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经行口糜42例疗效观察

于水永;管淑彩;范广岩

关键词:经行口糜/中医药治疗
摘要: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经行口糜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土人参根、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分别通过对土人参根、叶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为土人参安全性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通过预实验大剂量浓缩浓度一次灌胃判断测定LD50的可能性,据此用改良蔻氏法测定LD50或MTD.结果:在预实验中小鼠无一死亡,故测不出LD50,而测定MTD;MTD结果显示小鼠口服土人参根、叶大耐受量相当于60kg,人临床日用量的900倍、810倍.结论:土人参根、叶作为一种可食可药的野菜是安全、可食用的.

    作者:聂建华;阮时宝;吴符火;陈群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中药临床应用的体会

    小儿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在用药方面 ,由于小儿有自己 生理、病理特点,因此在运用中药时,虽无西药那样严格,但仍要谨慎.

    作者:王金芳;牟忠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整体观念在脊柱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运用整体观念,逆向思维,经络穴位理论,从中西医的角度结合临床,阐述了经过临床验证的脊柱整体治疗,强调了椎曲的重要性及如何恢复椎曲.治疗特点是由下往上治,脊柱两头治,后病前治.

    作者:文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从中风探讨络病与病络的关系

    络病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络病学说在保留了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特色的同时在学术上对传统中医理论作了发展与创新,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施文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感久咳的临床治疗体会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外感咳嗽经久不愈,导致脏器虚损发展为内伤咳嗽,既慢性支气管炎,可逐渐演变为肺气肿,肺心病.因此对外感咳嗽正确的辨证施治,能避免病情的进展.

    作者:刘丽华;周艳萍;张辉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伤寒论》表里同病的用药原则

    表里同病,乃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又有胸满、腹痛、腹泻等里证.当此之时,证情复杂,如何遣方用药,往往不知所措.笔者通过重温仲景之《伤寒论》,对表里症状交叉之反常,透过复杂之证情,抓住主次之病状,创立诸种表里同病之用药原则,颇有感悟.

    作者:胡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活血益肾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运用

    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临床都可以出现气流阻塞的特征,表现有咳嗽、咳痰,以及气喘,此皆属中医咳喘范畴.咳嗽和气喘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肺主气、司呼吸,正常时气道通畅、肺气宣降、呼吸正常.若外邪、痰湿等壅塞气道或肺气虚弱或久咳久喘动气,气机不畅、宣降失常,即发生咳喘.

    作者:杨广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伤寒论》治疗肝脏病的方法与方药的初探

    归纳总结《伤寒论》治疗肝脏病的主要方法,通过其治疗的方剂,按照汤证辨治及方药分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分析《伤寒论》治疗肝脏病的方药特点,从而从中探讨出其治疗肝脏病的规律性,拓开治疗肝脏病的思路方法,提高对肝脏病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陈子昂;廖如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升阳除湿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脾虚泄泻的体会

    慢性结肠炎脾虚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中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精微,阳气不能上行,浊阴反而有余,则生湿浊.湿盛每易遏气机,或从寒,或化热,困脾伤胃,反过来又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脾虚与湿盛是互为因素的.

    作者:张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胆石症48例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化瘀导下、利胆排石类中药配伍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术、郁金、川楝子、青陈皮、大黄、甘草、赤白芍、茯苓、鸡内金、山楂、王不留行、金钱草)治疗胆石症48例.结果:总有效率:83.33%.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解郁、化瘀导下、利胆排石之功效.

    作者:华刚;管爱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谢海洲从伤寒太阳阳明合病谈胃肠型流感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毒有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系RNA类病毒,会有变异.其流行特点为:突然发生,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在流行过程中亦能多次反复,流行既能散发,亦能爆发.本病以飞沫传染,潜伏期1~4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尤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作者:张华东;赵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医诊治闭经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闭经是大脑-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多脏器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而致的一种症状,而非疾病的诊断.其病因多样,病机繁杂,治疗棘手,是妇科疑难病中之重.近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西医对闭经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而中医对闭经虽有一些相应的研究,但整体上仍局限于证型的辨治范畴,诊治思路相对狭窄,治疗方法单一.为此,笔者就中医诊治闭经中存在的问题提一点个人的看法,以与同道商讨,恳请指正.

    作者:李豪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陈益昀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症,尤以中青年妇女多见,但治疗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陈益昀教授是全国第二、三批继承其经验的名老中医专家,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其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方法独特,效验俱丰.现将陈老治疗本病的宝贵经验整理归纳如下,以共同提高.

    作者:赵玉清;陈延斌;陈培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经行口糜42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经行口糜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水永;管淑彩;范广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急性接触性皮炎58例

    面部接触性皮炎,属皮肤科常见病,现就本人在门诊用冷敷方配合抗炎抗过敏西药治疗该病58例的情况做以下报道:

    作者:张建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从湿热论治肥胖病机制探讨

    肥胖病乃当今之顽疾,发展速度惊人,加强对肥胖病的研究和治疗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业医二十余年,对肥胖病论治略有体会.今特整理浅见,与众共飨.

    作者:宰军华;孟长海;王治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治疗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就成为治疗该病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开展中医和中西医治疗HIE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中医和中西医治疗本病的疗效进行综述,提示中医治疗本病是可行的.

    作者:任江平;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unt综合征并发腮腺炎的1例报道

    1临床病例患者男,43岁,因左侧耳部疼痛,伴左侧面肌瘫痪10天,耳廓及外耳道内疱疹5天就诊.患者10天前因劳累加之受凉,自觉左耳部疼痛,次日发现左侧面肌瘫痪,自服中药加针灸,效不显.第四天觉左侧下颌部及耳廓肿痛,两天后耳廓及外耳道内满布疱疹,疼痛难忍,曾于当地门诊外贴膏药治疗,未见效果.

    作者:刘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八法

    本文对干燥综合征病进行辨证治疗阐述八法.提出了养胃生津法、滋肝明目法、补肾填精法、益气养血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凉血法、化痰软坚法、通痹活络法.

    作者:刘丽莉;高贵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咽喉炎喷雾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咽喉炎喷雾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材通过提取、精制制成喷雾剂,对药物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质量标准通过福建省药品检验所审核,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患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制备工艺先进,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可做为医院制剂,应用于临床.

    作者:纪世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