃宁颗粒(海螵蛸,延胡索,黄芪,白芍,甘草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愈溃宁颗粒中的延胡索、甘草、黄芪进行了鉴别;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2.3%,RSD 2.3%(n=5).结果: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本法可用于愈溃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索菲亚;陈世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苦参药材提取方法的LC/MS研究

    目的:苦参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氯仿-浓氨溶液提取法,火溶液提取法,水-甲醇溶液提取法获取生物碱和黄酮依次为9,8和12种.结论:首次采用LC/ESI/MS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中药苦参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仁玲;周红华;于喜水;盛龙生;安登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麝香止痛膏主要成分的分析

    目的:建立麝香止痛膏(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桂皮醛、丁香酚、麝香酮)中主要成分的分离和分析的方法.方法:以聚乙二醇-20M作固定液,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同时分离了麝香止痛膏中7个主要成分,并用正十四烷作内标,对樟脑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在0.1909~1.909μg之间,r>0.9999(n=5),平均回收率101.4%,RSD=3.26%(n=6).结论:本法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麝香止痛膏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李晓光;丁一;成桂红;唐小艳;杨志洪;蒋明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