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矞;李妍;宋秋珍;韩宝杰;肖元春
目的:观察温灸髀关穴对卒中后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患者采用等候对照法,以入院时间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深刺髀关穴加温针灸,对照组口服左旋多巴,治疗28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髀关穴温针可治疗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
作者:戴晓矞;李妍;宋秋珍;韩宝杰;肖元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针药结合对绝经后女性生存质量及生殖内分泌水平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针药组,针刺组23例,针药组24例,3个月为一观察疗程.采用简明SF-36中文版问卷方式,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调查,同时,采用放免技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生殖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显著,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药组E2含量提高较针刺组显著(P<0.05),FSH、LH含量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刺、针药皆能改善绝经后女性的生存质量及提高患者明显低下的E2含量水平,针药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E2含量提高较针刺治疗显著,提示针刺、针药皆能改善绝经后女性的症状、体征及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生殖内分泌环境,针药结合效果尤佳.
作者:陈贵珍;许云祥;李沛;肖元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针刀微创闭合松解术,手法前推后拉侧板法消除粘连.本组859例,痊愈652例,显效196例,总有效率98.8%,疗效显著.针刀与手法并用疗效确切,有的放矢治疗,对其他软组织损伤有广泛前景.
作者:朱国庆;肖元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6例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经治疗4星期后,分别对Berg平衡量表、目测类比评分、静动态平衡试验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0%,对照组65.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后Berg量表积分、睁眼双足站立时间和闭眼双足站立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疗法是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宏;刘志顺;赵婷;赵因;王麟鹏;韩丑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2.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少贞;邵命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虚实辨证针刺法与常规循经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200例,虚实辨证刺法)与循经组(180例,循经取穴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辨证组的痊愈率为86%,循经组为31.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痊愈好转病例的总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辨证组为8.8 d,循经组为15.6 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辨证组明显优于循经组.结论:治疗软组织损伤,虚实辨证针刺法优于常规循经刺法.
作者:杨翊;周光涛;黄国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对镜检患者及对插镜时间的影响.方法:依接受镜检单、双序号将全部结肠镜检患者185例分为针刺组(93例)、对照组(92例).针刺组在镜检前30min针刺双合谷,对照组不予任何防治措施.分别观察两组过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时的疼痛级别并记录插镜时间.结果:共有165例患者完成插镜确定为有效病例,其中针刺组84例,对照组81例.统计表明,针刺组患者在过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时疼痛级别较对照组显著低(P<0.01),针刺组的插镜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可有效降低结肠镜检时患者的不适并缩短镜检时间.
作者:杜艳军;孙国杰;朱函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结合拔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被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大椎、至阳、心俞、膈俞、命门、肾俞、长强等穴,手法平补平泻,每次起针后选用罐口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在背部走罐.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采力合剂.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4.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7.29,P<0.05).结论:针刺结合拔罐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卫红;段希栋;朱玉景;刘安峰;庄新娟;蒯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秦亮甫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6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个月后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组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面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
作者:洪钰芳;李虹虹;秦亮甫;朱函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作者:米建平;张中成;黄国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智力迟缓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智力迟缓儿童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80例,语言训练组40例,综合组40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进行自身和组间对照.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77.5%,综合组总有效率82.5%,语训组总有效率52.5%.结论:针刺对患者的FIQ、VIQ、PIQ均有明显的提高,语言训练只对VIQ有所提高,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全明;靳瑞;邵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对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无痊愈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使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P<0.01.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假性延髓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国荣;邵命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和阿斯匹林治疗4个星期,针剌组在西药基础上加针剌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太冲和神门.结果:针刺组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5例;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95.4,P<0.05).针刺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为86.9±23.15μmol/L,较治疗前63.8±22.07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25,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降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针刺组治疗后内皮素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变异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
作者:刘卫平;邢之华;谭海彦;林展增;蔡昌龙;张臣;蒯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针刺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颊车、四白透颧髎、百会透太阳、印堂透山根、攒竹透睛明、合谷透劳宫,并根据症状增加穴位,治疗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39例,显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2%,有效率95.8%.
作者:邓鑫;鲍春龄;张玉丽;东贵荣;黄国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观察耳穴贴压与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和针刺组.根据改良的Kupperman指数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结论:耳穴贴压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且耳穴贴压更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优势.
作者:孙冬梅;单秋华;吴富东;韩丑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桂芬;肖元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推动针灸临床的发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回顾1949-2004年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状况.从1981年起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文献报道逐年增加,呈平稳增长趋势,临床治疗以水针、针刺、灸法为主,临床选穴多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和督脉穴.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琴峰;崔学军;李盛;邵命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